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呈高发态势,一些不法分子也将目标瞄向海外留学生群体。诈骗花样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海外学子应当做到沉着冷静,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b2 F" ]" u- d/ a) _9 X
《防范电信诈骗 》
6 Z$ B& a# ~! ^5 H( C9 n冒充大使馆、公检法诈骗
/ H( E6 }- M2 {5 Q u2 p! q冒充大使馆或公检法机关称事主因某种原因涉案,恐吓事主打款消灾,或进行“虚拟绑架”(以案件保密为由让事主切断对外联系,之后谎称事主被绑架,向事主国内亲友骗取赎金)。
. x; H' Z/ F; h2 v2 F换汇诈骗
$ e9 P8 k5 v7 j- l& @! r1 c骗子利用留学生私下“换汇”的习惯,通过盗用他人生活照、护照杜撰虚假身份获取事主信任,进而借“换汇”之名,行诈骗之实。
# O U M# `; q机票诈骗. T6 P' y. G. J8 l8 ]" C- h' S
机票诈骗其实算是老路子了,无非就是假的机票代在微信和微博上放出一些“内部票”。换做以前,上当的留学生大多是因为“内部票”便宜,而这几个月因为疫情和政策波动,导致回国机票一票难求,于是给机票诈骗犯们创造了完美的作案时机。. R* X# y4 I' N
邮件诈骗7 l4 J9 _3 c1 K- U! K
邮件类的诈骗,主要是通知你获得什么奖项或者获得奖学金,或者提供一个待遇丰厚的工作机会,让你登陆网站去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所以收到奖学金或者工作offer的邮件时,不要光顾着开心了,先想想你有没有申请过(学校的奖学金一般需要自己申请)。这些诈骗分子,用的邮箱后缀名会跟真的机构、学校后缀名很像,不认真看会很容易信以为真。
* Y% _$ G4 z2 d' _+ s0 A. U 《安全知识小课堂》 0 P) c/ g. i+ v B4 I
不轻信
* v9 H* p0 C# |, C
& R K4 W. Z8 m' m% C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管诈骗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短信,不给诈骗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6 J: s+ u$ n7 a0 _$ u3 D2 d
不透露
% K4 o! c& H% w# \要筑牢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 b$ L- t0 s( i2 v# e不转账
* v& d0 w! \' P/ U f要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 H5 f ^. K- K( I' A
9 u/ s, q$ I: x" f许多留学生是第一次独自出国,没有信赖的人陪伴。面对的可谓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是国外的政府机构运作与国内也有很大的不同。而骗子就抓住了留学新生们对于新事物的的不熟悉,不清楚,这些模糊的规则来设下骗局。所以出门在外,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拒绝任何无保障的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