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随着A股展开了新一轮大幅度调整,沪指较二零一五年十二月最高收盘价跌超20%,市场对局部已经暴露了股权质押风险愈加警惕。依照中金公司的说法,股权质押是现在A股面对的三大重要风险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融资风险与大股东减持。6 Y( d% ~6 T ~$ E W; e) Y5 O
市场被吓坏了、缺乏信心才是股指大跌的重要原因。一会儿说大股东减持对市场影响力较大,一会儿又说注册制是一个大利空,现在又把板子给打在股权质押的身上。股市一跌,什么都是利空,利好也是利空;正如股市暴涨时,什么都是利好,利空也是利好一模一样。
4 u- Q8 E+ s, c W3 C- q 这些所谓的利空其实是很难真正成为利空的,或者是说它的负面影响被严重的放大了。即使平仓也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和市场反应,何必肆意放大呢?这也可以说明现在根本就没有找到股市大跌的真正原因,全都是病急乱投医。
8 Q4 v) X- ?8 ]' Y- A; @ 如果把正常的市场行为、市场现象和市场交易都当成是对市场的冲击,这都是对市场机制的误解,也是对股权质押、大股东减持、注册制、熔断机制很缺乏常识性的认识。5 U. I! A8 u' Z6 T- c
类似于大股东的减持、股权质押等都是很有期限的,这是契约约定的。一个完善比较周密的市场,分析机构早就有了准确的市场研究和判断,对减持、质押到期的时间、顺序、时段、额度提前就有市场提醒。而投资者也会有市场的预期,明白正常的买卖行为或者是提供需变化不会对市场造成大冲击。4 d5 w7 ]" s) Z; n/ i
大股东减持、股权质押到期就会平仓、注册制等都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千万不能用利好利空来丈量。并不是到期了或者大盘跌到平仓线了就可能造成恐慌失色、如临大敌。而且,若媒体肆意放大,市场遭受的冲击必然会很大。
! S( ]% b. u1 c8 K: F: ^就股权质押的自身来看,它就是市场中的一个产品,必定会有被平仓的风险。既然设有平仓线,为何惧怕平仓呢?股权质押、融资融券、场外配资等无杠杆或带有杠杆的融资投资本应该是顺应市场、服从市场、尊重市场、敬畏市场、恪守契约精神。不适当的行政手段过分干预不仅仅会扭曲市场、损害投资者利益,也会破坏市场当中最重要的契约精神。契约精神、重合同守信用的诚信意识培养建立起来耗费时间很长、非常困难,若破坏了,危害性将很大。; t/ l( Y) @! l- r$ c
股权质押本身对市场的影响是有限的。
a2 a* [: ^; X/ W 证监会在1月15日表明,截至1月14日,场内股票的质押业务会低于平仓线的融资余额为41亿元,占整体规模的0.6%,多数借款人通过追加担保物等措施除去了平仓的风险,目前整体履约保证比例为280%。还未出现大股东因为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而平仓的情况。从银行来看,也是尽量不采取过激的平仓做法,预防两败俱伤。股权质押的违约处置往往会通过协议转让、大宗交易与司法过户等方式进行,这就对市场的影响很有限。6 X c0 c3 Q9 }! `; X+ \( ^
必须强调的是股权质押不论采取哪一种形式保全信贷资金安全,完全是银行本身的事,应该由银行自主决定和决策,非市场手段不应该直接的介入。相对于融资客和银行两个主体来说,非市场手段非常难一碗水端平,即使很难维护公平——要么还会伤害对融资客的利益,要么会伤害到银行的利益——由此看来,还是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进行决断更靠得住。
+ A' A# V; Z4 w' j5 d, U9 ^ 这也提醒银行,股权质押贷款必须一定要慎重,如果一旦遇到下跌行情,信贷资金的风险会非常大。, l8 a, j: [! S m: j* g5 L6 \
/ W2 `# `6 g& r+ G H) b2 ^) m/ _5 \5 o
- j2 b7 @2 B( D1 \& T 私募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