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学荣 3 P- v- Q r1 [/ H
我们都知道唐代巨大书生杜甫,他写过一首诗,名叫《茅舍为金风抽丰所破歌》,此中有这么几句脍炙生齿的诗文:
; Y6 @: E' Z# l2 ~8 ~ r
( D: @6 \5 O) v) p V安得广厦万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面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F \# z: x# s P4 f7 H# p这是杜甫本身的茅舍被飓风部分摧毁之后,遐想到天下无房阶层,顿生怜悯之心,杜甫说:盼望本身有本事为天下全部无房家庭免费制作房屋,使居者有其屋,大家有房住,假如这个志愿告竣,本身就是冻死,那也是值得的。* c, a2 g) w8 z9 c6 e
汗青上的杜甫,一生颠沛流浪,郁郁不得志,但是在另一个平行宇宙,忧国忧民的杜甫,当上了大唐宰相兼“大唐居者有其屋委员会”主任,权势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r( F% c: e4 E9 I& {5 H; a杜甫向唐皇哭诉了大唐无房者的痛楚,连唐皇都被他感动了,二人一同落泪,杜甫说:我肯定不负重任,一年之内,令大唐天下上下,居者有其屋,大家有房住。4 T; N% w. x+ E
让我们以“周”为单位,纪录杜甫走立刻任“大唐居者有其屋委员会”主任以后,大唐发生了什么,以及大唐的经济,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瓦解的:8 O% ~9 \% [' V/ k' ~; S
第一周:《唐民日报》头条,巨大爱国书生杜甫上任“大唐居者有其屋委员会”主任,在长安城门访问贫民,宣誓一年之内实现居者有其屋,大家有房住,贫民痛哭流涕,纷纷称杜甫为“杜彼苍”。. v8 m. Z+ u, g
第二周:杜甫与幕僚开会,开端确定:大唐分房只面向无房家庭,有房家庭同等不得到场分房。消息越日见报。
, T( I$ @/ Z( A& x% n' y! U第三周:幕僚告急陈诉,以长安为核心,方圆三十里,发生了百姓摧毁本身的破旧房子的征象,而且这个征象有向四方扩散的迹象。放眼所及,断壁残垣,延绵不绝,触目惊心。杜甫下令微服私访。
3 s( o O: [# C0 X7 @( |第附近:经走访得知,老百姓捣毁本身的破旧房子,是由于知道大唐政府即将分配新居,而有房者不得到场分配,以是房子破旧的人家纷纷自毁故里、以得到分配新居子的资格、弃旧换新。杜甫闻讯,震怒,说这些自毁故里的都是刁民,同等不得到场分房。
2 f6 B+ I' z% O6 T第五周:自毁故里的家庭代表约一千户、共五千人左右涌进长安城申说,责怪大唐政府误导人民,使他们无家可归,杜甫斥之“刁民”,不见。这一批人捣毁了《唐民日报》社,部分被捕治罪,别的沦为流民,导致长安及附近治安急速恶化。
# C' o7 v% K7 C( i% D3 i+ `+ ?第六周:“大唐居者有其屋委员会”汲取辅导,重新召开集会会议确定:废掉“无房者才可到场分房”的原标准,重新订定标准:只有月收入为二两银子以下的非常贫困家庭,方可到场分房。
) z, N% y6 c9 T$ o1 d; ~9 d第七周:大唐掀起降薪潮,一周之内,许多上班族的工资主动降到月俸银子一两九,部分上班族与老板谈好:中分到房了,再规复原来的月薪水平。杜甫偶有所闻,但以为刁民只是少数,他坚信大部分的大唐百姓是老实的、端正的。4 n# e, W h) t0 D& t
第八周:由于只要收入低就可以分到新居子,天下竟然有这么好的事,于是大唐进一步掀起了辞职潮,许多上班族甘心选择赋闲,也要到场到分房雄师中去。结果上班人数剧减,懒汉人数剧增。
# I0 B8 E* p- }! f第九周:幕僚统计数据上报,全唐共有生齿一万万户,此中月收入二两银子以下的家庭有三百万户(数据有水分,由于不少人主动降薪、主动赋闲)。2 `1 ^& T0 o6 o: D1 Z m2 U( `
第十周:世上没有免费午餐,天上不会掉房子,杜甫的建房经费,毫无疑问必要从税金出,经幕僚精算,建立三百万套新居子,必要将商业税从30%增长到50%。
) S6 a" j, E! o6 n! j第十一周:《大唐新税法》出台,商业税从30%增长到50%,商家哗然。别的“大唐居者有其屋委员会”公布:先建立第一批新居十万套。$ ~# d$ x# j2 q
第十二周:增税之后,已经有不少力气欠强的商家倒闭,且倒闭征象有连续发酵的迹象。与此同时,大唐政府“居者有其屋”筹划第一批次十万套新居工程招标完毕,蛙蛤蛤地产公司中标,开始动工。! F- S: \+ V- w7 X9 j s
第十三周:大唐越来越多的商家在50%的商业税制度下,无法红利,商业倒闭潮在天下加快率发酵,民间赋闲生齿急速增长。9 o* E, d; [' L$ Y) E) d: N! U* h
第十附近:因加税而引发的商业倒闭潮所催生的赋闲人士家庭满足了杜甫“月收入二两银子以下”的标准,纷纷报名到场分配新居,于是,大唐政府“居者有其屋”筹划原定三百万套,不得不增长至四百万套。
1 K5 q+ X5 X3 z& }) J+ S第十五周:由于大唐福利分房从三百万套增长到四百万套,原有预算不敷,唯一办法是进一步加税,朝廷下旨实验更严厉的盐铁专营,同时商业税进一步调解至60%。
5 l' n$ B+ y; C1 D) c7 H4 D第十六周:第一批十万套新居子竣工,杜甫下令各地县政府以抽签方式,尽快分配给满足月收入二两银子以下的家庭;
* j; H8 K$ W" t( T \! G6 q第十七周:杜甫幕僚陈诉,第一批十万套新居子,绝大部分是分給了各地县令的眷属、亲戚、朋侪和各种走后门的人。民间怨声载道。杜甫闻讯震怒,下令抓几个县令做典范,从快从重,严加惩戒。) b6 W& v3 O- D
第十八周:大唐天下上下敏捷查究了在第一批十万套新居分配中徇私的县令三百名,斩首,放逐,十万套新居子洗牌、重新分配。
: {7 T: |0 j. ^' J: F' X* K4 l1 f第十九周:蛙蛤蛤地产公司老板向大唐政府交收首批十万套新居子之后,从杜甫账房收到了工程款,但是以60%的商业新税率一算,利润微乎其微,不如回家耕田。于是,蛙蛤蛤地产公司立即遣散,老板回乡务农。6 U+ A: C6 O1 D) `5 H( t
第二十周:“大唐居者有其屋委员会”公布第二批十万套新居筹划,因蛙蛤蛤地产公司遣散的缘故,“大唐居者有其屋委员会”重新向天下招标,但一周已往,无人相应。
7 W d" [ q5 d; R第二十一周:杜甫幕僚陈诉,因60%商业新税率的缘故,大唐天下80%以上的房产承建公司停业,剩下20%的房产承建公司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实的缘故,供不应求,要价奇高,为如今财政税收所不能负担。杜甫闻之,愕然。' ? J! n& _9 E
第二十二周:大唐天下商业连续凋敝,都会萎缩,百姓大规模赋闲,米价暴涨,部分地区开始出现饿死人的征象。( u1 T. c' \' @8 M
第二十三周:“大唐居者有其屋委员会”公布:因财政力气不敷,暂缓实验“居者有其屋筹划”。, v' m4 N6 z0 v" M6 b0 V* x
第二十附近:在首批十万套新居分配中没有抽到签的百姓代表约三十万人,涌进长安城,群情汹涌,他们说:“第一批人分到了房子,第二批该轮到我了,凭什么如今停息分房筹划?”,老百姓当街召唤“杜甫下台”的标语,要求杜甫出来给个说法。
- X0 j( [' U8 J! y! m- n第二十五周:杜甫不胜其烦,为了开发财路对着账单苦思冥想,忽然发现厉行盐铁专营以来,江淮各道的地方政府和民间私营盐铁的贩子、工匠相互勾结欺瞒朝廷,现实增收并不多。杜甫于是亲身兼任盐铁转运使督镇江淮。
; R$ ]# b2 K* S# c+ x O第二十六周:淮西节度使体现朝廷贪得无厌,断了太多百姓生路,公然抗命。杜甫震怒,拿出国库里末了的积贮作为军费,率军攻破淮西。江南各道顿时悚然,不敢再和朝廷对抗,各地盐商纷纷停业。
' ^/ d9 Q& Z2 h; t- O# ?第二十七周:看到新征上来的盐课,杜甫大喜过望。然而由于各地财产凋敝,大量生齿赋闲,各地暴乱不停,治安非常恶化。杜甫发现,新征上来的盐课还不敷维稳的。唐皇震怒,好好的江山被你的政策搞成如许。杜甫体现乐意带兵到处维稳,却发现国库已经空空如也,再也凑不出钱了。杜甫心力交瘁,引咎辞职。
% _5 ^" k" R8 u8 _& P第二十八周:杜甫下台后把财产全部捐给了国家,但却是杯水车薪,回天乏力。末了在贫病交加中,杜甫去世。临死前杜甫仰天长叹:我同心用心报国,毁家纾难,就为了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为什么会事与愿违,落得云云了局?& E( G9 P" ?& w/ x) G. g4 V9 L
了局:大唐各地,到处暴乱,一个叫黄巢的盐商子弟在停业后带领饥民,异军突起,攻城掠地。大唐盛世,如摧枯拉朽,霎时死亡。, o( z6 J, j5 C- \" |1 t0 \
本故事纯属捏造。+ s! ?: `) C9 Q
一千年多后,一个叫哈耶克的经济学家出书了一本叫《通往奴役之路》的书,解答了杜甫的疑问——通往地狱的门路,每每由鲜花铺就。“安得广厦万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初志是好的,但结果却是搞垮了大唐的经济,而且招致了大唐的覆亡。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罔顾经济规律,以一颗赤子之心,行祸患社会之事,如许的变乱,无论海表里洋,在已往有,如今有,未来,也继续还会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