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部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
' d1 Y, k v( C- P/ a) W4 }; |: Y% p- **学科基础**:
9 k3 C# r/ c% ^9 B+ Y! g- 兰州大学在生态学(双一流学科)、地理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实力雄厚,拥有“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生态安全教育部创新团队”等平台。, z7 n/ M+ a, C5 `
- 在冰川冻土、沙漠化防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方向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如程国栋院士团队)。( c$ k) ?, g9 v& ^; f+ F; a5 M0 `
- **国家战略契合点**:
2 ~; o% B( c0 g/ a1 S1 [- 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碳中和”等国家战略。
" A- \. y4 r9 W- 聚焦西部生态屏障建设、气候变化应对、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等关键技术。
: v7 h7 }) a5 ?/ Y( H- @0 h2 X! o- **申报路径**:
, P* q) }2 Y, u. B% k- 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等机构共同申报。 Q+ h- w" t" l' e
#### **2. 核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 `) i# c& k! M4 Q/ n- **学科基础**:% ~. D5 m5 i! x R/ |
- 兰州大学核学科依托“教育部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核技术创新群体”,在核物理、核技术应用(如核医学、核探测)方向具有特色。; f7 H0 q4 s% o
- 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长期合作,参与国家大科学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建设。) \& E5 |. ^$ b0 }# f. D; Q
- **国家战略契合点**:
3 A7 m7 C2 {* }' k5 r$ p- 服务核能开发、核技术安全、核医学等国家重大需求。
0 M# C! V. i E8 Q `. f; C% Z- X# l- 聚焦先进核能材料、辐射防护、重离子治癌技术等方向。, C3 r& t- f& f1 l- D& A
- **申报路径**:, c3 l2 P3 k. c |7 e" S9 U2 F2 Y
- 联合中科院近物所、中国核工业集团共建,突出“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链条。
; }& ^7 x. {: p& c& d#### **3. 大气环境与气候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a: [" `* L! Q x& W9 U& _
- **学科基础**:* k! u& k9 y+ I% i' L
-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科(双一流学科)在高原气象、沙尘暴预警、气候变化模拟等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拥有“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 S* R |& u7 |5 ~. _
- 黄建平院士团队在“全球半干旱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g) K& l" k5 y& a
- **国家战略契合点**:+ h( v: n" m$ C+ @2 z" m
-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聚焦极端气候事件预警、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区域气候模式开发等方向。& M; @/ q* a3 K! j8 |8 X, N# N
- **申报路径**:
9 R% f, m+ G+ i, ?4 L- 联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等单位,强化观测网络(如西北地区气象站网)与数值模型结合。, t( H' V @4 p9 e: X$ u1 a8 Z
#### **4.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交叉学科方向)**: P9 i: y0 ^% F! v+ k6 C& x
- **学科基础**:
! r2 e. r, |& G( T% }- 兰州大学在敦煌学、民族学、考古学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拥有“敦煌学研究所”“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等平台。- [. _( \% T& k
- 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多语言文献研究、民族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成果显著。6 k( T8 c4 a# v5 h& V$ }; U
- **国家战略契合点**:
5 A T" @1 w. q+ {2 D' L$ y | W* G* s- 服务“文化强国”“一带一路”倡议,聚焦文化遗产智能修复、多学科交叉的数字人文研究。/ }' F3 I8 ]# ^, F1 N
- **申报路径**:+ p; R# ?( ]3 R4 {' X' A
- 联合敦煌研究院、国家文物局,结合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技术,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创新链。2 y' E. e. A0 @+ w- g& ?* x D& l
- `4 I$ Z# _1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