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则刑事裁定书,透露了此前徽商银行蚌埠某支行工作人员内外勾结骗取其他银行理财资金诈骗案的相关细节。在多方物色后,中信银行10亿元理财资金成为此次诈骗案的目标。1 ?+ q, Y8 r( R+ u9 ~3 w7 C, a
在案发后,中信银行的“内鬼”李某也被认定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通过利率拆分等形式,李某在这笔10亿元的理财产品中非法占有30bps的中收业务收入,且通过国元证券以收取财务费用的方式规避合规,高额的回扣给带来的是三年有期徒刑和职业生涯的毁于一旦。
$ G+ t- U" j x; ~$ W% c# W" x 在早期同业业务野蛮生长的时期,吸收同业资金对接理财产品、资管计划赚取利差均属行业正常现象,这不仅是金融机构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更是市场价格发现的重要渠道。然而,庞大的同业业务更给金融行业织就了无数密集关系网,大量金融犯罪因此而滋生。打击金融违法犯罪依旧“在路上”。
' P2 v; R; M0 ` 01丨内外勾结诈骗理财资金) r& ]; ?' ?) E# J g/ ~8 n
在2017年,央视新闻即报道过“男子设惊天骗局 内外勾结伪造印章诈骗银行14亿”的银行诈骗案件。而在近期,随着相关判决的不断落地,案件细节也不断丰满。该男子和同伙成功地从山西一家银行骗取4亿元后,二度作案故技重施再骗10亿,该判决书则对该案件的细节进行了曝光。
" A+ X9 T1 H& n: N" J2 y 凭借假冒的公章印章、串联多名金融从业人员,相关犯罪分子屡屡得手。在尝到甜头后,这一团队将目光投向大型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即成了此次犯罪的受害者之一。
( Z% H$ P) I9 k3 o' L3 H 裁定书显示,在2015年5月,王某、陈某、常某等人,围绕常某银行(支行)行长的的身份,确定以徽商银行蚌埠固镇支行销售理财产品为由骗取资金,理财协议标的为10亿元,期限为2年,先骗取出资方将理财资金存入固镇支行,再通过虚假手续将钱骗出。
$ h8 @0 i/ E# t1 [2 S# w3 y+ U 确定诈骗模式后,相关人员曾多方物色猎物,目标银行曾包括廊坊银行、浙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但均未能成功。直至2015年10月,在与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金融同业部银行业务处经理李某(此次案件的女主),这起目标明确的诈骗才算揭开帷幕。9 g/ J* `* a0 y8 K, p) `
通过层层传递之下,李某在向中信总行汇报后同意购买这笔10亿元、两年期的保本理财产品,年化收益为5%。在业务协商中,年化利率被最终拆分为4.7%+0.3%,常某称其中4.7%由徽商银行支付,另外的0.3%(600万元)由企业一次性支付。双方最终商定,中信银行通过通道公司千石公司购买徽商银行该笔理财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