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老年人成了骗子的重点目标,老年人群体沦陷为诈骗“重灾区”,就像此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民检察院接到的一起公安机关移交的老年人被诈骗的案件一样,一机关退休干部徐某竟然在两年时间内,被同一人池某以卖特效药、办理老年基金卡报销90%的药费为由,骗了百余次,诈骗金额高达52万元!. ]+ O2 M' Q8 E. M% [, {
在这些老年人被诈骗的案件中,除上面这种看病卖药的诈骗外,利用保健养生进行诈骗也是极其常见的一种。这两种都是利用老人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打着送健康的旗号诈骗钱财。而随着生活的富足,还有两种诈骗手法开始盯上了老年人,一种是宣传投资项目诈骗,一种是部门电话诈骗。牟平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刘铭芳介绍说,宣传投资项目诈骗通常是作案人员租下高档的写字楼,进行精心装璜,再虚构各种名目的投资项目到处宣传,以高额利息诱惑老年人,等到诈骗钱财后,就人去楼空;而部门电话诈骗,作为近年来最常见的一种诈骗手段,通常是作案人员先找准目标,多数是子女都在外地的小康家庭的空巢老人,家里有点经济基础,作案人员就打电话冒充法院、公安局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称老人的子女在外地犯罪,需要金钱打点骗取钱财,有的甚至会伪造拘捕令等。面对这样的形势,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进一步收紧电信网络诈骗的量刑标准。诈骗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就可以判刑,超过50万元的,最高可以判处无期徒刑,并且严格控制对此类犯罪适用缓刑。国家不断完善法律,加大对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除此之外,要更好地防止诈骗案件的发生,也要加大对老人的普法力度,提高老年人防骗免疫力,升级老人防骗系统。老年人要防止上当受骗,需要有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也需要克服贪欲,打消贪小便宜的念头。
0 y% y0 c7 G* b3 C
r) B4 z! g( B7 K& ]% A
$ }9 h/ [0 C( p% y
6 Q- M. c% f1 K8 ~; [: ^5 |( F3 {第一 R/ r6 m' `- O7 T
遇到来路不明的电话或手机短信,应及时挂掉电话不要回复。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向对方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证号码、存款、银行卡密码等信息。
& h0 l) k4 v: i如果有人声称是国家公务人员,要求电话指示转账,这都不可信,因为公检法机关办案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绝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帐。) O5 X3 j& l; L( t- h
5 T% S/ G( x7 q6 D3 K8 s
# G, z" X z0 y
第二
- ~' M# D+ ]% A `没有什么包治百病的特效药,生病一定要去医院就诊,不要盲目相信一些自称专家的人,出售的神奇药品或保健品。
: X: I: c6 m$ ?. a( Z l
" {4 { E' e0 @ _0 V/ ^$ V+ K* `9 m8 W5 s6 O
第三
( V% F- |1 n: c2 o一定不能有贪小便宜的心理。要记住投资理财高回报,多是骗徒设圈套。要加强法治意识,才能防止受骗。这说一千道一万,防骗还要从老年人自身做起,意识增强了,警觉提升了,这骗子也就没招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