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电信诈骗/ N8 l0 q+ O% f: M$ B: y7 M+ ?7 B
, I1 r* J3 ^; y. U9 a
! {4 }$ z2 ?3 C$ L
我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比较大的,构成诈骗犯罪。不同程度的诈骗有不同程度的处罚,视情节而定。如今诈骗现象广泛,学会如何应对诈骗和预防诈骗成为重中之重。) f9 e) s$ J) v1 i e
% G3 O: ]$ l# G B* _3 u$ p9 r) g
( ^) ? s# t& p# F- Q# Q8 l! Z, J8 D7 }
7 e: d/ d1 E. y3 i
( A) v& o# h7 I" Y \% Y2 Q/ m
% R/ I, N1 {, p
: q9 k6 R5 W' X: H) h t诈骗一直是人们的一个关注点,诈骗从以前的单一化,走向集体化,团伙作案,作案手段高明,心思缜密,往往会设置一个又一个陷阱,等待猎物的进入,而最高明之处是往往不易察觉,不知不觉间钱财便不翼而飞。
1 x, M$ A, K- n* o
% O% q2 g8 K" S6 {不要轻易相信电话中所说的信息,一定要亲自核实,不要随随便便就将自己的信息泄露;购物或者订票等一定要去正规的网站,不要因为贪小便宜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如果遇到诈骗,并不幸上当,一定要及时报警,及时止损,以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K U3 G3 O# a V" f ^
8 ]' t' S$ m: q9 y1 ]" _& O1 E: B0 G! o6 _) o" x. s' m* s) f, ~
, q% ~+ l) B7 K# v1 z' I1 E. I% c
电话诈骗是经常出现在大家生活中的耳熟能详的诈骗方式,骗子首先会打电话给你,然后索要银行卡身份证等信息,谎称是某某商场等骗取个人财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说的有理有据,甚至会说出你去过哪里,这其实是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快递信息没有遮盖就扔掉,商场发票随手一扔,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 ~$ g9 R) X+ v
9 ~1 T9 C; w( w6 j; {1 v
+ E3 _ ~' Z- H0 H7 L" x5 t& T; o/ |0 f5 [9 G
$ r; R+ E3 d* Q
6 I( B3 x1 o& M3 q7 ]. U8 \4 d微信的兴起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却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微信的扫一扫功能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也给了骗子机会,在二维码中植入病毒,手机端一旦进行扫码,银行卡等重要信息就会泄露,造成相应的损失。对于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一定不要轻易地进行扫码操作。
1 w7 |- v6 b2 u x v i
; E: e/ b) s8 k7 p. P, P5 h/ N
, l" J: m* f. P7 s- Y
, |& A9 w8 U4 x% G
q" J9 n& U& w# \0 D4 h) `# D( a7 p# O1 D0 o7 Z3 J5 }
) u3 h. n/ N3 C. w8 r g% h6 I/ `; A0 m5 f7 ^7 m2 E! ]. T9 j
! `' P! o T2 k( ]' C; l国家的刑法在保护我们的财产安全,我们也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学会更好的防诈防骗,驱散诈骗的阴霾,在生活的拥抱中,奔赴下一场山海。
8 ^, v9 Z& d- C: M j
! `5 r, b# ?( \" \7 w; }* g
2 V1 Q1 C5 I( j-END-
* a% N- B- u% ?: R+ T# ]7 c6 J+ E3 y) o* _% ^
; P5 ~7 A6 t" Y& c& B
7 F5 `- t# M7 @! ]) l1 f9 Z6 t
2 w- I9 l0 u8 F' }
. U% f$ d& e4 U3 F
6 ^) k9 t$ a$ Y1 p2 d9 C
9 X, m( W+ T-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