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不少市民的手机里多了各平台发来的“积分到期兑换”类的提醒短信,警惕!有人因为接到类似短信后,进行了一系列操作,结果被骗了!
- j) j$ }6 g8 V/ j# s% X, H换完积分想退款 女子被骗两万元
. C8 ^% f5 Z8 z! s7 ?5 x6 t% Y* \; Y0 `) ~1 ]
近日,市民莫女士收到了几条短信,内容都是告知莫女士在平台、商城的年度积分即将清零,可以到指定平台参与活动,兑换礼品。 o2 U( ~+ g4 W& { ]7 H8 a1 J: X" Q
0 y2 _4 }: A1 _2 x, U8 b! J
9 N1 e8 V( e1 F; [/ |
; c+ N' C2 t% O3 I: H& s
2 e; }( t1 N# y& V莫女士点击第一条短信附带的链接后,手机跳转到一个购物平台界面,里面显示莫女士在该平台有288000的积分可以使用,在该平台上可以购买新款数码产品、高档烟酒、名牌日用品等,只需要使用这些积分,再付出一些现金,就可以兑换平台上的商品。莫女士在平台上将288000积分使用完的同时,还支付了近4000元的资金。
; n1 V8 Y' N) A$ b之后莫女士想取消订单并申请退款,可平台方声称只能退给莫女士两千元。交涉无果后,莫女士想到了报警,并举报该购物平台。于是她通过所谓的“网上报警”加了自称“咨询中心客服”的QQ号,对方让莫女士添加指定的“网络警察”QQ号。
! W2 H- p+ G: R7 |0 V. L“网络警察”先向莫女士发来了“警官证”,并以“案件信息登记”为由,向莫女士索要了她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银行卡卡号、受骗金额等重要信息。不一会儿,莫女士的银行账号真的收到了一笔210元的入账信息,这让莫女士对“网络警察”能追回资金深信不疑。
( P. G0 e( ?$ C5 l/ K
% f) j' Y0 i+ q0 ?* F2 v0 B# N; q1 U& C. c: z( _
# a* z5 s6 h G3 o, o
- W6 h2 N9 D U. k' Y7 u: L
% {( A# S, n( \% t; S& z
/ L: Y& C/ m t, B! I
可之后“网络警察”却称因为对方账户被冻结,资金无法转出,需要先解冻账户才能把钱退给莫女士,并给了莫女士一个银行账户,要求莫女士往账号里转钱,以便解冻账号。莫女士转了20000元后,对方表示不够,让莫女士找亲友借钱或者到贷款平台去申请贷款。莫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并选择了拨打110报警。2 a& }9 [: X, u$ W: G8 x
警方分析
0 g- s) [" F' P4 M5 K4 O% k6 r- l
1 c6 f; \. e! f/ K: J& W莫女士一开始遇上的是“积分兑换”陷阱。点开短信里的链接页面,跳转到的商城页面,均为“积分+现金”的兑换方式。这种兑换形式很容易误导消费者消费,当消费者购买完商品,想要取消订单时,已经找不到退款通道了,甚至过几天,兑换的网站可能已经无法打开了。7 C. U* U/ ~% b# ]/ ~& E5 O* B2 \
而莫女士随后遇到的骗局是骗子冒充“网警”,抓住受害者急于找回被骗资金的心理,谎称可以帮忙追回被骗资金,并以解冻账号为由要求受害者转账汇款。% N& l" \. h' @* t
: D4 K# [6 j0 M0 r厦门警方提醒) r9 y- e- k5 D
8 ^. [1 L3 G: ?; z8 u1 Q' c( ^积分兑换的短信别轻信
# }) R( R# A4 r6 K$ m6 L可通过官方客服渠道先核实8 U; ~6 v# m2 Q4 F
兑换积分前要看清信息3 M9 H5 X: z3 C K% I X' Q
例如积分兑换来源、规则、有效期
9 v" ~4 s4 u' U$ _! @以及价值等
$ f$ h: W- Z9 c/ u7 N$ T( U避免冲动消费
" P# t; ?8 T6 G5 F @+ I! p非正规渠道找到的“网警”不可轻信7 x& L" k3 {5 I% W. M$ z
一旦被骗请立即拨打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