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美股为什么总是在向上?而大A为什么总在3000点上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6 08: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年,A股的“此跌绵绵无绝期”,让一部分资金涌向美股QDII的两大指数基金,开始了全球平衡配置,在美股赚钱补贴A股亏损。幸运之余,也时常听到“美股积蓄了巨大的下跌风险”的说法,心里难免嘀咕,美股这几年涨得这么好,会不会未来几年就不行了?
4 z2 P) o4 N( f0 N" L* h事实上,美股指数并不是这几年涨得特别好,而是一直都涨得很好。
0 d+ [! |+ {5 g$ O  p5 Q8 b下图是标普500指数从1960年代中期至今60多年的走势,图中的阴影的部分是不断创新高的部分,占比约45%;白色部分是超过20%的回撤(以收盘价计),及其后上涨但不创新高的时间,占比约55%。
6 }5 A+ |/ b* T+ P+ w/ u; G0 _; ~# p  e
美股为什么总是在向上?而大A为什么总在3000点上下-1.jpg
% ?' ]; G3 E" K) n, |: q阴影部分可以理解为深度牛市,所以很多人的印象中美股一直在创历史新高,创新高后还能一路向上,说明这个市场已经没有长期亏损者,不管你是什么价格买的,只要不乱操作,都处于盈利状态。2 I: z0 U! Y& p% ]4 d
而白色部分,可以分为两部分:- F9 y( W3 ?7 P
1、下跌的回撤期,整体约占比20%;
* Y5 r7 O7 D, A2、上涨但不创新高的回升期,占35%。
2 h  U8 o2 \9 k2 a. V8 a这两部分也很有特点,七次有六次都是回撤期短回升期长的“快熊慢牛”,形成一个“勾”型,比如大家熟悉的2008年股灾,回撤期1年5个月,回升期4年。
" E) `& m9 Z5 F7 h: j总体上看,美股的“创新高、回撤期、回升期”这三种走势的占比分别为45%:20%:35%,美股“回升期”的盘面慢牛特征与“阴影部分”的深度牛市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前半段风险偏好不高,靠盈利增长驱动,后半段风险偏好上升,靠估值和盈利双驱动,所以80%以上是牛市走势,整体可谓“漫长的牛市”。# M# [" [7 e$ E1 h' Y% m2 H% f# D
迄今为止,最长的深度牛市是整个1990年代,整整11年都在创新高且中途没有出现20%以上的回撤。90年代之前那一次为时三年的回撤,是1987年黑色星期一留下的,真正的回撤期只有两周,两周暴跌33%,但后面慢牛涨了两年,所以加上之前1982-1987的5年牛市,这是一个整整18年的漫长牛市。1 }' u! H# J4 C5 P
美股的最近一次深度牛市是2013-2020年,实际上早在2009年,美股就已经渐渐从金融危机的阴影走出,一路慢牛上涨,而2020年的疫情暴跌虽然暴烈却短暂,同样是一个月跌33%,之后又恢复上涨。这也是一轮漫长的牛市,从2009-2021年近13年。
1 R; w: [; C' d4 i' A9 E$ q* ^# v正是因为美股的这些特点,在1970年以后的任一时候买入标普指数,持有三年以上,平均年化收益为8%+,且2/3的概率会落在-1.32%到17.42%区间,持股体验非常好。
; j" O# K' h! _- n相比之下,借用这个分析系统,再看一看对标标普500的沪深300,你会发现,完全没有办法分析:
% u3 T5 ^/ {4 s& X3 v$ x
, H1 K0 A5 X7 B) D' U- c* B 美股为什么总是在向上?而大A为什么总在3000点上下-2.jpg 0 W( b; H) G3 ~3 f7 y
1、沪深300指数从2005开始的19年,三波牛市的最高点都是5300-5900之间,天天创新高的深度牛市只有2005-2007年这3年,其余都是“回撤期、回升期”,所以A股不用高点来分阶段,而是用低点来分阶段。, m  \4 o0 S  w! W( _+ I0 R2 o
2、回撤期和回升期分别为9年和7年,A股回撤期既有美式暴跌,也有中式阴跌,还有极度复杂的持续多年的波浪式下跌,多次打破波浪理论下跌级数的纪录。
6 O- x, w: }) I7 V8 o: o7 ]A股的“创新高、回撤期、回升期”这三种走势的占比分别为16%:47%:37%,这就导致A股整体呈“慢熊快牛”走势。
" y/ |; h* Z6 [  [1 |事实上,美股的调整也非常凶猛,08年金融危机那一次,从1576点回调到666点,回调幅度超过57%;另一次是科网泡沫破灭,从1552点跌到768点,跌幅超过50%,绝对不是很多人说的“自从炒了美股,感觉巴菲特也不过如此”。4 U( ~% {( W5 W" q" \$ u- E
另外,阴影部分也有多次回调幅度刚好卡在20%以内,时间一般都在3-6个月,相当于上证指数年初那一波的跌幅和时长,只不过美股都发生在牛市创新高的途中,投资者都利润丰厚,主要的感受是“得而复失”的恐慌,而非“绵绵不绝”的痛苦。
* }* m5 J! A2 Y美股真正的风险在个股,由于没有散户韭菜接盘,没有涨跌停板,个股如果基本面变化 ,一是跌得快,二是跌得深,亚马逊在科网泡沫破灭之后,你如果在跌了90%后抄底,后来还能再亏50%。大家更熟悉的中概股,阿里巴巴在跌了80%之后,到现在近三年的时间,虽然无数大佬前仆后继地买,但股价一直躺在底部。. p" `6 w5 \; E9 U
我们平时关注的区间涨幅,只看一头一尾的收益,有一定的缺陷。" O( S$ \8 ^+ _: A& d& i( t
比如说,从2005年以来的19年,沪深300年线为8涨11跌,年胜率仅42%,但年化收益率达到6.9%,远没有图形看上去那么不堪入目,这就是指数上涨但大部分人赚不到钱的原因;而标普500近19年年化收益8.9%,年线为14涨5跌,胜率为74%。
" G9 Z; `+ {+ @, d( v7 {/ x! O美股和A股的区别非常之大,而其他国家的股市在美股与A股之间,要么长期收益一般,要么出现极长的熊市,要么估值长期低迷。) W+ f8 k4 f0 n/ j6 }( B/ O
为什么全球资本市场,只有美股形成了这种长牛走势呢?: U' n! m! o$ u1 K& g# S
为什么只有美股走长期牛市?很多人喜欢用宏观分析方法,用美国经济、美元霸权、美国的货币政策,甚至经济体制、公司治理这些因素去解释。
1 F( ^) w0 m& r! e% N/ P& ~不过,在我看来,凡事还是应该回归最直接的因素,美股的“漫长牛市”实际上是由两点特征决定的:
+ u. N9 E4 P; v0 T3 K: F, h$ ]1、长期提供优秀的长期长大型上市公司,且不断推陈出新  {  B" s" R8 o1 N
2、上市公司整体估值长期略高于其他指数(即估值溢价),但波动性不大( W; [8 O- j6 p
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换成另一个角度分析:指数上涨的背后是优秀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值,而上市与交易本身就是交易所的两大业务,你可以把标普500指数看成两大交易所的“股价”,上面的走势是非常典型的“长期牛股”的走势。
: [: u' A4 l( C3 C7 e
( d; S; H& }! k) G4 v0 O 美股为什么总是在向上?而大A为什么总在3000点上下-3.jpg
# W1 U3 w. J% [: L
& b0 r) h4 y4 _) n/ U 美股为什么总是在向上?而大A为什么总在3000点上下-4.jpg 0 k! [& J$ w9 m% A. T
从估值上看,标普500指数近30年来,有50%的时间都处于17-23倍的狭窄区间,可以认为这个“漫长的牛市”大部分时候都是业绩推动的。
/ h/ w2 I8 p, c9 u, u$ z3 c如果用公司基本面的分析方法,美股指数的长期投资价值期实是美国两大交易所的投资价值——虽然它并不是上市公司,但并不妨碍我们使用经典的公司价值分析方法得到一个结论:美国两大交易所的“护城河”极深,原因在于三点:5 w- y: E( N2 }* U9 \  r
首先,交易所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典型的中介型业务,一头是上市公司,一头是投资者,而交易所的业务优势也是平台作用:
# X( T$ X; u6 e+ `1、能够向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优质且价格合理的上市公司资源2 h% K" ^1 I' A5 A% O) x6 _
2、能够向上市公司提供足够的投资者以保持估值及募资额! i3 S0 _/ |) Y9 K+ T
交易平台是一个“强者恒强”的商业模式,资本的全球流动也打破了上市公司主要在本国上市的惯例,优秀上市公司喜欢到流动性好的市场上市,流动性好的市场又需要优秀的上市公司吸引全球投资者,美国的纽交所在二战后形成绝对优势,纳斯达克交易所是最早的科技长大型企业的交易所,其优势只会不断加强。' ^$ O% k) v3 ~$ ?/ |
为什么当年滴滴不惜冒着违规的风险,也要在美股而非港股上市?无非就是港股的流动性不佳,给出的估值不如美股当年给中概股的估值水平。为什么段永平买腾讯在美国上市的ADR而非港股?主要还是流动性更好,仅占比4%份额的ADR成交额可以达到港股的七分之一。
+ [! j! S6 r7 {2 c' h4 c! O' z7 Q2 V. F相比而言,沪深两大交易所得益于中国的资本管制,也受制于资本管制;香港交易所得到了中国,失去了世界;日本与欧洲的交易所,自身优秀企业资源不足;印度交易所太年轻……: [" g9 B0 p6 u- ]$ S9 @
其次,美国的企业本身在五百强中的份额全球最多,以此为基础吸引更多其他国家的企业上市,突破了国家的界限,形成“美国+全球”的交易所。' h" w; a  @+ {$ m- V% f+ C
这可以理解,为什么美国GDP长期增速只有2~3%,但标普500非金融公司的ROE长期在9~14%,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指数,正是因为其集全球最优秀的公司。* ], s2 e  }& l7 m  |/ _- L
就算是美国本土公司也不代表美国经济,标普500成份公司,40%以上的营收来自增速更快的非美国家,很难认为是完全的美国公司。; w; `' ~$ P4 g1 i
事实上,美国两大交易所的竞争优势,远超美国经济本身,美国GDP占全球不到四分之一,但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全球50%,全球市值前10大的公司都是美股上市公司。相对于优质资产的稀缺,资本永远是过剩的,资本市场是供给决定需求,持续优质供给决定持续需求。; g/ h( u+ P6 d, q8 t$ w/ l1 m9 R. Z( W( a
最后的一个原因,单个公司就算再优秀,其增长都是有极限的,其极限来源于行业空间、管理能力等不可抗力,而交易所代表的是一群公司,指数的市值加权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不停地进行优胜劣汰,真正能做到“基业长青”。( r2 L* C. Z, g) \
3 g0 P7 x4 }/ v: K/ A
美股为什么总是在向上?而大A为什么总在3000点上下-5.jpg 4 \& ~. }$ j$ Q8 h
下面是近60年美股前五大市值的公司变化:3 a5 P8 y7 f6 ]0 \# L! I7 ^5 R. V3 r
1968年:IBM、美国电话电报、通用汽车、埃克森美孚、柯达
, i0 T9 T; Z1 q9 B& l8 [" V1981年:美国电话电报、IBM、埃克森美孚、斯伦贝谢(能源)、阿莫科(能源): t0 {: ^* P# p) x+ x" s! _
1987年:IBM、埃克森美孚、通用电气、美国电话电报、杜邦6 l7 m) S2 b( D6 A, T. {3 Q
1994年:通用电气、美国电话电报、埃克森美孚、可口可乐、沃尔玛0 r) J! |. z. o  K
2000年:通用电气、思科、微软、埃克森美孚、辉瑞. q+ A" }- u, F6 K: k
2008年:埃克森美孚、微软、沃尔玛、宝洁、通用电气$ g: i' m( z# h$ B, c
2024年:苹果、英伟达、微软、谷歌、亚马逊、' x! a2 q: M. P
其变化有两大规律:1 q/ s0 v# [9 J! |7 F
1、每隔几年其中一半的名额就会被替换: w7 ^; @% L/ M" ^# N
2、有一些战略优势的公司可以长期停留' j) A% [6 k: n2 }
从板块的角度,前20名的公司,又代表当时最具投资价值的产业趋势:+ y8 T& f" L" ?* n. ~  h( [
60年代:以Zenith、福特、宝丽来、达美航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和“婴儿潮一代”的消费类公司;
# y' |7 E" i/ K8 R70年代:前期是漂亮50,石油危机期间是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公司,后期是中小市值科技公司;+ k4 X0 E: {; |2 s$ Q' }
80年代:可口可乐为代表的消费股;
' a8 `$ Y- q; E; @90年代:思科、微软等科网公司,辉瑞等生物科技公司;
4 V) L; C4 {* F1 f00年代:埃克森美孚等能源类公司,沃尔玛、宝洁等必需消费品公司,甲骨文、IBM为代表的科技公司;
/ J5 [% L* ?9 T4 ?近20年:大家最熟悉的科技巨头的时代
" a- D6 F# \+ [( u9 o: f( f虽然指数一直在涨,但投资者投资的是不同的公司。就像七巨头之前是FAANG,再往前是“FAAG”,后来多了特斯拉和英伟达。
" y0 F4 G3 B( l* F近十几年美股市值明显向科技股集中,前10大市值公司9家是科技类公司,相比之前大市值集中的能源、消费、公用事业这些行业,科技类公司的全球“掘金能力”更强,也造成了美国近几十年收益率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也就是说,美股的竞争优势是在不断加强的。3 `1 P0 \6 ^3 X. ^! f, `7 v( Q
总结下来就是资本与企业的良性循环,优秀的企业吸引了全球资本进入美股,美股也有能力提供较高且稳定的估值,吸引全球优秀企业来美IPO。比如,阿里巴巴不是美国本土企业,但市值一度超过Facebook。
5 x  p& n/ z$ s  F所以美股的长期走牛,并非因为美国经济就有这么强,而是资本与贸易全球化下,资源的集聚作用;
8 v2 T! G) k7 W/ x' W资本市场跟宏观经济不一定完全相关,决定股市长期收益的,除了宏观经济外,还有制度与管理水平、市场化和信任度,交易所及其指数产品的竞争格局要稳定得多。投资美股的指数,并不是简单地投资美国,而是投资两大开放性、拥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交易所,投资全球最优质的公司,投资每一个时代最有价值的产业集群。
http://www.simu001.cn/x294171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4-5 16:04 , Processed in 0.377679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