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踏上旅途,你的记忆不会被奇遇填满” 。看到这样的句子,你是不是想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报个旅游团对于很多喜欢省事便捷的朋友来说是非常合适的旅游方式,但在报旅行团的时候,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最后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影响了出游的心情。现在就让柳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的网警小编带大家看一些相关案例,希望能有助于大家增加一些防骗小知识。
U! ~. K K/ j3 e8 x# _: D - r8 s' |5 H) J( p9 t4 a) H
4 `3 }9 Z" A/ `+ O9 m/ j9 k# m6 m# J% [8 i
案例一:据受害人称,其在跳广场舞时认识了自称是这家旅行社负责人的林女士,之后她亲自上门为受害人介绍旅游线路,说俄罗斯11天游只要7500元,受害人觉得很便宜,就直接给钱报名了。但是对方没给收据也没签合同,出团时间也一推再推,后来林女士干脆就关机了,还拉黑了受害人。; s: C/ O7 r' ~& S! \& o
1 M0 A0 n: G" ]0 w2 ^3 |8 a9 |( Q
- M2 V9 y" @8 H" J8 _
- o$ V6 \$ K' n, z- y1 U案例二:林先生在某旅游论坛上,看到一名女子发布邀约到云南旅游的信息,便与对方取得了联系,两人网上约定4月份一同组团到大理、丽江等地旅游。期间,林先生通过微信向该女子推荐的“第三方组团人”预付了800元定金,但是在林先生按照约定的时间赶到云南后,那名女子却联系不上了。林先生意识到被骗了,向大理旅游部门进行了举报。! j/ d8 P, C) e0 N" D

6 f# Y- {7 m, l* k4 x5 t' F4 x: `, s/ k; ~# _
9 ?+ y \3 z9 w案例三:李女士在微信群中看到有人推荐一个前往某海岛的旅行团,价格便宜,于是李女士加了对方微信,经协商后双方定好5人的价格为20590元。随后,对方表示必须先付款才能保证订到位子,李女士便通过微信给对方转了这笔钱。几天后,对方称手续已经办好,只需再支付1000元导游费即可。李女士将这笔款转过去后,对方便不再联系她。直到今年6月,李女士向对方索要出游手册,对方却表示旅游团没有报上,并在未退款的情况下将李女士拉黑,意识到被骗的李女士随即报警。2 e4 S9 ~% e; `; Y7 z( r" P
3 o) v9 J* w( n1 a# P. @/ Q
# r0 A6 N' a1 k7 B; R) }' i# E4 M8 |) g0 K! {; b8 T) z
2 J/ z1 g0 b1 t" {; V
网警提示:# \6 O" L; J$ s" f- ~9 @
(一)出门旅游应尽量选择信誉度好、服务规范的旅行社。同时应当尽量使用旅游局推荐使用的标准旅游合同,所签合同要明确旅游价格、时间、行程、游览景点、食宿标准。如果在旅游中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一定要注意留存证据,便于维权举证。
* e( I' r, F* {5 T(二)通过网络寻求旅游伙伴时,一定要仔细甄别,一旦对方要求提前支付定金,就要多加小心,以免上当受骗。
, I: _( i5 Z& Z7 n. r* ~(三)不要轻信任何所谓的“低价旅游团”,切记没有白吃的午餐,如果有,它也会以另一种形式让你买单。
8 D% I* e2 V7 N(四)微信上一些旅行团的组织方并没有相关资质,在操作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建议游客出行时选择正规旅行社,不要私下将团费交给个人,网上网银转账后要保存相关记录,留下维权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