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国内股票市场持续回暖,国家队1万多亿的托盘也就是明显见效了,被暂停几个月的IPO也恢复了,按照高层领导的讲法:就是股市进入“自我修复阶段了”。投资者们现阶段的做法也是泾渭分明:有记忆力短暂的,忘记了上季度急跌的痛楚,马上忘情地投入股市追涨去了;也有记性好的,时刻惦记前期的割肉之苦,始终在场外犹豫观望。这两类投资者陷入了围城的困惑: 已重新投入的怕跌,再重蹈覆辙;依然在观望的怕涨,错过机会。! G m! k( g. |$ W
$ P+ V7 M4 _' p& j+ h8 E+ R那么,是否有穿越牛熊的完全策略,让投资者避免如此的纠结?
+ i6 N! x% b0 U7 T# U- w' |& q 5 i4 j1 y6 a' I
我的答案是:有。而且很简单!然而,就怕投资者做不到。说到这,读者也许会不耐烦:哪有简单的方法大家做不到的?
/ `& j6 v( @! s* Y& X5 ?
% f5 J5 ]: v4 E7 y1 @# P% i# _这个方法就是挑便宜的买,并在价格依然便宜时一直持有。简单吧?
! F, d* E: L! e+ C( g8 V0 P F 3 o+ L `& V; j
如此的简单方法何人不会? 用到股市上,去年的今天,如果问何种股票估值最便宜,大家一定异口同声说:银行股。再问为何不买,绝大多数人都说,盘子大,涨不动。. V5 X. f) l3 T: G p5 }$ N+ M
' d- j- A a, |- Y然而,我们回顾一下,一年前买入估值最低的银行股、保险股、券商股的价值投资人,一直持有穿越今年的大涨与暴跌到今天不卖出,收益率也近80%,这样的收益率跑赢(含以各种先进投资工具武装到牙齿的公募和私募在内)的绝大多数投资人。
4 q) @7 T) [) ]* F; ]
0 x5 Y9 |% c9 q: T) ?然而,价值投资的这种笨办法聪明的投资人人通常都不会用。5 ?1 h) g: C# K, m6 d. C$ R1 _3 v
' [2 e: g1 ^' w: h- L您肯定说,这是个别例子!长期而言不是这样子。
/ ]2 m" g7 ?- L# i# i% ` , [) n. R, Q9 n+ j
那么,我们看看长期而言是如何的?
; O' R! G# M8 v# O+ D . Y4 K/ |! [! ?& G
在90年代初买入上海“老八股”的投资者,如果一直持有不动到今天,穿越了多轮牛熊交替市值全部翻了几百倍,在各个不同时期,以低估值为准绳而买入万科、深发展(现在的平安银行)、云南白药、贵州茅台等并长期持有而致富的人也不少。
P9 H. X% g/ A/ j3 O2 F- m% J' U+ x- ]
: ?/ l5 X$ g: ^; T; V- r) \您当然会说,这样太慢了,如此投资没意思。我懂得每天踩准节拍,低买高卖。7 L8 q9 D ^2 I0 F& V" ?
7 D9 E/ g u$ s2 Y8 t/ T; [* E _
然而,经过验证的、纯依靠二级市场频繁 买卖发财的人我真的没见到过。( h# M7 A o. h# {6 h
* w# ]! p% l$ o" q N9 h4 Z5 J$ W价值投资的难点在在哪里?为何股票市场的大多数投资者都以亏损告终?
& f' L1 T' L+ A7 ]1 ]% i# C. N ) v0 ? j q3 {/ B
中国股市仍然是一个高投机,高杠杆的市场。投资者的短期投资思想仍然主导着市场。小盘绩差股票的市盈率仍然居高不下。在创业板平均市盈率百倍依然能连续涨停而蓝筹股市盈率十倍依然步履蹒跚的强烈噪音下能维持定力并坚守价值投资的理念确实非常不容易做到。- U1 i1 Y6 {3 }; b! B" H" X" u0 @; G
, N R& `" s* G! C0 x* I+ T如果能隔离各种噪音的干扰,投资者就无需为判断股市一时的涨跌而纠结了,因为,尽管很长时间内公司的估值等基本面会遭到忽视,但长期而言起作用的还是基本面。1 q, t" u- r2 j; B/ f
' V( ` O0 W2 ~) e9 f4 g
) R0 L- j$ r5 i% c/ i, b至于短期是涨是跌?很遗憾,我不愿意玩这种上与下各50%概率的押大押小的游戏。而且并不关心短期涨与跌,因为短期而言涨与跌都是正常的。然而长期而言,持有的低估值的股票最终是会体现其价值的,而采用这种笨办法是终将跑赢绝大多数投资人的。因而,持有是可以安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