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了吗?5 o8 ~- }1 L6 A/ m* J
关系中的两个人,相处是不是真的舒服,彼此是能感觉到的。. ]; S* i# D+ Z
就算没有激烈的争吵,凝固在彼此之间压抑的气息,依然会让人感到沉重。; P0 H% a3 `0 l" Y2 W7 X
最近,看到《再见爱人》当中,李行亮夫妻的互动就有这样的感受。
7 |3 B- E( U; F4 o) V6 A+ I# e7 ? 用李行亮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像“鬼打墙”一样。: ~ O4 L, {7 }- H
两人一惯的相处模式是这样的:# u- z9 d S( j
妻子表达不满,需要丈夫的关心;丈夫立刻表示关心,给妻子买东西;4 z4 R$ J" E g# x
但妻子又表示自己不需要,拒绝了丈夫的关心。6 |8 h ~ {( P, Q
紧接着两个人要么争吵、要么冷战。/ O( A4 S. l( j8 W
光是看着他们的相处,观众就已经觉得很累了。/ Y, F8 A- q# o& D8 S
为什么相爱的两个人会爱得如此疲惫?0 I! X% v; I& X' Y- G
他们的关系像是被困进了一处密不透风的房间,彼此纠缠、拉扯,又谁都走不出去。
4 H+ w/ h! F7 u9 _! f$ q 殊不知,一段健康的婚姻,这间密室里,一定要开三道门。
. K( _/ K& G$ v" {) O9 e& y7 V" Z% H 01
- T6 v9 ]% v7 [! {3 c% | 第一道:安全之门5 U0 ?7 ]( e+ S9 I6 `1 N
李行亮夫妻是一起经历过低谷时期的。0 L5 O) g# \- R1 I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从深圳搬到北京打拼,经济来源主要依靠麦琳摆地摊的收入。: X) S. ?9 A# W: ?0 D/ _# f6 R: ?1 L
相恋6年后结婚,终于苦尽甘来。
) q6 z* b. G6 D& k+ [4 g 可麦琳似乎并不想让自己“过得好”。
% ]6 g- F& ~* @0 w4 z' O( Q3 G 作为全职太太,她掌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 l, g# k7 c2 }& W" s w/ J2 W) S
李行亮吃什么用什么买什么,都必须经过她的同意。
) i( e' M; N# F; m- H9 W, g- a 但是麦琳似乎有些过度地“节俭”。 z/ u( t, k6 `
家里厨房装垃圾的桶是装修时留下的废旧油漆桶;( S/ W# X: S ]0 ^& c
家具更多是从旧房东那里留下的十几年的老物件;
( t& }% u( E" C! s( a: p1 P/ q 还有她自己的手机,用了很多年,一直不肯换,却又抱怨手机不好用、内存不够用、不能帮小孩拍照等等。
$ }1 Z% Y( B8 p. G8 R 节俭不好吗?当然好。
3 g ?( i+ |$ E 可令人感到沉重的是,这种节俭已经影响到了生活,而麦琳不许丈夫提出异议。" O" ~8 C. I; g& }3 Q3 O! w+ i
争执里她的一段话暴露了真实的想法:
3 _. |& V$ a3 v. } “我们俩裸婚,什么都没有,当时如果答应任何一个追我的,可能我直接就是富太太生活了,至少深圳几套房吧。
. b" B3 H6 J% l1 U, ?( ]* c+ C 那些我都没有要,我就是纯粹的喜欢他,我节约,我贱些,我就喜欢节省,我不喜欢过富太太生活……我不是因为爱吗?”7 K7 L$ \1 R! x2 e8 T$ }
至此,我们终于理解了,麦琳的节省,并不是因为她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a! Y- i G; P4 z9 N
而是因为“节省”可以让自己“身处在生活的低洼”,可以以此表达自己的付出,展现自己的辛苦。
0 B; h, }( Y4 W9 d! z* p3 z+ P 其背后的潜在念头是:“因为爱你,所以我牺牲,付出,让自己过得辛苦。”
/ ?5 Z* b' V3 d& e0 D% S 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1 O6 x m" w- K# v/ x
因为这样做,会让自己的丈夫觉得愧疚。" L+ w4 S5 a, Z" a1 m
曾经共同经历过低谷,李行亮知道妻子曾经牺牲了很多,所以面对妻子的付出,他很愧疚。! M, v) m+ Y( q* v+ E# g; M
而他的“愧疚”,才是妻子真正想要的:# c; B$ U$ P3 {+ W6 e( t
“既然你觉得对不起我,应该就不会离开我了吧。”2 F* Q& s' }' x# Z
其实,麦琳在婚姻中所经历的不安与无力,正是许多女性在家庭中面临的真实写照。/ |( S/ ^& Y9 u: ?& f6 H
我认识一位阿姨,早年和丈夫一起做生意,丈夫精打细算的能力不如她,很长一段时间,她需要规划整个家庭的经济账,全家人都依赖着她。0 O1 u: @. a5 R9 y4 B
后来丈夫学会了炒股,并且做得很好,慢慢超过了妻子带来的收入。
( s! }" d7 C+ F4 [! }& c 两个人商量之后,妻子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9 ~- M( F( L3 K- w( N5 `. e
可是后来,明明日子越过越好了,妻子却越来越焦虑,总是抱怨着:
+ q/ z$ a) L: r4 B, [ “人有钱了就会变坏,他会不会抛弃我们母子?”* ^( x2 T' V+ ~. H5 T Q" H
“他这段时间经常晚归,是不是在外面有人了?”, r# M# S7 `. w- s, ~- X+ R6 w# B
因为放弃了原来的事业,生存方式完全寄生在丈夫身上,她失去了应有的安全感。
3 X1 v( D* m; K1 j 可是,在一段婚姻关系中,这种安全感是必要的。
5 J9 y. Z/ X5 b& ~. u( ] 它就像在一道门背后,个体独有的滋养空间。3 C x) V0 v) g
我们可以在这里,得到情感上的滋养与恢复,反思自己的情绪,进而在需要时有勇气重新走出这个空间,面对外部世界。, O6 W0 C9 j3 f, o7 n& r! [
这个空间的构架可以有很多方式:& R9 f& Q, N% J7 k6 _5 T. J% }
不只是一份值得骄傲的工作、可以是某一样出彩的爱好、也可以是一段不需要爱情的关系。
) u* p, a7 h# U$ e f6 _( J 但它必须要存在,才能彻底改变夫妻之间纠缠共生的内耗。4 K. ~7 |7 Q, l, `" p5 L% @8 m
彼此才能在自我价值的空间里,得到滋养和长大。/ |: c1 Y5 T7 _5 d
“安全感”是我们在一段关系里必要的基础。
' z) h. v- y q0 W& c 要想让关系更加流畅舒服,还需要第二道门。, L' n$ G0 m* C
02
/ M. D, ?% h1 Q% K, y. U 第二道:反馈之门" f7 h0 i( q5 ]. N
在节目中,李行亮和麦琳因为“衣柜”的事情闹了矛盾。
! E+ U1 T e C 麦琳觉得家里的衣柜,没有她的位置;( z, E: ? W% `' Z! X" z
李行亮觉得,拿出自己的衣服腾出空间,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5 s5 W u4 X; K 可麦琳却不这么认为,两个人展开了以下对话:8 e2 I7 V- o. O2 W3 _: N+ [8 X
麦琳:但对我来说,没有解决嘛,如果解决了,我就不会一直说嘛。
d0 a5 R( c( W6 A 李行亮:你说衣柜里都是我的衣服,咱们马上就要搬家了,有衣柜了啊。
3 s e3 J- L, |' m0 t$ S) z3 C 麦琳:我觉得我没有新的储物空间,那我底下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
8 h8 y: A) I9 e 李行亮:那你当时为什么不直接说下面呢?
8 y. Z7 c* ?0 V. F E# ^. Y0 R 麦琳:那你为什么不问呢?
) _ j2 V2 T: J+ s; S 随即两个人陷入了僵局。7 y# v6 [' q% n1 B1 u/ s: ^$ T
其实,不难看出,两个人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1 @- A# y- W# i 李行亮偏理性,认为问题就出现在事件本身,就是“衣服没有地方放了”。
' P5 Y; u y, x, c, m 而麦琳却偏感性,她知道自己表面上说的是“衣服”的问题,实际上是在说:
& i- d- O2 S) O “我的价值空间被挤压了,我的付出需要被你看见,被你认可,但是你没有给我想要的。”
0 ], W* U( H( p 一个人没有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需求;
+ l6 I0 ^8 h# ^9 b# ~ 另一个人没有及时地感受到对方的内在需要。* S/ a% L$ D, i& T7 u0 X! c1 _+ B
沟通便陷入了僵局。
; |+ ?5 n3 k4 R* V 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中,必须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才能让彼此的需求得以传达与满足。
: C8 q6 O2 C$ V" v) C, C7 p 朋友小李和丈夫结婚多年,生活里免不了出现摩擦。4 x C- F0 z- L$ V; r' I
可他们的处理方式却很有参考价值。8 r) X. X, @8 h
有一次,小李下班回家,看到家里一片狼藉,孩子的玩具满地都是,晚餐也还没准备。
8 A, J/ k2 D" ]. D5 } 她心里不禁有些失落,暗自埋怨:“为什么他从来不主动帮忙?”
& D3 i# Z) V7 D! |7 q& w 丈夫看到小李的表情,第一反应是紧张和不安。
- X) @5 Z$ D7 u8 m( ] 然而,担心情绪进一步激化,伤害彼此的感情,小李率先用温和的语气说:
/ q6 R0 D3 V, @ “老公,平时都是我在收拾,我其实也很希望回家的时候能看到干净的环境,不需要我操心家务的。”
. J# X9 }+ A, m 丈夫在这段话里获得了安全的表达环境,也理解了小李的需求,于是说:
9 }, @8 d4 l$ ?* h. z- N “我今天提早回来,就是为了多陪陪你和孩子,没考虑到家务问题,下次我会注意。”
* |- H. E0 ]0 m, S 两个人虽然还是有点别扭,但却主动一块儿做起了家务。
{$ N( {0 y" o5 Q e 很快,弥漫的沉重感渐渐消散。6 P. j+ @! A: V
马歇尔·罗森伯格曾说:
9 y( S3 n. z8 L 有效的沟通需要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
% m6 e- }/ u2 I7 x 在小李和丈夫的对话中,小李成功地表达了她的观察和感受,同时明确了自己的需求。* \- v% x) y ^9 J
这种表达方式有助于减少对抗性,促进理解。
9 N9 M8 x5 d3 k" q 另一方面,丈夫的回应也承接了妻子的情绪,并愿意在行动上做出调整。/ v& n: `1 V- e- Z
这种反馈机制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情感连接,还促进了双方的情感安全感。
& n: _5 p; E* n% E& L8 D( X, v% b 他们都主动打开了那扇沟通反馈的大门:
4 z3 E: X4 A" P4 T/ [ “我允许你知道我内心真实的想法,也允许你表达自己的想法。”! Y9 r) w- ~+ e) D' D% T1 D& Y
“我接受你的需要,满足你的需要;你也接纳我的情绪,安抚我的情绪。”
" a- h. k+ q) j& W 夫妻之间,只有突破彼此的思维定势,才能找到那扇反馈之门背后藏着的,对彼此心灵深处的认同与温暖。) F$ ^: T' d/ W; D
其实,在婚姻里,若是彼此都感觉压抑、沉重。
, Y9 j- d/ p8 S# R- Q 都是因为内在的空间被挤压了。7 s) S; x, D* d4 M
这种挤压绝不是一个人的过错,而是受限于两个人的互动模式。8 {; {2 T) s% n0 r7 r
要想让彼此更加轻盈有力量,还可以开启第三道门。
, H j- G `, d. C/ q' t- y* T 03: A6 `- ]$ [+ b* c
第三道:流动之门. l6 m3 ^+ F7 I' M* X& O
麦琳在接受采访时曾说:5 R1 B S p4 L
“我不会有更爱的人了,因为爱他,我已经用掉我所有的力气。和所有的爱了,还蛮不容易的。”5 ?2 A# C- f+ P" _
被问及她最渴望但未曾实现的梦想时,她的回答是:/ V: H& c; | i5 W
“希望李行亮站在更大的舞台上。”5 m- d3 |$ H! X0 V1 Z# H
不难看出,她早就已经习惯了“付出者”的角色,并为此而感到疲惫。) q4 `# [9 k! k3 J
而李行亮在听到妻子的回答时,瞪大了眼睛,觉得很诧异,却什么也没说。
: U9 k8 r8 z6 {& I 他也早就习惯了迎合妻子,成为“被拯救者”的角色,哪怕自己也感觉到辛苦和沉重。% C9 D. o o: R. p
可是,关系中的两个人,只能一成不变地扮演同样的角色吗?
+ B# \. U2 o' e0 ~- {" z2 b9 V 当然不是。
! z+ o$ N3 E, P$ W+ |: W4 u “付出者”也可以成为“接受者”;+ C: F& m( H1 z+ ^3 ^5 S& y/ L* H9 r
“牺牲者”也可以做一回“享受者”。! @0 o, }6 ^ x- m4 J9 g' B
最近,看到一个博主分享了她与丈夫的故事。: D9 S; j( w* e5 E& L2 U
她本是一名插画师,在工作上很有成就。
) n9 E# ^( P4 A. J& h8 ? 但婚后逐渐感到自己被迫进入了“全职太太”的角色。
+ o, L# |) l S$ {; F 她的丈夫是一名IT工程师,工作繁忙,常常需要加班;" s( B0 g6 R# W1 ]4 n: p
她承担了大部分照顾孩子和家庭的责任。" p l& s: M3 P+ \- o3 N5 b1 `4 v
一次,孩子的生日聚会上,博主发现自己只能坐在一旁守着孩子,既不能放松享受聚会,也没有精力和朋友们交流,感受到了莫名的空虚。
7 E* A6 O. Z0 R" ~4 \# s8 x( C 她对丈夫坦诚了自己的感受:
5 _ s" D" U# l2 V/ ?% q “我觉得我像是一具没有内在的空壳。”
1 W8 R. k$ e% @1 v 丈夫听后愣住了,意识到自己太专注于工作,忽视了妻子的需要。# U, s8 q; M4 v- X
幸运的是,丈夫愿意尝试陪伴妻子找回“自我”。
8 ?1 J8 V5 u& m( n6 A4 A, y. e" e 他开始主动分担家务,安排时间照顾孩子,好让博主有时间找一些适合的兼职,能够在家工作。) \3 i/ R5 Z% _4 j* y9 L
博主接了一些外包,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2 V: s+ R" E; K( k+ ]
工作的时候,也会把照顾家庭的责任交给丈夫;8 Y7 j" L) k2 F4 f! q# s
而丈夫需要忙碌的时候,她也能调节自己的时间。
j" R5 G9 x: f 角色的流动性,让他们夫妻双方都能在关系中灵活调整自己,彼此支持。
& Q) n5 ` Z9 u; |2 _) h0 B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成年期的任务之一是实现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整合。6 ^8 H9 _& V" S
当一个人过于沉浸于“付出者”或“被拯救者”的角色时,往往会导致内心的冲突与疲惫。7 |4 r* y7 |3 [5 K! N* |% j
通过灵活调整角色,夫妻双方不仅能满足彼此的需求,还能培养对自我的深刻理解与接受。0 z; O$ F7 V8 D- i
这种角色的流动性有助于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双方都能在关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从而增强内在的安全感与自信心。
9 _6 u6 E# ?$ w7 ? 健康的关系不应是固定的角色扮演,而应是彼此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
* _5 Y+ I; G! t, Y8 J" [1 A 在这道流动之门的背后,是夫妻关系更加生动与丰富的可能。
# I/ O$ x# u' Z3 J! {! |3 e 亲爱的,要记住:0 R5 P" H- b+ n u6 N d, X
婚姻不仅是两个灵魂的结合,更是彼此成就的旅程。$ J. m6 Y3 o1 s! M7 Y
亲密关系中的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仅仅被困在某一个角色里。
+ a1 E, S) b. n$ K7 O I 在这个旅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2 O" g3 G) {( v; L& a 共勉。
: w& g. Q& H5 K' o& H 文章地址:https://www.23189.cn/hunyin/62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