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天下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吊唁日。当五星红旗飘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数位抗战老兵乘车列入阅兵方阵,富丽威武的中国武士列队穿过长安街担当校阅之时,抗战老兵、101岁的蒋义清等了一辈子,却没有比及末了这一天。: Z' p3 L5 O3 V' r4 @" A
蒋义清是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人,1939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31军后,加入了31军与日军的全部战斗。走过了枪林弹雨、百年沧桑,9月2日薄暮19时30分,抗战老兵蒋义清在故乡全州县青山屯的一个边远小村里辞世。临终前,老人最惦记的是前一天刚刚亲手领返来的抗日吊唁章,并扣问“国家给我的抗日吊唁章拿来了没有”。
& s8 q% f9 i6 {" W9 D, B2 } 蒋义清的家位于全州县青山口。关爱老兵志愿者刘玉至今仍记得2013年初访老人时的情形。“当时进村的路正在修,我们下了汽车,徒步了好长一段,又坐了一辆老式四轮货车才到老人家。”! y4 a7 ?+ w2 P+ u3 P7 e+ v1 {
刘玉说,他永久都会记得在青山口这个平常的地方,住着一位非常不平常的抗战老兵蒋义清。“老人是‘五保户’,家里的土坯房破败不堪,跟侄子同住。屋里惨淡,屋顶都是硕大的蜘蛛网,地上、凳子上、灯胆上都是厚厚的灰。但一张由团结勤务总司令部第十八后方医院于1947年八月十一日出具的‘留医官兵证明书’却被老人用布包着,放在大木箱底,生存得很好。”0 c& @. w5 E3 G
老人的侄子蒋世和3日在担当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那张“留医官兵证明书”是蒋义清抗战从军的证明,老人不停将其视若珍宝。
+ C# n$ v2 ?& c% h 据蒋义清生前口述,1938年,年仅22岁的蒋义清加入平乐县增补团训练,1939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31军131师391旅781团第1营第2连,随队伍在安徽、湖北、河南接壤处与日军作战。1949年返回全州务农,终身未娶。
5 n" Y/ V' Y3 H) S6 a 在蒋义清的军旅生活中,小伤小痛早已不可胜数,被子弹击中,被日本鬼子炸伤的事也时常发生。& }. ~- Q' t# g) i5 G3 a1 e
蒋世和告诉记者,回家务农后的蒋义清生存不停非常清苦。“老人无儿无女,从前还在村边的山脚下拓荒种地,厥后年事大,听力、视力都不可了,办法也不方便,就靠我们俩口子照顾。” e, k5 ~' N1 K. e: w
但是,对于本身暮年的生存境遇,生前的蒋义清称,“如今这个社会很多多少了。我的战友根本都已进土了,我能到这把年事,也是享受了。”
; h( ?4 a: w# F6 U a8 y 蒋世和说,在蒋义清的内心,他始终渴望着本身的抗战履历、老兵身份得到国家的承认。“老人常说,我曾经为国家打过日本鬼子,负过伤,国家肯定不会忘记我。只是如今国家太穷,等富裕了就会来看我的。”( O9 l' m: P! Q7 [, J3 n8 i* Q
蒋义清就这么从1949年30出头的翩翩小伙,比及华发丛生,比及年近百岁伤病缠身。
" V- i: U3 ]* V; E2 E) y 直到2013年7月7日,桂林的关爱老兵志愿者找到了蒋义清,来家里探望他,为他送来了自制的‘抗战吊唁章’和慰问金。
2 ]6 C+ l/ c6 m$ _' I “那天是老人最高兴的一天。从那天起,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志愿者来探望他,带他去医院治疗白内障;到桂林去加入桂林守卫战的吊唁活动;住院的时间天天都有大门生志愿者过来陪他谈天……老人以为终于有人还记得他,每次对志愿者除了感谢,还是感谢。”蒋世和如是说。2 e) P4 R9 s! Q5 v, c, D% P
更让老人高兴的是,本年9月1日,蒋义清接到全州县当局的约请,加入了当地构造的抗日战争吊唁园揭幕仪式。“国家没有忘记我,这是抗降服利以来我第一次正式得到‘国家的’约请,我很满足。”蒋义清曾说。
1 ?3 L% d/ U: {5 `7 s8 H, J5 _3 ^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老人终于从当局手中接到了由中共中心、国务院、中心军委团结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吊唁章”。他佩带着吊唁章,左手拄着拐杖,困难地挺胸收腹,庄严地向人群敬礼,在中国陆军第93军抗日阵亡官兵公墓前,完成了与战友们的一张特殊的“合影”。! r( I, a+ w" Q! W
只是,没有人推测,这竟是蒋义清末了一次敬礼。蒋世和说,当晚归去老人身材就开始感到不适,茶饭不思,只是不停把吊唁章放在床上,久不久看一眼。, W1 l' r* B9 `& w8 M
9月2日19时30分,抗战老兵蒋义清带着他的光彩、空想和遗憾,长眠于故乡青山口。他终于盼来了国家的认同及那枚闪闪的抗战吊唁章,也终于没比及抗降服利70周年的这一天!吊唁日前老兵归队,愿天国的抗战将士不再孤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