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上海证券报 詹向阳 郑艳文
+ R% E s7 v, @: Y1 B + b# e0 p, ~% _ d, b% ?
% H- n! I- }' p4 V, i! {银行在本质上是社会分工中专门谋划借贷资源的特殊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一方面代表货币资源的会合和贷出者的会合,另一方面代表借入者的会合”。银行利润的泉源是社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增值部分。借贷资源贷给企业家后,得以到场产物的生产和流畅过程,从而与其他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共同分享社会总利润。
/ `4 o/ N' X8 X8 l2 y3 H
6 G* q& \1 O: U: o% A : L% }' j) C+ H3 z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银行业相继完成了企业化、商业化、重组、改制、上市等一系列改革,实现了从国家专业银行到国际公众持股公司的汗青性超过,走上了市场化的蹊径。银行投融资类产物的供求根本上是平衡的,不存在银行利用卖方市场获取暴利的大概。别的,银行受到严酷羁系,不具备产生暴利的情况。 - J+ a/ m! T: O( j+ \
' S$ e# r# ?" @2 I* O9 @& {
2 F) d' Z' N/ c2 L$ b3 r
银行利润与实体经济其他行业根本保持划一。起首,作为顺周期行业,银行的红利与实体经济发展没有出现摆脱。其次,银行业的红利本领与其他企业和行业总体上是相当的。 9 I( n( K M7 K6 s: D
0 X, y, ?5 |$ L/ S* [
4 o8 B2 W0 A1 u; ~5 f' G$ M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银行业在连续的改革转型中不停罗致动力,特殊是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之后,银行一举摆脱了不良资产“积累-剥离-再积累”的怪圈,经业务绩如日方升,国际同业排名不停上升。 $ O' i5 c1 T: A5 g; |8 P, S; \; W
# I+ `" c4 T4 O
+ w0 X4 d* [' H% O% X5 h- A然而,在各人为银行业的发展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有一些人对银行利润提出了质疑。在经济周期性下调、部分行业出现谋划困难的配景下,银行利润的增长是否是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剥夺和陵犯,成了一时的话题。现实上,要搞清这个标题并不难,只要将银行业放到社会大生产的过程中,弄清银行利润的天生气制,结论就清晰了。
# w- y# ]5 ]0 d# | z1 |9 O+ g8 b9 x
6 l0 X8 f8 U( {) O j+ e/ | a+ U暴利及暴利产生的条件
9 r- r" X+ l3 U! N0 K( w1 z: A, r7 ~6 e/ u
' H! m5 S4 A9 f* n+ y1 y2 M
所谓暴利,是指生产者、谋划者获取高出公道利润幅度的活动。企业的利润超出公道利润20%、50%还是100%算作暴利,这在差别的国家、差别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差别的行业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暴利的具体边界和尺度是很难界定的。但我们可以根本归纳出暴利产生必要的几个条件: 3 t4 k8 e2 ` Q- d6 k/ ?
& n% l$ ~: ~* `# x. ~" |# ]$ T " T& I+ B7 i- a- F* x
一是把持大概竞争不充实。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利润率高的行业会导致许多企业进入,从而低落该行业利润趋于正常。但必要留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把持应当是禁入和专营制度造成的行政性把持,市场经济中由于把握有关键技能大概具有先发上风造成的竞争性把持好坏常脆弱的市场过程,纵然可以获取超额利润,也是无法连续的。
9 [( L5 S+ E$ n& U+ m C( h4 J
, J0 Z0 N2 T3 O) e# i. z$ A9 v 2 n7 R; `1 L8 i; a1 v( b0 }; u) V7 A
二是产物市场空间广阔,社会需求量大,但产物供给不敷。这种情况下,产物的需求曲线根本是垂直的,纵然订价较高,也不会造成需求的显着镌汰。
) e; v. w; |# }: @+ R1 |
) r) G' y" t( j+ i7 b2 Z " b! X7 y+ f$ v* D" ]) N' Q4 {4 ~
三是羁系不力。无论是行业暴利,还是企业暴利,都是影响社会调和的紧张因素之一,因此,大部分国家都会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设置专门的羁系机构和执法机构规范企业的谋划活动。但纵然云云,也不清除部分处于“羁系真空”的行业可以连续获取超额利润。
7 d+ I5 [6 {7 a; A- q! ^9 r6 d% Y- D. u& j+ N! C% @) Y3 [
|" r4 E' w/ ^# m
银行在理论上只能获取均匀利润 ( i& ~: ^9 c9 y7 d3 Q; P
# M$ K2 L! V4 Z( C7 u# S9 E
, N1 I! ?$ L& D( O9 S8 U, h% Y银行在本质上是社会分工中专门谋划借贷资源的特殊企业。根据《资源论》(第三卷)的表述,借贷资源不是产业资源活动中货币资源职能的独立化情势,而是从产业资源和商业资源等职能资源活动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源转化而来的。此中,有三层寄义:
6 v+ x6 N7 Q% z8 j* S! _; V
+ j6 E; u' f% Y; [ " }3 f8 C! R& p, ~2 c
一是借贷资源是银活动取得利钱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源家利用的货币资源。在这一过程中,银行放弃了资源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增值,利钱是对银行让渡货币资源利用权的报酬。也就是说,银行赚取利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将其明白为“企业给银行打工”。 ) q K& Q" ^# }/ r" ]6 l
6 T( U- N; H1 Z( X2 C% {9 j9 i ( o2 W2 L( }5 c# H. f& Z# D! U# q. m, D
二是借贷资源的利用,使得资源全部权和利用权分离,同一资源取得了双重存在,在银行手中是不会自行增值的借贷资源,以借贷情势转移到企业家手中后,就进入到生产过程,成为可以增值的职能资源。换言之,借贷资源和职能资源所负担的功能固然不一样,但在本质上是划一的。 - S4 C4 B0 u; S! C, p- h1 T9 l4 C
! i" z1 g- w! K* Q$ s$ y p ?
6 S9 f$ j% D# v2 p7 H2 }5 M三是借贷资源的循环活动是生产-流畅-斲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如果离开借贷资源进入生产这个过程,就会造成货币可以自行增值的假象,从而粉饰了资源代价增值的真实过程。当前一些人就是由于忽视了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将借贷资源孤立对待,因而走进了“银行赢利太轻易”的认识误区。
6 U: c) j8 z; |) x5 ], }2 v6 ^; ?3 c* V+ o$ R
$ f- B. F. _3 w0 Z) g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习,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银行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一方面代表货币资源的会合和贷出者的会合,另一方面代表借入者的会合”。因此,银行的利润重要是以利钱的情势表现的。
# a, W$ n F4 o: G) r. w4 C/ x Z# Q6 M! G& `* }9 ?" t
1 x4 l% a' d: }6 x6 Q' G* J
《资源论》中提到“利钱不外是均匀利润的一部分”,分析了银行利润的泉源是社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增值部分。这是由于,借贷资源固然本身不具有增值功能,但它贷给企业家后,得以到场产物的生产和流畅过程,从而与其他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共同分享社会总利润。 ( Z l1 R, \1 H# @9 L( B3 H4 }
. D, H; b# {% e% O5 F# Q2 W+ z
% V. v; d6 x4 U1 B0 z* t9 u( X而银行利润率之以是与社会均匀利润率大抵雷同,是由于银行的借贷资源同职能资源是同质的,同量资源要求得到等量利润,如果借贷资源的利钱远远低于职能资源创造的代价,就会出现借贷资源供求离开的情况,对社会生产形成克制,进而要求职能资源从增值部分中让渡出更多的利钱来。
4 q) z9 |' Q2 K! k& p" E
) I' r; M7 K. o! i* R
2 Z/ G! H+ {; `9 o3 f8 o& g. T反之,如果利钱率远远超出社会均匀利润率,职能资源家将出现无利可图的情况,在利润的驱策下会将其资源转化为借贷资源,借贷资源和职能资源必须重新确定利润分割比例才气到达新的平衡。 2 `6 k; _; j) L& r
8 h% |4 ^: U# }, f6 k
* Z* [- z$ j; v+ p' K因此,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资源循环活动全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银行利润即是社会均匀利润率的规律性结论。 / s9 l6 S% \% h& F1 }! [: c7 a1 @
5 W6 V- H0 o2 ^" w( N7 f3 N) v , I3 l, J; S _( `0 Y/ ]
银行不具备获取暴利的条件 0 N! O8 @( W' A
' } h F" w# L# A. c
- g$ I6 l" ^* D( ^+ P前已述及,暴利产生所必要的三个条件,银行全部不具备。 ( R( |/ n- X5 m! K9 F
1 E ?! w4 D1 k% ~ 7 ~' p: J0 K: ^
起首,银行业不存在行政性把持。改革开放之后,按照邓小平同道“把银行办成真正银行”的构想,我国的银行业相继完成了企业化、商业化、重组、改制、上市等一系列改革,实现了从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商业银行、再到国际公众持股公司的汗青性超过,走上了市场化的蹊径。与此同时,国家对银行业的行政掩护也徐徐取消。
: X$ \- p7 r. E3 a$ q9 X' C% K' D8 O8 X# C9 f- l
- l! U4 X5 N; [+ p! u) Q
一是行业对内对外的准入门槛都是比力低的,不存在禁入和专营的征象。一方面,外资银行准入限定渐渐放宽。1994年,规范外资银行管理的第一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颁布之后,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政策趋于透明和稳固。
, P6 c( y6 }3 }2 r- ^
& q& F. c, u( e/ X: {0 |
/ q; Q3 H. c0 d5 i" K3 n特殊是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天下商业构造的成员之后,根据入世答应时间表的安排,在5年过渡期内渐渐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的全部非审慎性限定。2006年12月11日,我国颁布实验了《外资银行羁系条例》,赋予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以完全的市场准入资格,可以开办人民币零售业务,充实享有国民报酬。对不申请转为当地法人的外国银行分行,可继续谋划现有业务,同时可以吸取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 8 U4 h1 _" @2 R) U" N$ C' g6 h, R
; k2 A4 W8 j. P! t* \" b * R {4 ?3 r! U4 r" D9 X
过渡期竣事后,我国继续扩大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修改的决定》,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行,不再规定其总行无偿拨给营运资金的最低限额,也不再将已经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处作为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设立分行或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的条件,进一步放宽了外资银行的准入条件。 9 @0 n8 l( T$ Z. L
6 q4 H h9 [) V1 I0 x
# x+ S4 h1 q6 h8 r u
别的,还放宽了外资银行业务性机构申请谋划人民币业务的条件,外资银行业务性机构在中国境内的开业年限要求由3年以上改为1年以上,不再提出申请前2年连续红利的要求。 - H0 {2 @; `- J# x- v
& ]5 r" ?" {( M/ w1 N 5 l! c/ d6 f( x
另一方面,银行业对国内资源特殊是民营资源的准入门槛连续低落。从“首家重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民生银行到“首家以民营资源为主体的天下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民资进入金融业在实践中早已起步,但由于政策导向不明白,民资在金融业中的占比不停不高。 % W" o6 ^3 x2 G+ [( T
4 i2 m2 V! m, @( [7 T6 G- `
( u U! A4 ~: l) k" [4 |
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康健发展的多少意见》(“新36条”)中明确提出了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源进入金融服务范畴”,之后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关于金融支持经济布局调解和转型升级的引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支持民间资源到场设立小微金融机构的政策导向。
) K$ K1 j; W) T5 z+ o2 w- I \% T: T; q) R- d) Y
/ H% C. Q2 ~8 W0 f; t在国家金融改革深化的推动下,民营银行进入了“开闸期”,2013年银监会修订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答应事项实验办法》,对法人机构设立条件、干系业务开辟的行政审批做出了调解,为民营银行的彻底放开提供了框架性支持。2014年3月中旬,首批民营银行试点方案正式“破茧”,国务院确定了首批5个民营银行试点方案,阿里巴巴、万向、腾讯、百业源、均瑶、复星、商汇、华北、正泰、华峰等民营企业均到场此中。将来随着民营银行羁系框架的进一步成熟,银行业对内开放的力度将进一步扩大。
- q" z# l; @$ x1 X! F
' h! }" W8 x" z0 j$ E1 U/ _
4 o1 Q+ W; O& O2 {2 V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银行产物的代价也不存在“掩护”标题。自1996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依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都会,先大额、后小额的原则和步调循序推进。 2 U2 T! O: T0 k
& m9 j. Y# K. b3 u 0 _( e5 Q6 B4 G5 ~
2012年后,利率市场化末了的攻坚战打响,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限定亦渐渐取消。2012年6月8日,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解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解为基准利率的0.8倍;7月6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解为基准利率的0.7倍;2013年7月20日,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5年存款利率将全面放开,金融机构可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利率水平,所谓的“利差掩护”也就彻底不存在了。 1 t% d# B' c+ A9 m* c. _; V
! s7 O8 J# j/ T. F4 ~
; L5 F- p8 d- ?& L1 c' R其次,银行投融资类产物的供求根本上是平衡的,不存在银行利用卖方市场获取暴利的大概。现在,我国的银行类法人机构已有4000家左右,这些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物根本上是同质的,竞争非常充实,金融斲丧者对产物代价有很强的敏感性。 * t4 k7 M7 \1 X4 z# u7 z7 C7 D
$ G8 H$ w k; c7 ]: C) } % @8 h0 I& F/ k
从投资类产物看,客户不光可以在差别的银行间、存款和理财等差别的产物间举行选择,而且随着资源市场的创建发展,金融“脱媒”的态势不停加剧,特殊是比年来百花齐放的“大资管”格局开端形成,可供客户选择的产物敏捷增多,券商、信托、保险,乃至互联网的金融产物,都成为银行存款的竞争对手。因此,纵然存款利率尚未完全放开,银行也不大概通过压低资金本钱获取超额利润。 $ k( ?3 ?6 t$ W" L& S& e* p" l/ i& b
( V- Z4 s6 K! u, t% S' [9 m( [+ U
- B3 D, F% D4 W1 I, S/ ]* m这方面的例子许多,好比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2007年4月、10月及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国内住民个人储备存款均发生了多则7000亿、少则1600多亿的搬家征象,诱因都是股市的暴涨。 ; G0 p' T8 b0 S6 a2 R* G
7 p& r+ J, O4 w) k
* b; v# n7 {% m' `0 j/ m9 R) V从贷款等融资类产物来看,大型企业作为优质客户,可以在发行股票或债券、短期融资券大概内部财政公司融资等方式间自由选择,纵然是小微企业等实体较弱的资金需求者,创业板、三板市场的推出和四板市场的试点推广,互联网融资平台的创建也都极大地拓宽了其融资渠道,银行贷款面临的竞争形势非常严肃。从结算付出类产物看,仅从每个客户钱包里的数张银行卡就可以分析产物供给情况了,这里不再赘述。
' h g# Y- ~- m. P
9 _& S! [/ Y6 h3 w4 ?) _' ^+ a; f* r + J' x8 P+ }$ z3 t4 b! k# Q6 i
末了,银行受到严酷羁系,不具备暴利产生的情况。为了防止出现暴利活动,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价法》、《克制代价把持活动暂行规定》、《代价违法活动行政处罚实验办法》、《代价违法活动行政处罚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就银行业而言,作为货币谋划企业,银行业既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紧张渠道,又与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固关系密切,因此向来是受到最严酷羁系的行业。
' |1 o( d2 e* C* c, z g# l, b+ Y- [8 a
, P! }: d9 T* u3 L _) t
在代价管理方面,2014年发改委、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代价管理办法》和配套代价目次,将银行服务代价分为政府引导价、政府订价和市场调治价。此中,对于部分转账汇款、现金汇款、取现和票据等客户广泛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存关系庞大的根本性金融服务,实验政府引导价和政府订价。 . x5 D( k; f7 i" N
* C6 q+ r7 v% n* d8 J : y) X; w0 \; U0 f3 ^4 z7 _& ~
也就是说,银行固然是竞争性商业机构,但产物代价仍旧是受到严酷约制的。反而是那些“有银行之实、无银行之名”的新型金融机构以及游走在法律边沿的是民间金融构造,它们要么处在多家机构羁系的“重叠地带”,要么是羁系的空缺地带,资金投向和代价险些不受任何束缚,因此在资金供求告急的时间,每每会肆意举高代价,牟取暴利。 # ^- g( ~) V) p
8 |+ n2 {& U* h6 w ?* w( K0 ~ 9 ~ `& g( V- g+ b# L @2 \
比方,对小微企业,大型银行的综合年利率(贷款利率+各种手续费)约为8-10%之间,但在地下银号,月息6分(折合年利率72%)、7分(折合年利率84%)很广泛,乃至部分地域、部分时间月息到达了2角(折合年利率240%)。 q' ` |6 ?' C% x K
. _8 c( w, S( Q! h
! `5 W4 T0 N' @) ?/ K银行利润与实体经济其他行业根本保持划一
" t% x0 J: ?" j0 I6 }% y; r5 d+ V: Q; c6 f- o* w2 H7 B6 B
! J3 R, o" v# {+ F& K' q( e起首,作为顺周期行业,银行的红利与实体经济发展没有出现摆脱。附图反映了2006年以来银行业利润和GDP的同比增速,可以看出,与实体经济相比,银行业利润厘革幅度比力大,但二者的总体走势是划一的。特殊是在几个拐点上,更是表现出显着的相似性。
# k1 S' a$ _, f1 j
* B; W% n1 g; l# y. Y 1 v5 W$ L- l4 ]: ?$ v
比方,2009年,受举世金融危急影响,外需萎缩,拉动国内经济增速显着下滑,与此同时,银行业利润增速也低落了10多个百分点;2012年和2013年,国内经济周期更迭的趋势进一步强化,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速转换,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也相应下滑。这种征象突出的分析了:实体经济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本源和依托,是银行业务拓展和红利增长的泉源和基石。 + h+ q1 k: J; p+ P1 j) y
! U. B% v2 A6 j( A- s
3 l) B/ p; j* Y! `" m% |3 p
其次,银行业的红利本领与其他企业和行业总体上是相当的。银行资产和资源规模巨大,因而利润总量在各个行业中属于比力高的,为客观起见,这里我们对比的不是绝对利润,而是红利本领。
T. s& E) x s! C
. q9 t h, U8 r: w% l
+ c+ ]' H2 T; Q ~+ S( `/ t从整个上市公司的情况看,停止2013年末,沪深A股全部上市公司总资产为147万亿元,此中上市银行的总资产约104万亿元,在全部上市公司总资产中的占比为71%;同年,上市银行的净利润约1万亿元,在全部上市公司利润中的占比为53%。
! M. v; V& X4 e+ n8 ^) h$ D) b- y# K- K8 u; v, J; `
$ ^) e9 z5 D! v1 M
也就是说,上市银行以71%的总资产获取了53%的利润,可见,银行利润总量的巨大泉源于其资产总量的巨大,从红利本领上看,银行业并没有与其他上市公司产生显着差距。 ( c: b9 z: X8 U; d- K; c
% D8 L9 c1 t) \5 H, Y
; B9 d3 c6 I$ z8 |) c: {
若以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银行的收益表现仅属中等。2013年A股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高出了200%,而上市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广泛在8%~12%之间,在上市公司中处于中上游之列。纵然净资产收益率较高的民生、兴业等也只排在130位左右。 4 f1 L2 Z) S6 ]
0 J4 C& L8 x1 L" a6 z ?" I9 m
2 N! l; ^' X( \9 {4 ?0 s) x N在利润的增长水平上,银行业在各大版块中表现并不突出。2013年,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率为12.8%,不光落伍于上市公司均匀水平,且与信息技能、电佩服务、公用奇迹等板块存在着较大差距。 , B' j( F& f! D" E5 P
' h8 w0 X, ]( E Z8 R
5 N P7 \5 W, h+ o- v; D+ B2 g
总之,上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都证明,银行获取的是公道利润,不是暴利。究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业银行,是自负盈亏的企业,而实现以利润最大化为重要目的的市场化谋划,是改革开放30多年和当前以及以后银行业改革的方向。如果认同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是准确的话,就不应对银行寻求利润的谋划活动横加求全谴责。而且,积极增长利润不光是银行自身生存发展的必要,更是市场这种“看不见的手”有效设置社会资源的一定要求,是经济实现市场化的须要条件。
- F+ x* Q4 G! ? [% Q7 q4 @2 ]
+ z( h; s) Y+ p. C " n/ b* _6 h2 T' H
必要夸大的是,银行寻求的并非暴利,抛开当前的市场布局不言,纵然银行可以挤占其他社会主体的长处,从而赚取更多的红利,但这种“杀鸡取卵”的模式显然粉碎银行和实体经济之间、和企业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不光无法连续,而且会动摇银行连续发展的根基。
4 z. z1 q, D& T3 P+ y/ }
3 r" A& N9 f1 m T/ l
4 G' W! h+ ~; s+ g/ ?+ m6 n因此,对银行而言,更紧张的是驻足于实体经济本源,从经济转型升级中寻求新时机和培养新的增长点,实现可连续的、包容式的业绩增长。对于这一点,中国商业银行总体上是有清醒认识的。 # V: }* V( ]! z: a7 u" H
) x" j& g. V S8 _0 w& h
- U2 L5 S: h; z(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都会金融研究所,本文系作者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