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定向增发或将告别“圈钱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8 17: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证监会收紧再融资的听说终于在2月17日成为实际。从本次再融资的规范步调来看,具体包罗四个方面。! n& G4 H; n/ I' f5 u

) m3 g  k, `0 m一是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辟行股票的,拟发行的股份数目不得高出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二是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辟行股票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定日间隔前次召募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但对于发行可转债、优先股和创业板小额快速再融资的,不受此限期限定。三是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时,除金融类企业外,原则上近来一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额较大、限期较长的买卖业务性金融资产和可供**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子、委托理财等财政性投资的环境。四是明白定价基准日为本次非公开辟行股票发行期的首日。8 |/ i6 V/ h' i6 N( ^/ h; S
' }  V/ K% q& j" \, B# d: r
证监会就再融资作出的上述规定,实际上是斩断了定向增发的圈钱之手,定向增发以后或将告别“圈钱期间”。
( \+ @1 |0 b2 e  o6 ~' H# t# @7 F8 f" w/ ~$ q3 O8 e+ M
近来几年,定向增发越来越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利器。有统计数据表现,2013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金额为3510亿元,但2014年、2015年,定向增发险些成倍增长,分别到达6822亿元和13723亿元,2016年更上一层楼到达16951亿元。而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金额剧增的背后,是上市公司圈钱的加剧,各种内幕买卖业务、内幕买卖业务也是反复上演。
( P& r1 S* m3 W4 L+ i8 X& z. E# s. {- A5 w0 R; E6 ?2 x
比如,上市公司有钱也融资。有的上市公司一边是巨资理财,一边向投资者伸手再融资。有的公司则是将大量的募资用于理财。又如,有的上市公司把股市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反复向股市再融资,而有的新上市公司,刚上市几个月,就向市场伸手要钱。尚有的上市公司在融资的时间,向市场狮子大开口,融资规模乃至高出了公司自己的规模。而为了吸引机构投资者加入发行,定增代价通常都是折价发行,而且在定增股份解禁时,通常都辅之以利好护航,不清除长处运送或内幕买卖业务的大概。0 V. E. p# [1 r* Y/ i7 C

/ F2 G* [8 a6 I# Z/ N5 t云云一来,一部定向增发融资史,演酿成了赤裸裸的圈钱史。而且由于圈钱太过容易,上市公司融进巨额资金后,也是大手大脚,慷投资者之慨。高溢价收购资产,乃至收购垃圾资产、亏损资产。各种股市内幕也因此而上演。也正因云云,这一次证监会向再融资脱手,向定向增发脱手,着实是捉住了上市公司圈钱的关键,而所采取的步调也是对症下药。比如,有关“拟发行的股份数目不得高出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的规定,上市公司再要狮子大开口就不大概了。又如18个月的融资隔断期的规定,一些IPO企业试图上市后立刻举行再融资,同样也难以实行了。
1 f' j' }: z! t# |
0 J- ]$ ~+ i" J! r6 d也正因云云,陪同着再融资新政的出台,上市公司试图通过定向增发来“圈钱”的做法显然变得困难起来。这是A股市场的一个庞大利好,同时也是对广大投资者长处的一种掩护。此举对于优化A股市场的资源设置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 }( p4 T( p6 _) F; S0 V1 M7 k) P. M" }2 F  ^
但只管云云,再融资新政仍然有必要进一步美满的地方。比如,为定向增发设置门槛,参照配股的门槛设置,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加权均匀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低于该门槛的,上市公司只能向控股股东或战略投资者实行定向增发,而不得向特定对象举行融资。又如,规定融资金额不得高出前次融资以来上市公司给予投资者现金分红金额的两倍。再如,前次募资使用未到达预期红利目的的,上市公司五年内不得再融资。云云一来,上市公司越发难以圈钱了,定向增发将彻底告别“圈钱期间”。
http://www.simu001.cn/x159154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5 10:26 , Processed in 0.43082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