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V4 H! ?3 O, r3 n6 y
$ l; l8 B: i y! v8 n( S; a1 M& z7 R还说阎连科。这一篇的文章叫《乡村三迷》。其实在农村里,不可解的事情很多,他们从祖祖辈辈那里得到的知识就是鬼神。
; Y) L3 o$ g' \' |) f; P7 U" k& k# q2 M0 L* g- ?& J9 r. M
鬼神究竟有没有?真的没人能说清楚。记得孔[url=[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jk100f***/baidianfengzixun/guanaijiankang/qingganshenghuo/33620.html]其实抑郁不是人们缺乏快乐]子的弟子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夫子。关于生死之事,孔子的回答是“不知生,焉知死”,而对所谓怪力乱神,老夫子是这样说的:“敬鬼神而远之。”有点出乎我们的意外,儒家创始人没有冒充百科全书,而是事实就是地承认对未知事情[url=[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jk100f***/baidianfengzixun/jichuzhishi/yufangbaojian/29312.html][color=#000183][u]雨中慢跑可以强身健体]的态度。于是,我们记住了,“敬鬼神而远之”,不可不敬。 ! F+ U3 [. M7 N' r
* k: l( Q" w9 R, a5 x7 n( f 在《乡村三迷》中,走夜路看到老树上掉下的石头,邻家老汉半夜脑袋上被摸出来的爪印以及掉了的头发,无不印证着某种神秘的真实存在[url=[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jk100f.co[url=[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jk100f***/baidianfengzixun/texiaoliaoxiao/yaowuzhiliao/31605.html]问下脸上出现了白斑且颜色很浅怎样治]m/baidianfengzixun/guanaijiankang/yangshengyinhsi/33007.html]对爱的把握也需要有一个度]。尤其是,那个清晰的爪印由掉了的头发做成,睡过的地方却没有一根头发。记得在我们下放的地方,有一种“鬼摸头”的说法,情形与这个差不多。只是,被摸过头的人,除了头发不正常,没什么与众不同的。这位邻居被摸头不久,忽然就无疾而终了,年龄一点不大。有点恐怖是不是? 7 j) y( [% j3 {" U: O8 D
/ d0 G3 m4 {; C4 n) B) J 石头也是。两个男孩子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第二天早上了无痕迹。在古代小说里,老树成精的故事,不是一次两次出现。日月精华的滋润,万事万物成精都有可能。所谓成精,也是一个我们认知中不可理解的东西。什么叫成精,不过是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人的能力和外形。这样的故事,《搜神记》、《酉阳杂俎》等中都有记录,《聊斋志异》达到了顶峰。但是,用今人唯物主义的眼光来说,好像没有什么鬼神。我们从小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 ( p6 q+ H% a4 j/ V$ P
X9 ]: g9 `2 x! O3 L2 c, \ 前面所说的,是物的奇异。还有一些动物与人之间的神奇感应,就更加难说了。我们知道,在某些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动物的先知先觉,人类难以企及。像什么老鼠搬家,猫狗狂叫等等,地震前常常有预兆。人呢?人在快要死的时候,动物有没有先知先觉?“三迷”中就有这样的介绍。 / r; K1 }3 ?/ P8 U6 m
2 f' M* V3 u/ f% P2 N- J5 }
乡人们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城市人应该好好学学。比如一个半夜起身劳作的农人,辛辛苦苦收拾好一担韭菜,为的是在早市上占个好位置卖个好价钱。哪晓得半路上遇到小蛇拦路。他左拐右拐,小蛇始终挡在前面,没有一点退让的意思。这位农人不着他想,挑着担子回家了。招呼左邻右舍来拿韭菜。于是,村子里多了炒韭菜的香气。剩下来的韭菜,白天黑夜的伺候,最终的结果是骚哄纳臭满屋子后倒掉。同样,另一位赶集的,在路上遇到了另一种动物挡道,也回来了。以至于那天的集市上少了竞争,其他人的菜卖出了好价钱。
) L; }. O5 B9 K3 I1 c9 A# d# ?! c! V; d
看过蜜蜂报仇、蛇报仇、狐狸报仇的记载,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还是看了。既然有记录,应该不会全部弄虚作假。还有什么灵魂的事情,外国有科学家研究出每个人的灵魂都有重量,在死亡的那一刻离去。不仅中国有众多关于灵魂的种种说法,西方或者其它国家同样的故事一样不少。我们没有见过不等于不存在。现在不是又有专家研究出众多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和外星人做朋友在某一天也许也能够实现。
; V0 ]" ]5 N5 L1 X$ T( ^8 ]& s4 A( |" X `8 L' G
一事当前,不要轻易下结论。就像有关“怪力乱神”的指责,还是少说为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