缠论帮人,还是害人?
幻想看几遍缠论,就可以到市场里面去赚钱了,就像看几场游泳比赛就可以学会游泳一样,不淹死才怪。假设有一套教你学游泳的理论,就算你把整套理论都背出来了,跳进水里照样淹死。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该踩的坑,一个也逃不掉。只是踩了以后,才知道禅师原来为什么要提醒过我们了。学缠论只是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不能指望看几遍缠论就马上就会炒股了,还有非常多的细节需要自己完善。完善好了,再去市场交易验证对错,错了再改进,最终是靠你自己的交易系统去市场里面赚钱。就像最终只有自己学会了游泳,才能在水中安全的游泳一样,在没有学会之前,不带救生圈是极其危险的。
炒股中,走捷径往往是最远的路,缠论也不是捷径,该走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 缠论是最值得中国股民阅读和学习的书,没有之一。 正解。
其实好多话我在https://tieba.baidu.com/p/9098257927 和 https://tieba.baidu.com/p/8928403579 里已经说了。但无奈,这里太多人心性本身就差,重复了多次的东西,依然那么多人前赴后继的犯错。就像都提醒了无数次了,不要相信荐股,不要相信那些付费课程,但总有人上当后才幡然醒悟。
至于缠论本身,这个真的看人。不恰当的比分就是——大家都接受同样的教育,读一样的教科书,但有的人上985、211,有的人就考不上大学呢?缠论我研究完以后我还专门找业内人士聊过。有几位是非常支持其中的理念的,也有几位觉得缠论完全无用。我现在真理解了其中的心法再来看那些不支持的人的理由,其实都是因为他们站在了错误的角度看缠论罢了。不要神话缠论,只要从趋势和震荡,从量化的角度看,缠论就是好东西。
所以说白了,还是那句话——看你怎么用了。其实把缠论换成别的,效果一样。比如把这个吧换成波浪吧,大家不了缠论,聊波浪,依然有一大堆人跑出来说波浪就是垃圾。但也依然不妨碍真正学会的人用波浪用得开开心心的。就没什么办法,尊重他人命运,让他们自己的路自己走吧。 本吧聊空K,那啥168之流天天长篇大论的黑缠,又可曾阻止了一点学缠的人?大家该学还是学。
我都发了那么多实证贴了,又可曾让一些不相信的人相信了?人家该不信还是不信。
所以,随他们去吧。反正大家只是网络上的一个ID罢了。本就互相干涉不了,也影响不了。
应该学啥?
机构用啥就学啥。 其实这吧里真的太多落后的思维模式了,太多错误的东西了。
你看Quinpool的一句“机构用啥就学啥”,这句话就错得很远。
说多点,交易系统是个复杂的东西。机构用的东西,一般人根本用不起来。你的投资组合怎么做?你的风险敞口怎么算?最基础的东西,这吧里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都不谈了,哪怕用最朴素的思想,各大机构,各大监管部门的投资者教育内容,又有多少人真去关心过?机构能用的策略,普通个体怎么可能用得起来?难不成还停留在以为机构在用什么秘密圣杯操作的阶段?
缠论真正的妙处,是有了正确的三观和对金融对交易的正确的认知后,再看,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其中的慢慢积累的妙。而不是通过学缠本身,就能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认知的。俗话说功夫都在诗外。这一堆功夫,光靠缠本身是补不起来的。
“炒股中,走捷径往往是最远的路,缠论也不是捷径,该走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
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是指路。指完路就完事儿,其它的忙,我是真的帮不上。 楼上的回复扯得有点远了,说回本帖主题。更复杂更专业的玩法,市场里是存在的,且不少机构都在使用。但这些方式方法明显不适用于个人玩家。就说最简单的投资组合。为了控制风险,你需要买一篮子股票。机构很容易就实现了。你一个普通小散,顶多几十万(大部分还没有),你怎么买?你甚至风险对冲都做不了。比如机构甚至可以购买高分红比如茅台。你散户又有多少钱去买?能不能买满一手都是问题。
然而缠论里最基础的,最朴素的一些玩法,反而是恰好适合散户的。甚至上次也说了,缠论甚至都不用看完,最开始那个均线系统,有人真的实践过么?没实践过谈啥学缠啊?原版书不看,一上来就是“你们都是**,都不行,我来详解缠论”,然后一开口就乱说,然后就是论交易之道,论起各种思考,就真的贻笑大方了。我现在都还记得当初那个说我啥都不懂然后后来自己改名换号的人。
然而这就是这吧里这些人的现状。回归主题,缠论帮人?缠论害人?哪里存在呢?缠论只是在那里,和波浪一样。帮人的、害人的都是那个人自己。那些在原地打了几十年转的,未必是别人害的么?不都是自己缠自己,缠在了无尽深渊么? 机构的策略是公开的,没啥新鲜事。自己用心去学即可。 就算学会了也是亏,这只是逻辑中很小一部分 以及既然说到了,那就再多说一句给真正有心的后来者。
就是,真学会缠了,其实感觉和一开始禅师讲的均线系统的感受没什么不同,只是更精确了,更容易量化了。但思路和感觉,都和一开始的均线系统没什么区别,毕竟都是趋势跟踪嘛。
以及,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比如我就追求机械操作。也是禅师后面点题时说,远离聪明,机械操作。所以,这种感受就更接近于均线的金叉死叉了。关键还是看你理解什么是趋势,什么是跟踪了没有。关键还是看你利用好整个思路里的各种组件没有。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