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考丨静候佳音之际谨防“假音”骗局; |! u. N/ U6 C, J I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完美“落幕”,考生们在静候佳音之际,也开启了一月有余的漫长等待、焦灼期盼。然而,偏偏就是这“空白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的紧张心理和对“上岸”的渴望,制造各种“假音”混淆视听、设计各种诈骗手段谋取不义之财。: L. ?* Q" [% Z; E
4 Y. q B0 P% i) @
2 D( z$ {3 R- P. c$ R1 s& h常见诈骗手段, p$ `/ S# Q) d! K8 R
% e- l% O; b7 p4 q5 {/ g
9 V2 Y. s) q) \6 P
& L# p; S: I/ Q* P虚假查分链接
- k; F$ ~9 d5 Z- w一些骗子通过发送虚假短信或邮件,声称能够通过“内部渠道”提前查分,诱导考生点击不明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并支付所谓的查询费用。这类链接往往带有恶意软件,会窃取考生的个人信息或进行诈骗。" X& E6 s4 S- w. A. `8 }
. T# {4 W& k- J- f8 t" E
/ ]1 d* F7 `. \+ }
9 |, S2 I: F( w
2 b, L/ \4 I X: Q8 F
后门包过骗局2 J( U! j/ t" v( j+ S- N: S
骗子谎称认识或直接冒充招录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宣称可以通过“走后门”帮助考生“上岸”,要求考生支付高额费用。然而,公务员考试的选拔过程严格公正,所谓的“后门上岸”并不存在。2 R) u! y! D5 u h* c$ |9 l
+ S' b4 s' ? ~$ l4 t+ _
% a: l6 O7 H- B$ E
3 }5 \2 ~ l! a! ]
/ u7 `) E0 E1 X% _
; W }' Y% Y0 q p# P1 J修改分数骗局
& m# C% b* a9 E; F" E不法分子声称可以通过内部关系修改考试成绩,吸引考生支付修改费用。这种骗局利用了考生对成绩的焦虑心理,但实际上公务员考试的阅卷和评分流程严格保密,根本不存在任何可操作空间。- o: ]" q" V, v4 i5 O
; n2 b( y/ E' M! w1 A- F/ }
# V0 ^$ Q$ \9 s" j: J
; Z, j- A- P0 l. D( O
5 e8 F, W0 t2 ]
) k+ y7 H) O7 J. ]# M, H- I预防措施
. W5 E' B7 R8 g/ R: Q
5 e' ?, A! |( H& U4 n% w0 [
0 H/ O; U* ^8 p+ O4 c6 v
/ p. ?# e, s+ f8 ?4 O; I6 \1.核实信息来源
# ^9 y; @1 n( `' B5 V' k当接到与公务员考试相关的通知时,一定要通过官方网站或拨打官方热线电话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轻信未经核实的信息,尤其不要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附件。
& L* S, E( t5 E9 V2.保护个人信息; M M( n0 w, l5 J
考生应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准考证等个人重要信息,避免随意泄露,尤其是在网络平台或不明链接中填写个人信息,以防止财产损失和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 T+ b7 E) o+ b; Q3.提高法律意识
; J- L( i7 q$ f6 }6 g' Y了解公务员考试的公平、公正和严格性,明白所谓的“内部渠道”“包过服务”不可能存在,一旦发现可疑行为或遇到诈骗,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6 K ]6 u: A2 e; q& @5 f
/ s8 a! G6 _/ L" n' T! K P/ X
2 \+ R' F$ x% r# \8 H
* x0 h0 J5 h3 X$ ~8 @
6 s$ f- R8 G1 U$ M
( S) R4 A1 L$ Q公务员考试是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不存在任何“捷径”。考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警惕,避免因轻信虚假信息而上当受骗。通过加强信息核实、谨慎选择培训机构、保护个人信息以及提高法律意识,可以有效防范各种形式的诈骗。
- r9 x$ P* [( G; d8 g4 o+ O$ A8 g* f. b( t
4 u& B4 T7 D( N1 k6 s$ \
来源:公安部网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