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行39亿票据窝案曝光,并在票据市场敏捷伸张,《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克日向银行扣问纸票转贴利率报价,“五大行的纸票买卖业务根本上停掉了,固然另有3.5%的报价,但已经有价无市。”上海一名银行同业部门人士说。4 X M0 q( f& G' t: E
某股份制银行兰州分行,客岁末发生近10亿元票据无法兑付的大案;农行北京分行克日爆出39亿元票据窝案。39亿的数字,也使这起案件成为新中国创建以来最大的金融机构票据窝案。, v, M. K- {+ `' ]2 P! c7 G
自客岁底开始接连爆出银行票据大案,令多年难禁的票据业乱象不停浮出,在继承《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无论是银行业人士,还是专做票据买卖的票据掮客,都提到了一个时间节点:2015年6月尾开始的股市暴跌。一场股灾洗劫了民间游资,通过银行票据的“食品链”终究火烧连营到银行体系,而银行承兑汇票(下称“银票”)限期多为半年。自客岁中就已断裂的资金链,在银票应该承兑的时间终究“纸包不住火”了。
+ b; R& E% G' b3 s将齐备抽丝剥茧,能让银行大案频发、资金外流的第一个病根,就是银行票据买卖业务中的同业账户,业内简称为“同业户”。当市场上的票据掮客潜入,通过某种情势现实控制了长处链中部门银行的同业户后,银行体系的资金就流进了掮客们的“包装户”。7 }/ C! x' B5 m' x) i, |
如果说2012年的杭州润银票据大案,让市场发现了“包装户”的危害,那么此次股灾打断资金链而翻开的票据风暴,之以是烧到了银行,也正是“同业户”在诱火。9 ]: i4 M. [) f- z/ Y+ J
民间游资和银行票据业务体系是怎样牵涉在一起的?各商业银行缘何被一众民间票据掮客牵着鼻子走,以至于末了还为游资的大额丧失买了单? z0 u7 s. W/ A$ C5 X+ B9 a% Q
小周是活泼在杭州一带的票据掮客,王总正是那家出了大案的股份制银行某分行同业部副总司理,他们被一同绑在票据长处链上,同沉同浮。
- m" S- H- J" y! l听完他们的故事,就能窥见一个票据微缩江湖。听完他们的故事,或能想见,如果厨房里开始出现了两只蟑螂,整个厨房肯定不止这两只。票据案件也是云云。
# v4 F2 g2 o& g' r& b& q; ~ f K8 W( ^6 R- A: h! Z" \: m/ w
掮客:“控盘50个亿”
0 |* U' _( t0 [* ~ 小周浸淫票据行业多年,客岁上半年,杭州地区的游资第一次干过了温州的。“山头”立于杭州的小周为此忙得不可开交,造福他的就是火热的股市配资。' g5 B B, j- x! \
小周大受接待的缘故起因,是他依附在市场上多年练就的技艺和资源,一能控制几个银行的同业户,玩转票据限期错配;二能在票据买卖业务中无本钱滚动占据多笔利钱,从而形成资金沉淀并用来放息或投资;三能靠他把握的业务模式“无中生有”从银行套出钱来;四能靠票据限期错配再赚出差价来;五能把市面上全部原来大行不能合规持有的票据,通过小银行当通道过桥来“洗白”。 h3 Q7 M1 X8 v
一头是各家商业银行,一头是必要贴现的企业,一头是民间资金方,三头的需求共同推生出小周如许的中介。股灾前游资最火热的时间,“我们团队控盘过50个亿。”小周说。
$ f2 e& a" I0 g* L像小周如许的票据掮客,在业内也被叫作“包装户”。他们的“低级职能”是,先用现金从开了银票的企业那边收来光票(空缺票据),资助企业套现(无真实商业配景的融资性票据),再用手里控制的壳公司“制造”一手上鄙俚的商业背书,然后把票贴给银行。在这最初的职能里,掮客的存在增长了票据的运动性,掮客本身则在这中心牟取一道贴票利率差价。
$ j8 {* |( h% g* g$ x6 t& {但在这个不易被审阅到的暗灰地区,各方的诉求和欲望在小周如许的掮客处碰撞,搅动着刀刃舔血的机会和风险。
& Z- s" s( T) ]- b0 l/ L起首,银行一直都有腾挪表表里规模的需求,这几年也越来越夸大票据自营,做大买卖业务而非持票到底。银行们固然可以或许直接接洽同业,一些票据业务活泼的股份制银行也居间做限期错配买卖业务脚色,但相比银行,掮客们的业务正是由于不规范而更高效:他们能按相助银行的要求去市场上收票、买断票据,打包成资产包;他们能为了“掩护”相助银行的同业部门走通合规流程,而先行找城商行或村镇银行作为通道银行贴现,然后甩给通道银行1~2个点了事;他们能简化买卖业务过程,票据买卖业务多半离柜管理,掮客还能自行完成背书。
2 P5 j) V/ l' k对于那些想要短期持票、做大流量的银行而言,或是对于那些只想当个通道、不想现实出资的银行而言,在风险变成前,掮客的“机动”正中下怀。# b: L+ O( ?! ^0 q: o
“好比我们说要‘5个亿的1+5回购’,他们能直接做好5个亿的票据包,找个小银行直贴好送过来。”在银行分管同业业务的王总承认,在这一波票据风暴之前,掮客是银行告急的相助搭档。: X9 q B f7 F/ O
在服从优先的快速运转里,在中心过过手的短期持票银行徐徐发展到“清单买卖业务”,也就是票据封包后以致不必要递送和查验,直接看盖有对方银行印章的清单即可。据多名银行人士说,这种情况在名誉程度比力好的银行间简直有发生。
6 N% B# r2 H8 H" ?( C K在小周看来,票据买卖业务对银行创利不高,有的银行操纵职员图个省钱省事,有的是对代持的大概买入返售的票据“掉以轻心”,以为本身无非是个“传手”,票据总要脱手,又大概是早已被掮客买通,因此心知肚明,签封掉的票据已经出了题目而不闻不问。而票据掮客则有大概加入了送票、“一票多嫁”等多项流程。
O2 z: c8 S7 ~/ Q据农行公告,其39亿票据案中的业务模式正是“买入返售”。据媒体报道,这一票据包内出现部门票据被报纸更换,而且票据收支未创建台账。分析人士指出此中所涉农行内控题目。“内控题目”不假,不查验票据也早已不是农行北分一家才有的情况,票据市场的积弊已久。& p% r6 N2 k" k, p6 X
$ C" s. F) ^7 ^. O: X4种“无中生有”生钱术
& ] o3 ^0 n6 X+ A& J& p$ s4 B 正是在银行分支行的默许以致需求之下,本不入流的票据掮客群体,在某些地区,一跃成为一众银行之间转贴、代持票据的“牵线者”、“代言者”以致“组局者”。# v# R# j; V3 A2 U4 ~+ L, A
当票据掮客的盛世开启,当一些银行过于信托回购答应而在流程上趋于马虎放松,当市场上又有资产开始累积泡沫可以或许“钱生钱”,票据掮客手上自然就有的资金沉淀,以及自然可以或许从银行体系较为方便地掘出资金的融资性票据业务,开始被市场谋利客相中。$ `9 G# z! x# g' F* S( b4 ?* v
客岁上半年,股市一起向上。在小周的圈子里,好像有钱不入股市,就即是是丢钱。而在此期间,市场游资力气也找到了他们,让他们帮助通过票据业务,从银行体系低息“借”钱出来,炒完了股赚完了钱再“还”归去。好像风险由游资方负担,小周还能跟着无风险捞一笔资金利钱。
* u7 z9 D9 `) Z# F; e M% D+ L究竟上,即便是在本轮股市升沉之前,票据掮客里守旧估计也有半数同时兼做资金业务,说白了,就是同时也放高利贷。从民间的眼光来看票据,那不停都是信贷规模管控之外的银行资金出口,无真实商业配景的融资性票据生存已久,以致被各方默许,其代表的是比贷款利率更为市场化的资金代价、比审批放贷更快捷的融资渠道。
' o8 C7 a7 _% s1 ^3 O: n据小周透露,至少有四种方式可以通过“做票”得到资金。
) l6 @) l4 |( F. ~第一种方式是,在银行之间大幅做限期错配,就会发生账期,在账期里只要动动头脑,一次性贴票获取利钱后拆期付出,大概形成划账窗口期,在流转的过程中先拿票后付款,都会产生短期资金沉淀,滚动流转起来就相当于不停有短期资金沉淀,也就相当于恒久占据了一笔资金。
) Y( P7 |7 i. d1 }% h h+ l9 |/ v这种“占据资金”姑且还算是玩转运动性的技能活,比这更“刺激”的是直接套钱。* `& d) ~" O7 W0 `* |
第二种方式是,既然银行对票据查验流程可以精简,掮客就大概勾通个别银行操纵职员,在中心做手脚,“一票多嫁”,同时与几家银行在前后有交集的时间内全部举行错配操纵,造成中心多个时间节点上的票据权益不清,以此套取短期资金。
$ y( H4 W6 ]2 l# _第三种方式是“真伪钞”混迹,“反正在承兑之日前还上资金,谁都没有丧失,银行也不会较真验票,就算发现了,补上弊端就是了。”
# p! e% M6 p6 B第四种方式是,用本身或游资方指定的商业公司,以致壳公司开出的商票,通过一些小银行贴票过桥转手后把这些风险极大的商票“洗白”,混入票据包,由大银行转贴。
) F/ f9 s/ H0 ?/ I4 q! L1 ^; O究竟上,用本身控制的壳公司自融自贴、用“真伪钞”搞出贴现资金等伎俩在行业里早已有之,并非新事物。也正是因此,在鱼龙稠浊的票据行业里,从2012年的杭州润银事故开始,票据案件年年有,票据风险年年查,票据乱象年年整治,但是终极,炒房、炒期、炒矿、炒股,只要有资产泡沫往上堆,民间谋利客嗅到钱生钱的气味,融资性票据,是不会被错过的来钱工具。
4 o2 V4 V, N5 Q# Y+ V; t牛市里,哪来那么多民间配资的资金往市场里砸?资金终极来自银行体系的票据市场,成为了弹药堆栈之一。
9 s* u' \# q# ~2 ]1 H( Q d" ~资产泡沫破裂,最多6个月的滞后期,风险终将水落石出。3 Q/ g( @; } n6 c+ s$ _, c
5 S p2 F( I7 A0 B“功劳”:能把全部票都“洗白”& }- H! W$ P9 r' R
/ E0 x9 B' k) @4 U
从银行的视角,王总说,票据掮客最大的“功劳”也是最大的风险点,在于他们能把全部的票都“洗白”,把风险通过层层通道,末了洗进大银行的口袋里。
( N/ m- x0 _! h8 o0 `$ E; t比方,股份制银行A不答应贴村镇银行B开出的票,但可以贴城商行C的票;而C可以贴B的票。票据掮客在中心的功能,就是构造C垫在当中当通道行,告诉C你只要贴完票我就会回购走,并给你1~2个点的通道费用,如许C会以为此单业务是无风险套利,赚取通道费而不持票。鉴于C已在当中背了一道书,A就可以收进B的票据,成为现实出资者。5 t2 B* K( u7 T- W0 H- E
ABC银行的例子尚是根本模子,现实操纵中,过桥行大概有好几道。如许的“洗白”流程,轻易被套用到上文所述的空壳公司开具商票套取资金的案例中,村镇银行或农信社每每成为第一道直贴行,多少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会成为在当中捞通道费的“过桥”方,末了,有高风险的商票破门流入大银行,买卖业务中还大概涉及买卖业务断、远期买回、免追索、“阴阳条约”、假公章、逆流程等,形成复杂交织的长处和风险链条,一旦到期资金回不来,将会引来一场复杂的揪扯。
( K8 j+ ]0 H4 P而各商业银行最初之以是乐意共同,一则因彼时风险未燃,资金有去有回;二则因银行本身有调规模需求,好比银行间相互资助在月尾替对方代持票据,使用“卖断+买入返售+到期买断”或“假买断、假卖断”等方式调治信贷规模,或是为了虚增负债而滚动签发银票;三则因银行有策划票据、买卖业务资产来获取收益的需求。
7 I) p- ` n( Y2 a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低风险、高运动的票据资产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竞相争取的目的,2014年6月末,金融机构贷款口径票据余额2.2万亿元,2015年11月末这一数字增长到4.6万亿元,增幅109%。
' e* T' Y! r$ e) a/ M8 u7 b+ c/ g* Q- y; k1 f; {$ u {9 [
银行:“被掮客牵了鼻子”
# e9 d# j! R9 t! G: B 只管票据市场乱象层出不穷,但据王总观察,只要票据掮客们的资金链接得上,票据江湖大可相安无事,直到客岁股市大跌后,从票据口径被套出的钱已在配资市场上蚀本,一些掮客以致一些卷入此中的银行分支行开始“耍无赖”。9 j$ H7 f) F, h" F0 k/ G5 h
据王总先容,轻度的风险是动利钱或运动性受到威胁,重度的风险则是动到本金,好比掮客谎称后手银行已经要票,并表现帮助送票后再将资金打过来,但实在只是里应外合骗走票据;又好比,当高风险空壳公司商票到期后钱还不上,大概查验封包的票据,发现票据权益不清或票据缺失,或答应对封包票据举行回购的银行违约不回购,持票银行就碰面临丧失。' {$ r- ~4 P' W7 h" Y: l$ H
银行之以是出现内控题目,也是一步步被逼就犯。当票据资金被调用且亏损,银行相干业务职员看到洞穴堵不上了,又怕题目袒露,于是不得不共同票据掮客继承作假,“眼看着被掮客牵了鼻子。”王总说。+ I0 c6 N6 v: E. P, Q
彼时相生,此时相克。
% E$ d4 b- {1 J' H F% t0 G6 k: v- o" d! \% h
股市肇事“三大效应”
8 S' g- V6 q3 J9 |: y0 C
+ t2 _. Q7 P: X* @: O" ]6 {此轮股市暴跌带来的票据风暴比以往都严峻,小周将其总结出“三大效应”。
' z$ i) m' ~5 c4 ~/ J第一,是共振效应。以往游资东一炮西一炮,有的通过高利贷进入了某个楼盘、有的民间拆借资金给了一些半死不活的公司吃吃利钱,总之去处差异。而这个地产或谁人地产、这家公司或那家公司、这个范畴或谁人范畴,泡沫不会同时破裂、资金链不会同时断裂,民间资金本身有相互调度腾挪的本领,因此不会会集亏空。但股市差异,两次大跌对于全部资金而言是“齐步走”,配资带来的杠杆让这一过程变得飞快,一点相互接济腾挪的余地都没有。
! T6 v5 h) E4 c9 D; t第二,是虹吸效应。固然守旧估计有一半票据掮客都是资金客,但是据小周观察,从前各人都是收收放放、做做停停,套钱的体量并不会太大。但客岁上半年股市一起向上,勾引不容小觑。在民间金融活泼的地区,怎样从银行体系多弄点钱出来(包罗消耗信贷、股权质押融资等)是个很火的话题,而官民分野、掮客横行、融资性票据大行其道的票据市场,是上好的投靠。
' f2 Q6 ~9 r! B- u V2 J第三,是鳄鱼效应。原来一个人只是被鳄鱼咬住一条腿,效果他用手去拔本身的腿,于是连手也被鳄鱼咬住。小周说,让情况变得更糟的是,股市这一轮有过两次暴跌,一些在第一次大跌中已经出现资金洞穴的票据掮客或资金方,为了增补弊端,选择再从票据业务中套出资金博一把,效果只是让题目变大。$ z4 V9 \. ?( `" p0 N# O0 i% e
值得留意的是,对资金流入股市,银行曾有过暧昧的态度。当2014年底“改革牛”出现,资源市场带来的业务大概性犹如一地罂粟——伤害却布满勾引。某银行分行一名管理层人士曾告诉本报记者,银行面临的策划情况是,负债本钱日益增高,实体经济回暖仍显乏力又使优质的资产越来越难找,他们实在也警觉到大量票据业务动员资金进入股市的风险,但在股市还火热的时间,或故意选择不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