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康艾馨了解到诈骗的含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这种行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识较差,较易上当受骗。& ~2 [5 [8 F7 F9 `' p* c, n
一、受骗原因:
- Y: \. [' {) W3 j 通常,下面几种不良心理意识易被诈骗分子利用:(1)虚荣心理;(2)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心理;(3)贪占小便宜的心理;(4)轻率、轻信、**、缺乏责任感;(5)好逸恶劳、想入非非;(6)贪求美色的意识;(7)易受暗示、易受诱惑的心理品质等等。' v; X! b: c7 C+ V! o3 i4 W
以中学生为例
# C& A/ z2 R2 E1、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 F( g! \$ m9 j1 x: S
博康艾馨了解到许多学生容易被他人诈骗,很多同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十年寒窗”的经历,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 k" F3 U# K' R2 l1 D o: ~2、感情用事,疏于防范
) n" m+ L X& Q# Q博康艾馨发现大部分先生被诈骗的方式因为学生的好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去“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大学生就是凭着这种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称走投无路急需帮助的“落难者”,往往就会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继而“慷慨解囊”,自以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
7 ?# R8 u, X) b3 i3、有求于人,粗心大意. D. J% k5 D: Q8 |8 a, Z/ j! R
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但关键是要了解对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同学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帮忙”时,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常常是唯命是从,很“积极自觉”地满足对方的要求进而铸成大错。
' E& r k" i9 q& Q% b0 R4、贪小便宜,急功近利0 `" p. d6 [/ B+ o0 q* C+ I, T3 |; v
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屡骗屡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不良心态。受害者往往是为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深深吸引,自以为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好处,见“利”就上,趋之若鹜,对于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思和分析,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落得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