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
' _/ i$ @2 E4 b8 @( BA.精神本位论6 p- I" W) l! k9 o6 k* H! D1 e
B.社会本位论
, u: ` U5 u, M) L" E3 TC.神学本位论
9 [( N! J* h" ID.个人本位论
8 k# [) R8 r2 H) g0 _) T _1 D【答案】D。思鸿网校解析:本题考查的教育目的论。! I9 F8 l! f2 o7 t# n2 {
教育思想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论主要有:教育无目的论、社会本位论、神学本位论、个人本位论。其中,教育无目的论由杜威提出,他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社会本位论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神学本位论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故题中观点属于个人本位论。
; d* S) ?- Y$ |0 ]% j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 )。* Q1 w5 Y4 E4 F! x& r
A.阶级性1 H, k3 W: ^/ o1 D
B.历史性
& ]8 v; m% P8 V4 |) zC.永恒性9 g$ a% E8 j0 @ q6 s" _
D.相对独立性" ^, Y* E: H1 z' _1 _. l7 v
【答案】D。思鸿网校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属性。
$ M& B4 P4 Z5 L" Q# I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性,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故本题选择D。
! G, L6 \- T: O- s: b8 @1 u/ U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 )。
2 j4 ?; p/ m0 o$ ^A.神本位与人本位
# s- m7 l- V5 }* k1 gB.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 E0 f% R$ h4 ^9 u( H
C.社会本位与自然本位
B. M. H# I) oD.个人本位与自然本位
' h% p& k# P8 d7 V6 Y3 X: [【答案】B。思鸿网校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相关理论。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是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影响较大的两个流派。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否定社会制度的权威,其代表人物有:卢梭、康德、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社会本位论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赫尔巴特、孔德、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才是科学的。故本题答案选B。' n3 p$ F6 I& C1 E" C r4 B% z
德国赫尔巴特是( )。( r& Y- `' o {2 x9 ?% H3 V2 k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 w" N, b: \4 ^0 f3 W3 r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1 {4 j! g6 U$ q- E9 W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9 S/ N, Q, h6 R& a u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7 h/ n$ p# d* {) `2 S【答案】B。思鸿网校解析:本题考查赫尔巴特。, O" h3 Z6 P. [
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提出了“教师”“教材”“课堂”的传统教育学三中心。故本题选择B。
+ M+ g9 ~5 P& t+ U我国的“六艺”教育起源于( )。0 o8 p( n7 h; L6 `, ~9 p
A.商朝
7 S! T0 M0 q4 bB.夏朝
2 } p$ n9 ]5 l* E) kC.秦朝2 R2 S* G, T1 z0 ?4 g% u) S
D.汉朝
: m2 O. p- E% \【答案】B。思鸿网校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六艺的起源。: ?7 T1 Z1 I: h7 }7 R4 N
六艺最早产生于夏朝,商朝时已初具形貌,西周时六艺则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经典内容。国学中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内容。礼乐是六艺的中心,“射”即射箭的技术训练。“御”即驾驭马拉战车的技能,“书”是文字读写,“数”是算法。故选择B选项。故本题答案为B。
& f0 e- [' E; n. G/ c简述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是。(简答)& L! D, m( D; n' l% O Y' P
【参考答案】
$ M3 A( b6 L" S( z7 `: |(1)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 X' q2 ]$ ^! S
(2)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 z5 C. J3 \' y
(3)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集体、遵守革命纪律、勇敢顽强、努力进取、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