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投资者不该 被风行 谬误所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6 00: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私募论坛】www.simu001.cn】周增军" q6 G* {* W5 }) a+ |5 f9 B

( y6 T/ w( s1 F; P2 `% U  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总会碰到很多“风行性谬误”。有些“风行性谬误”甚至影响深远,使得很多通俗投资者难以解脱其羁绊,并是以支出繁重价格。
9 _& \# i7 n2 l- J8 h9 D- ?
4 x) @# C9 C5 i+ u  “加息利空股市”,便是风行性谬误之一。这种概念以为,货币调控政府的加息行动进步了资金进进股票市场的成本,打压了资金进进股票市场的意愿,所以对股市是“利空”。
# @/ J; C! G% ~$ l
& m6 n* D5 w2 W  惋惜,这种说法凡是都是过错的。我们不妨对2006年至2008年间的金融压缩办法做一番清点,大家就会加倍明白地清楚这一点:加息对股市不一定是利空。
; m* c. n1 d7 H$ y3 A4 p- U5 N6 h0 n6 U
  2006年4月28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此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58%进步到5.85%。我们把此次加息称为第一次加息,那时上证指数约为1400点;
  f; _6 Y( T1 U# g( \+ H, v0 C' [$ N
) _6 a, j2 [+ [% ?/ [3 N8 m' I- d  2006年8月19日,央行第二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25%进步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85%进步到6.12%。那时上证指数约为1600点;
' x! Z, R3 M( ^: G3 u8 x8 A
% n2 a% B/ {0 u, K  2007年3月18日,央行再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52%进步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2%进步到6.39%,这是第三次加息,那时上证指数约为3000点。短短七个月时间,比较第二次加息的时候,市场几乎又上涨了一倍;7 ^* s5 {/ h5 M2 f3 F3 S
  a3 L. |3 v$ y
  2007年5月19日,第四次加息,上证指数约为4000点。也就是说,比较两个月前第三次加息的时候,市场再度上涨了近1000点;2007年7月21日,第五次加息,上证指数约为4200点;2007年8月22日,第六次加息,上证指数已是5000点,也就是说,和五个月前的第三次加息时比较,市场已经持续上攀了2000点;
. @# |, a8 c% |$ P* D8 w1 K
9 {9 {, A5 I9 l/ C: p- d  2007年9月15日,第七次加息的时候,上证指数已经高达5420点。也就是说,在三周时间里,市场再度上涨了400多点。
  w1 }3 l9 {" b/ g
( l* M9 }. e# I  一切都很明白:在这七次加息过程中,每一次加息之后市场城市创出新高!) d8 J" ^. h' J" Y% W, `- L
+ x2 O* _! c5 }4 @9 b; k2 d' p
  “加息利空股市”吗?看不出。为什么会像这样呢?我的见解实在简单:作为货币管理政府的中心银行,也处于市场运行的大趋势傍边;凡是情形下,央行的“加息”行动恰是对经济运行状态良好、经济运动繁华等实际情形的“确认”;当经济有“过热”偏向的时候,央行才会有加息动作,前者是因,后者为果。
1 T# ]7 V. z+ Z) V# d
4 O& I; g, t& C( v6 s  所以,在一轮升息周期方才启动的时候,央行的“加息”动作实在是对经济走势乐观的“确鹊。对投资者来说,这应当是良好的体系性买进的机遇,而不是相反。股票论坛 www.simu001.cn【第一私募论坛】www.simu001.cn】
http://www.simu001.cn/x3033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31 00: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曾经曰过:男人二十是日立,三十是奔腾,四十是微软,五十是松下,六十是山寨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2-22 23:00 , Processed in 2.16636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