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x: L, |8 M4 u3 g, f: _
1 D5 S, e- N" ^: K8 q2 A结构化·态度观点类% ?3 N3 [2 Q6 [2 F7 m: d
题目说明( u2 P6 L! J' I, |2 ]: ^
态度观点类题目在呈现的时候都会给出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或者结合工作谈谈启示。常见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伟人讲话,比如孔子说“有教无类”,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问你怎么看。第二种是名言警句,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等,问你怎么看。第三种是一些素人观点,比如有人说“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问你怎么看。" l! y' q$ n4 D* c8 H$ A7 D
真题展示, Q. f/ Y9 \+ I1 p
1. 如何理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 K Y" L; a0 y$ a& q) Y
2. 有人说“学生70% 的教育来自家庭”,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 }) N3 F% p4 T答题思路
3 n R' f2 N; e- u' r; c提观点 → 重分析 → 抓落实! m, h7 t7 s7 `
思路详解. y/ t+ ?6 f @# D5 S6 S! u
(一)提观点
8 L4 h. L l9 u1 F$ x' m3 M' ~; L提观点也就是表明态度:题目中的观点是什么?观点揭示的本质是什么?你倾向于赞同、反对,还是辩证看待?: z! E; X' @1 m! v2 c$ C3 r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如果题干中出现了晦涩难懂的古文,要先对古文进行简单解释,再表明观点。第二,如果出现了领导人讲话,可以先对讲话的内容进行概括,再表明态度,表明态度的时候要直接支持。第三,对于题干当中出现的素人观点,如果不赞成可以反对,并不是所有的观点都要持赞同态度。
- N1 ~, ?1 A* t. n3 q(二)重分析
( B' y# d5 ~# Z$ a- R方法一:讲道理,也就是理证;方法二:举例子,也就是例证。这两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考生擅长讲道理就多讲道理,例子储备比较多就多举例。
7 l7 }1 O6 R& D- X! E, s理证——所谓理证就是谈题干这句话所揭示的道理在现实中的意义,可正着谈,也可反着说;可以用主体分析法谈对不同主体的意义,也可以用分论点的形式展开。例如,对同一主体,可以从学习、生活、交往、个人发展等不同的方面展开分析。' v- s% |. E! r/ j% w
例证——所谓例证就是举例子,可以举正例,也可以举反例。几个举例子的方向:第一,教育领域的名家。第二,当代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第三,考生所在地的教育界名师。第四,如果教育界的例子不够,也可以使用其他领域的例子,只要能够紧扣题干的观点就行。第五,如果平时对新闻有了解的话,也可以列举社会上一些关于教育的热点事件,比如天价学区房、少年扶老人被讹等。# b/ l# f/ w# m8 ^9 @ v9 Q- j
(三)抓落实
9 d6 _$ r- b- h2 w$ H态度观点类题目如果在重分析阶段是按照主体分析法来展开的,在落实阶段则可以按照主体进行落实。; q8 x2 E# v% K
最常见的是结合自身,比如一个即将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年轻人该如何践行题干中的观点。这里给大家的方向有两个:思想和行动。
7 z; L, G- \: `( i6 G+ M: F思想——对即将走上教育岗位的我们来说,思想上要和党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坚守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进取信念,保持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等。具体可以结合题干观点展开。
% E& b7 U6 `8 {( C行动——学习、实践、创新等。这几个关键词可以结合自身展开。例如,学习,可以包括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向老同事、书本、互联网学习等;实践,将新的教育理念践行到实处,落实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等,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等,积极思考以培养独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