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提高警惕 谨防电信诈骗(留学安全·牢记于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8 07: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消息,近期,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领区发生多起针对中国公民的诈骗案件。驻慕尼黑总领馆提醒在德中国公民擦亮双眼、提高警惕,树立防诈意识,谨防电信诈骗。* J  w8 T) y! j+ h
案例1:当事人在某社交平台中看到一人提供“优惠换汇”服务,添加其微信并先后向其转账人民币逾万元。对方先是以“账户钱不够”为由拖延,随后将其删除拉黑,当事人方才醒悟遭遇诈骗。) Y. B7 }+ J& J* m' }1 {1 d
提示:私下换汇是违法行为。在德中国公民应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换汇,切勿贪图小利,轻信各类“优惠换汇”信息。" \" k9 w5 g5 a( a# w0 j- l3 n7 y: m4 V) D* E
案例2:当事人接到自称“某市公安局”的来电,对方称当事人身份被他人冒用,涉嫌参与赌博,要求当事人配合调查、提供个人信息。当事人按要求添加了“办案账户”,向其转账超20万欧元“保证金”,后意识到被骗。
& [/ \; r) ^8 g7 n+ M提示:国家公检法等机关有严格的办案程序,执法人员不会通过电话通报案情,不会通过社交软件办案,更不会要求当事人缴纳“罚款”“保释金”等费用。凡是自称“公检法”并索要钱财的,都是电信诈骗。4 Q. @# y& c; H0 t" a
在德留学生和中国公民请牢记“五不”:
9 I) s! S6 r) k* x不要转账汇款。不法分子冒充的身份包括但不限于公检法、驻外使领馆、海关、快递公司等。不论“马甲”如何装、“剧本”如何演,凡是巧立名目要求当事人转账的,均为电信诈骗。如接到此类疑似诈骗电话,请不予置理并立即挂断,切勿按电话要求转账汇款。- B  ^  T% N% w
不要泄露隐私。不要向任何可疑人员或来电透露个人姓名、出生日期、护照号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网络交友请务必擦亮双眼,谨慎添加陌生人联系方式,不要将个人家庭、生活细节告诉陌生人,以免被人利用。2 j  F- _8 G* V$ m6 V9 x
不要贪小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馅饼”多为“陷阱”。警惕各类打着“内幕消息”“高额回报”旗号的私下换汇、投资理财、优惠购物、刷单赚钱信息,切勿因一时贪图便宜而因小失大。
) S  }6 v: s3 Z- w! d" V不要与外界切断联系。部分不法分子惯以“安全”“保密”为由诱使受害者断绝一切对外联系,从而实现控制和摆布受害者的目的。在外生活和留学期间,请与家人、亲友保持通讯畅通,时常“报平安”,切勿听信诈骗而主动“失联”。
. h! `6 [5 Y! J6 b! R9 V/ G9 {0 r不要惊慌。如不幸遭遇诈骗,应保持沉着冷静,妥善保存证据并及时向当地警方报案,同时向国内公安机关报警。如发觉个人信息泄露,请立即告知亲友,以防不法分子利用相关信息进行诈骗。必要时,可拨打总领馆领保电话求助。
http://www.simu001.cn/x288478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4-5 10:14 , Processed in 0.36573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