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15年,随着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和香港恒生银行大手笔减持股份制银行,外资行股东退出的话题再次发酵。
W* U" _' V) Z2 |* E( L
& j# S3 t5 n4 c) C2 `7 I2 d! a. F出于自身缘故原由,外资银行连续减持以致清仓中资银行,反复成为中国资源市场的头条消息。/ J! m7 g+ g( Y, Z
$ {, v) H. Z, a/ E5 @( q2004年至今,一批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当时羽翼未丰的中资银行,见证了后者从引资上市到发展强大的蜕变过程。
5 @9 c& M5 C8 w- W4 a3 b
L) V, i6 C/ g1 a& C证券时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2008年底至今,共有5家外资银行清仓上市中资银行股,但同时仍有9家外资行股东持有中资行股份,此中,入股至今从未减持的外资行有7家。8 y/ |* u' r7 e, L$ r8 h
+ ~* t9 V2 R3 c5 K1 O外资行股东告急套现" g6 V4 b" P; L
4 b; _2 ?3 l" ~. t2008年末至2013年9月,共有5家外资行清仓中资银行的持股,究其缘故原由,均与金融危急后的资源告急有关。
0 F0 Q1 i. ?( [; J
q$ _5 N; T/ M2008年末了一天,中国银行的外资战略投资者——瑞银的持股限售期满,后者即公布将其全部中行H股出售,套现约8亿美元。. Z# F, s8 i0 v, b9 q. r
5 Q! ~3 f# B' O I1 _; D
2008年的国际金融海啸对西欧大行的资产负债表造成重创,瑞银的清仓办法被外界解读为“套现济急”。很快,继续英国政府救济的苏格兰皇家银行也卖掉全部中行H股,套现24亿美元济急。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开始减持建行H股,同年6月高盛开始减持工行。接着,花旗团体在2012年3月将浦发银行的持股全部出售。7 A, E+ s) v- i
. z! h( j5 R0 o) }) a
差别于上述几家外资行,美国银行和高盛持有的中资银行的股数较多,金额较大,这两家美资大行在2009年之后的数年里,分6次减持中资行直至清仓。同时,多次减持加上巨额的回报,也引发了中国投资者对它们“看空中国银行业”的质疑。! n* O& A, l9 h
" g6 N/ k; R+ f4 x外资行均否认上述观点。从官方回应来看,美国银行的减持与美国银行业羁系部分对资源的要求日趋严酷有关。高盛首席实行官CEO贝兰克梵曾对媒体回应称,高盛仍然看好中国的将来。
+ i$ ~" m: T {" O" ~1 z: z# x& y# e0 W
从五大国有银行来看,直至现在,除了汇丰银行在交行的18.7%的持股,渣打银行在农行的0.37%的持股,以及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在中行0.19%的少数持股外,其他外资银行战略投资者已根本退出投资。
! D% m2 n( x+ v% ]0 o2 N, J% E& b( A: J( b. G
减持股份行增补资源/ K. i, D8 {3 m: b
8 o5 |! m5 H6 @ n( j
2015年开始,外资行减持的对象酿成了股份制银行。! q& s& M" D) s
* O8 i7 X i1 V
2015年1月28日,中信银行公告称接到西班牙BBVA的减持关照,累计减持逾5%,套现131亿港元(约105.5亿人民币),且BBVA在将来一年内尚有大概继续减持剩余4.7%的持股。市场人士体现,西班牙房地产市场受到重创使得BBVA财政状态恶化,同时作为欧洲体系性告急银行,BBVA急需进步资源水平。接着,2月10日,香港恒生银行公布,将出售兴业银行(5%股权,最高筹资127亿元人民币;剩余5.87%的持股在90天内不会再出售,但也会定期检视处置处罚方式。
1 O5 e* U% }9 s. R2 k! W7 c8 S' {# A+ E4 _5 e
从这两起减持环境看,不丢脸出外资行股东均有进步资源水平以应对羁系的诉求。根据恒生测算,该生意业务可以进步恒生平凡股一级资源富足率以及资源富足率约2.3个百分点。兴业银行干系人士也曾体现,恒生对兴业的持股高出了10%,较大地影响了前者的资源富足率。$ P% g# ]9 ~: g
$ v8 u& I! K# f& V" ~
一位港资银行高管分析称,恒生减持兴业背后有两方面动机:一是恒生持股兴业10年已累积了肯定回报,现在来看,进步资源水平以加强资源气力好像更为急迫;二是恒生比年来加大“陆港联动”战略的资源投入,在本地连续增开网点,将来还必要大量资源投入。
9 N0 u4 q, Q& z* q6 e( v
* W' N8 l' T, h2 f* L/ q) H华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帅帅体现,从已往兴业和恒生的高层互动来看,恒生更像是财政投资者。另一方面,兴业银行在10年间已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股份制银行,恒生的减持以致退出都不会对兴业有明显影响。但一位兴业银行人士却称,与恒生互助10年间,兴业从恒生的零售业务上学习到不少,恒生并非纯财政投资者。
+ J8 h8 J5 L+ A, Z$ G- D6 s2 ]
) _0 d) X# F* ~& _) o' K* K果断不减持的外资行
, O% T0 X8 @0 O/ p* F. \8 f" @' {, y& ?2 o4 I# A; U+ g- \3 n
对比清仓和减持中资银行的外资行,服从中资行的外资银行也值得投资者关注。制止现在,仍有9家上市银行的外资银行战略投资者持有中资行股权,除了恒生银行和BBVA之外,别的7家外资行股东从未减持,多次增持的更不少。3 i" F7 L" Z" h) U: ^0 q+ U
/ k$ X/ X" r0 d! O3 X: ~/ s; B. s
最为典范的包罗新加坡华侨银行、德意志以来,对宁波银行的数次增发均积极到场,迩来一次增持更到达羁系规定的外资持股上限——即20%。华侨银行客岁还斥资384亿港元(约309.3亿人民币)收购了香港永亨银行,但对宁波银行仍不离不弃。
& v" w/ F5 @5 m h0 Z/ f& D1 q$ A$ D9 b
别的,2005年入股以来,德意志银行也数次增持中原银行,纵然限售期满也没有减持——制止2014年三季末,仍然维持近20%的持股。至于汇丰银行,从2004年入股交行至今也没有出售交行的持股。别的,法国巴黎银行在2013年初还悄悄地在二级市场增持南京银行。* c! |2 @+ L$ q* R# }3 D* _8 J4 E
4 o0 {) j% U4 J2 k8 }1 x: C6 j从上述外资行与中资行的业务互动交换来看,无一不体现战略投资者对参股银行的器重。比方,汇丰和交行多年来不停对峙互派高管学习的惯例;2013年6月,德意志银行与中原银行在德国续签全面长期战略互助协议。6 w E( g5 i6 c2 v; S+ @
/ y) R g; [2 `1 ?, b, t5 B
华东一家上市城商行高管称,有些外资行清仓持股,而有些从未减持,只能从股东自身的财政状态和战略思量来找缘故原由;另一方面,入股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所需的金额和入股国有银行也不是一个量级。2 x; Z" Q( U9 N% Y* |& v# V
- P2 @& d. [* ]) I- D
上述高管体现,相比其他西欧大行,德意志银行的筹谋较为妥当,因此金融危急期间受到的打击较小,随后也灵敏地规复了元气;而新加坡的银行也是以妥当筹谋著称,且受益于东盟地区的把持职位,红利增长较快,有充足的资源增持中资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