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 W' W) u3 F+ Y& O, N' S 这是习近平在九天之内第二次公开提到有关“供给”的话题。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3 o! Y, e1 Z) b( W) p: U( ]% P “供给侧改革”是对症下药之举
, n; L5 P% Q1 d# R: V& P 时隔九个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重回公众视野,“供给侧改革”这一新词也首次进入公众视野。
) P. S7 {5 Z! E! T 就在一星期之后,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 L/ Z. P, N& c" a% j, x 再往前翻,早在10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到广东调研时强调,要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8 `# _3 ]4 ~/ \8 L. E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种改革具体而言,它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 _0 ]' I' Z$ q' s8 x 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举例说,中国人对手机需求量很大,但美国苹果手机在中国却甚是走俏。中国早有生产电饭煲、马桶等生活用品的能力,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购买日本品牌。6 I ?7 X" K. B
哪些领域、哪些产业、哪些产品在“供给侧”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正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美国《侨报》称,中国提出“供给侧改革”正是对症下药之举。这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证,更切合可持续发展的要义。
3 e+ N: S% E& Z 从“三架马车”到“供给侧改革” 勾勒中国经济演变
) n1 D9 i) D0 J6 W9 M% S% b 与“供给”紧密相连的一个词是“经济结构性改革”。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经济结构性改革”是重要议题之一。习近平为这一改革划出四大关键点,包括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
7 c+ U C7 o* X 这四大关键点的前两条无疑与供给有关。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刘杉认为,以往为了保持一定增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来改善总需求,这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管理方法。如果转向改善供给,则未来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这是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
! S. c# u) S. {; Z5 P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新一届政府在总结发扬以往需求侧调控经验的基础上,更为大胆、更为精准地在供给侧做文章。比如说,通过简政放权,把原来政府掌握的权力放给市场、放给企业,让市场活起来,让企业愿意去生产(增加供应)。这种宏观调控着力激活微观活力,在减税、金融改革等方面,努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这有利于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增加有效供给。这种供、求两侧相结合的调控方式,是符合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正确选择。# W& u$ u* w) i
投资、消费、出口——过去我们一直讲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经济学角度看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与之对应的是“供给侧”,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 R" y$ `+ v! F* o 而从“三架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话语变化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演变,消费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供给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倒逼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如何平稳落地。2 F% a3 T% Z8 Z: Q
向世界开出一剂解决经济深层次问题的良方
6 @3 ^ d' F, u 而在APEC这一国际场合,习近平再提“供给”,不仅向外界阐述了中国未来的发展理念和改革措施,而且向世界开出一剂解决经济深层次问题的良方。
0 B a1 z" B2 v 习近平指出,在世界经济充满挑战的大背景下,亚太经济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和潜在的困难和风险。亚太经济如何保持正确发展方向,如何找到新经济增长点、巩固增长引擎地位,值得认真对待和深入思考。3 K& j6 { l2 e' N
“面对世界经济中的激流险滩,亚太这艘巨轮必须校准航向、把好舵盘,亚太各经济体必须勇于担当、同舟共济,努力推动全球增长。”习近平说。
5 s/ w: O1 q K, g% n 这其中就包括“供给结构性改革”。习近平强调,亚太在这方面要走在世界前面,努力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要加快产业升级换代,以科技创新带动产品、管理、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亚太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共建共享协调、开放、包容的全球价值链。0 b; A6 x7 [6 Z& A! o% `: F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许正中表示,原有的“三驾马车”单一考虑需求侧,已无法发挥其充分作用,如今加大供给侧改革,供给、需求共同激发其活力,从而让“三驾马车”切换到到双轮驱动模式,这与APEC提出的全球价值链不谋而合。3 E/ H k# ^3 H, z% C
“整个亚太经济要想走到前面,就要重新调整区域内的价值布局,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结构分布。只有实现了供给价值重新布局,才能真正带动亚太经济发展。” 许正中指出。* }- Y. u: r$ h$ |
“里根经济学”能在中国复制吗?6 r2 Q2 `1 ^3 D' X1 i3 Y$ P
目前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有点滞涨,陷入某种困境,靠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和保持经济增长已经是强弩之末,而这个局势颇有点像当年里根面对的经济大环境。这是供给学派思想和所谓“供给侧改革”能在中国引起管理层高度关注的宏观背景。
& _; C2 ~! U* _8 \$ J- F 但是,里根经济学能在中国成功复制吗?或者说,这一成功的变革思路能在当下的中国经济改革中作为一种参照吗?4 }) H) i1 h% s* z2 Q2 ~5 X
回答这一问题前,让我们先了解清楚所谓“供给端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什么。7 f8 {2 N$ ?6 U) U7 q
第一、 简政放权,让市场机制起作用,依靠市场来调节有效供给,梳理要素市场,最终激活有效需要;0 R F1 B! U5 E! L" A4 `
第二、 减税让利,让企业提升盈利能力,最终达到增加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的目的;, N% g0 Q, |, q$ C
第三、 稳定货币供给,减少政府赤字,让经济在一个低通货膨胀率的环境中复苏;
" _9 C) l3 q, G 简要之,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可以归纳为以上三条。
# B: v$ K: q( D) Q7 t' l1 z 这三条貌似都切中中国经济的时弊。而且,从近两年政府的经济改革的系列政策来看,这三点也正是主要内容。有些已经做了,有些正在实施,有些还在规划中。" U9 ^3 R; h$ I m' t6 F0 @
但是,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D3 u4 S( D% F
当年在推行“里根经济学”变革的时候,里根有一句名言,他这么说:“在这场危机中,政府不是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问题的根本。”里根的意思是说,政府干预经济是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本问题。要解决经济问题,要让市场繁荣起来,首先要解决的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问题。
2 {6 F5 k; \; r: D: Q! F; f( ` 这个问题在中国尤为严重。
: z) R4 G. O# T1 Z2 r# c( Q 对于供给学派来说,提倡自由市场调节、减少政府干预是全部经济改革政策的基础。在我国,政府岂但只是干预经济,简直就是捆绑经济,政府权力是一切经济的核心,市场只是随从。这是本质。. |2 u: u) R1 X8 ?) I: O9 `) m& e" y
问题是:动政府的奶酪可能吗?
( ~- p3 D1 @& c* U% \ 可以预见的中国式的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 q" n) ~4 P0 U$ \2 r
政策要点之一:消化产能过剩。
' J: c7 s, e3 b6 J( J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小组会上明确提出:“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 v" ]6 B1 W1 X 过剩产能占据了大量社会资源,使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可以预计,中央可能会出台重磅措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解决之道将可能集中在三方面:第一,加快企业并购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第二,扩大出口,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等开辟新的需求市场,加快产能输出,将工厂迁移至中亚、非洲等国家,在供给端消化产能;第三,化解房地产库存的三个路径:1)采取政府购买商品房转为公租房或保障房;2)继续降低房贷利率减少购房成本以刺激需求;3)加快农村人口向市区的迁移聚居。, A, I8 l4 N* |6 i! Q3 S
政策要点之二:大力发展服务业。
% x/ w M1 [, t/ E! P 在 “供需错位”的矛盾格局下,“供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为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当下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瓶颈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在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领域,消费者抱怨声不断,大批消费者源源不断到国外消费,这跟国内服务业供给侧的乏力有关。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供就业岗位。就此看来,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o* f7 C! R( N0 D
政策要点之三:经济结构性改革。2 `/ o/ q+ M* A6 A' k
从中央财经小组会议报道来看,“经济结构性改革”分解为四个关键点: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z' W) Y6 J2 q% [6 y3 H
经济结构性改革带来结构性机会。结构性机会将体现在以下方面:企业重组并购;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行业的减税让利;房地产企业的转型;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机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比如新三板与将来的战略新兴板;不良资产的交易和转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