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日前忽然公布长江实业团体及和记黄埔公布重组方案,分拆出“长和”、“长地”两间新公司,并将新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李嘉诚此举不光震撼举世市场,且引发各界纷纷臆测其真正用意,部门外界更是作出了不少过分的以致是恶意的解读。 v! z$ K0 o1 k3 Z
笔者信任,这些过分、恶意的解读并无助各界相识李嘉诚公司重组方案的真实意图,反而容易肴杂视听,引发无端恐慌。李嘉诚此次重组方案的核心,现实上可以用16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超高财技,更国际化,局势所趋,夺目投资。”
6 B) d$ h# Z9 r4 D6 u: L% Z' C( n 在“超高财技”方面,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的重组再次显现了李嘉诚的高超财技,可以为李嘉诚带来非常巨大的收益。8 @3 a% B$ ]+ e; p+ e$ j1 v
长实与和黄未重组之时,“长和系”是垂直式的股权架构,李嘉诚以家属信托的方式,持有以香港房地产为主业务的长实43%的股权,长江实业则持有涵盖电讯、能源和港口等跨国业务的和黄的49%的股权。
: w* \/ @1 f9 X9 `8 d1 E 这种股权安排之下,由于长实持有和黄股份的代价,在股价体现上并未非常充实反映出来,与现实资产值有肯定折让。与此同时,也没有凸显出和黄作为一家高出50个国家的跨国大企业的真实代价。
9 G9 A4 M' d8 C1 A 一样寻常而言,控股公司布局的股价折让可以高达15%至25%以致更多。长和系预计重组之后,不光可以大概消除了控股公司之间对账面值的23%折让,还能令其代价进一步得到开释,李嘉诚将来将重组后全部地产项目“打包”上市的话,还能进一步改善相干业务的透明度,可望带来更高估值。% i8 x6 p( B) E: W$ ?0 T$ E
信任正是基于这种思量,一向在财技方面长袖善舞的李嘉诚遂将长实与和黄重组,以进步专业投资者对公司的估值,该估值预料将增长500至870亿港元之间,意味着公司重组完成之后,李嘉诚的身家将由当前的不到2200亿港元,或将上涨至靠近2700亿港元,远远抛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2200亿港元身家,继承稳居华人首富的职位。
7 ^1 _; v3 q% Q6 g( h& I 在“更国际化”方面,李嘉诚将重组后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除了上述言之得到天量财务收益之外,另一紧张意图是要将其公司由具有香港色彩的机构,发展成为深具有国际色彩的机构。, }, I" j9 n w' _: N7 b) G3 S$ S
年届86岁高龄的李嘉诚正在造就下一个“李超人”。李嘉诚深明中国本地、香港作为他的发迹之地和成为华人首富的乐成之地,他的宗子李泽钜如果继承在中港两地深耕,以及继承在房地产市场上细作,不光难以突破父亲的成绩,更只能成为父亲奇迹的守成者,外界也会质疑其交班的本事。2 g5 S% u9 K% R& V+ J- }; a
因此,在李嘉诚的大力大举支持、鼓励下,李泽钜转往举世开疆辟土,开始进一步迈向国际化之路。在短短十多年间,李泽钜将“长和系”业务涉足举世四大洲,业务涵盖能源、公路、水务、环保等多项业务,此中最突出的是已成为了英国最大的单一外洋投资者,深度参与了英国的经济与民生。李泽钜由此成为了“长和系”迈出香港走向举世化的功臣,并向外界显现了既能继承父业,又能开发新版图的形象。
% P- x8 i9 T* H* s) r# H 而且,由于“长和系”比年来反复跨国并购,进一步深度国际化将是公司将来发展的王牌和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思量下,李嘉诚将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成为更具国际色彩的公司之后,既可以减轻西方国家对其公司的运作会否受任何国家当局干预的疑虑,也能进一步显现出李嘉诚公司的多样性、国际化,这不光可以大概提拔其在国际社会的公信力、影响力,更能在各国当局间八面玲珑,有利“长和系”版图扩张,这为李嘉诚公司投资西欧企业提供助力,更为李泽钜的交班奠定更深厚根本。
4 P! L0 V, h! ]5 x1 | 只有公司深度迈向国际化,且不再仅以房地产业务为主,而是建构多元业务,将来李泽钜才不是单纯吸取父亲留下来的奇迹,而是可以大概向导一个本身主导构建的企业,把这个企业带向更高的高度。
% l2 ]; F! I9 W( p! Q4 _, o$ m2 L 因此可以公道预料,此次重组应该是由李泽钜提出及主导,并得到李嘉诚的同意和支持。这正如李嘉诚日前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现,他渴望透过这次重组,能为李泽钜将来的发展“铺好路轨”。
' S; ^( c. F5 v 至于笔者以为李嘉诚将公司重组及改变注册地点是“局势所趋”,那是由于在国家的配景上而言,中国本地企业“走出去”现已成为国策。在中心当局最新提出的“一带一起”的战略摆设下,中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厘革,这将推动中国本地企业新一轮的“走出去”海潮。* W) S8 @. g) n9 Q$ S
在中国本地企业要“走出去”的配景下,包罗李嘉诚在内的香港企业,更应早些、加速“走出去”,才华保持竞争上风,更好地成为中国本地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引路人、带路者,以及在过程获取相干的利润。, W$ g' O9 ?; b+ Y; W, [
因此,中国本地企业“走出去”是利国利民、也符合中心当局战略摆设的功德,那么,包罗李嘉诚在内的香港企业进一步“走出去”,也同样符合这种精力,责怪包罗李嘉诚在内的香港企业“走出去”就是撤资,这对香港企业并不公平也不公道。
9 a6 L- l9 h8 i$ `6 c. ^, ^ 而且,固然李嘉诚将重组后公司的注册地点由香港改于开曼群岛,乍看起来让人惊讶,但现实上,对于香港企业以致中国本地企业而言,把公司注册地点迁到国外的“舍近求远”做法,早已屡见不鲜。7 @* ^( t' j k% c+ ^: V
这是由于将企业迁册至“避税天国”开曼群岛,不光可无须再交纳企业所得税、利得税,且开曼群岛的公司法对公司派发股息规定较松,公司既可从利润中,也能从股份溢价帐中给股东分派股息,公司巨细股东对此都非常乐见。( h1 B+ e* h8 c( v, o, z
因此,且不说在香港上市逾1000家公司中,高达近80%的公司已在开曼群岛或其他离岸地域注册,纵然是中国本地的大型企业,也有不少拥有外洋“身份证”。比方各人非常认识的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都是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两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则均在英属维尔京注册。" f+ d) }& Z- o+ _* P# l& X
这分析白要判断一间公司是否真正迁册离开,最紧张的是观察其决议总部是否留在本地,而无论是“长和系”照旧BAT三大巨头和二大电信运营商,他们的决议总部都在香港和中国本地,从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李嘉诚没有真正“撤资”,也没有真正离开。
8 l& G% A; M( x 李嘉诚改组公司末了一点是用意信任是“夺目投资”。固然外界盛传李嘉诚大概是预期人民币大幅贬值,人民币资产将要暴跌,因此才提早撤离中国,这种说法简直是有违常理、难以服众。! j& ^7 V6 W- u1 j" \
一方面,“长和系”逾万亿元的总资产中,人民币资产所占比不到5%,而且由于香港推行接洽汇率的关系,港元与美元直接挂钩,人民币如果大幅贬值的话,意味美元将大幅升值,港元也会跟随美元升值,这对李嘉诚而言是利好而非利空,李嘉诚何须大动干戈重组转移注册地呢?
) h, m& @! H# j. F+ ^: ?8 l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很难大幅贬值。固然人民币兑美元在2014年是贬值了高出2%,但人民币兑一篮子钱币却是升值高出2%,因此所现实上人民币客岁并无大幅贬值,信任人民币本年的汇率厘革也将和客岁相差无几,以致略有升值。
1 d$ u2 K- T4 j 这是由于不出不测的话,中国201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将达7.4%左右,将来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率也会在7%或以上,这个增长速率在举世范围而言,都是中高的发展速率,由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气力,是一个国家钱币汇率的保障,因此,中国经济稳固增长,人民币汇率也会稳步上涨。8 m7 Y4 t6 [ m9 p; T
加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已是中国的国策,人民币要想国际化,必须要外国投资者乐意持有人民币,人民币迟钝升值,就成为了吸引外国增持人民币、利用人民币的紧张诱因。
$ Y% x& v+ W8 L9 g4 f$ u 这种情况下,信任人民币汇率题目并不是李嘉诚重点思量的因素。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让李嘉诚作出此次变动呢?笔者信任,李嘉诚作为交易人的夺目触觉和贸易头脑,捕捉到了欧洲国家已出现极佳的投资机遇。
* w Z& ?. B( a/ G$ q2 H; G 在债务危急阴霾至今远未消去的欧洲,除了资产代价较低,至少还出现了两个投资的好机遇。第一是欧债危急发作以来,欧洲不少国家由于债务缠身难于归还,相继公布通过将国企私有化的方式来筹资还债,以缓解燃眉之急,如希腊正在推进到2015年出售代价500亿欧元国营企业的筹划,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国均已推出将国企民营化筹资还债项目,形同向外界打开欧洲国家恒久封闭的市场大门。
& n* s6 \. [2 Q7 C6 ?5 M 第二,欧盟多国国债高筑,当局必须撙节开支,但当局越紧缩财务政策,就越打击企业的谋划,而企业收益镌汰又令当局税收镌汰,从而影响本已增长乏力的经济,债务题目就更难懂决,在这个财务越缩经济越差国债越高的殒命螺旋下,欧洲很多企业谋划愈趋困难,要被迫变现旗下资产自救。* y( z+ i% V( b/ M5 H) @9 \* y9 r( q
因此,欧洲出现了大量由卖方发起的并购投资机遇。这对业务版图涉及举世50多个国家和地域、在香港企业中拥有最大国际网络的李嘉诚而言,售出在中国本地、香港代价较高的资产,转而物色、购买价廉物美的欧洲优质资产,坐等欧洲推出量化宽松(QE)政策,以致推动经济出现周期性回升,投资回报一定非常丰厚,这是一个国际性企业负责人对股东负责任之举。( @* \; @% ^- V& C3 q
况且,李嘉诚在欧洲的投资项目,紧张会合在供电、燃气和通讯等范畴,此类公用奇迹不光有约15%以上的稳固回报率,而且纵然遭受经济危急打击,也不会受到极重打击。李嘉诚还可依附这些优质资产,作为以后重返亚洲市场的跳板,打造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面。+ e7 m' g) C8 ]7 T# n7 a
正所谓“贩子有故国,从商无国界”,从商者,纵然是拥有非常高着名度的李嘉诚,他们的天性都是不停探求可低买高卖的国家和地域,以追逐更高的回报,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变,不必过分以致恶意解读。
2 D0 I; v+ L- |' X! j; F 况且,当前的市场情况,尤其国际市场情况,已不再以“存量”作为竞争的核心,而是发展成以“流量”作为竞争核心,这就要求跨国企业向导者应尽早将资金、资产在天下范围内快速环流起来,以此来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和创造更多的产业。
/ s8 u1 S3 T9 X0 E 当今的年代,也早已不再是以“极”(Polar)论好汉的年代,而是以“云”(Cloud)论好汉的年代。李嘉诚现正通过公司的重组以及“西进”欧洲,通过大量活动的产业、分散及扩散的气力,充实把握住“流量”这一竞争核心,已走在大多数中国本地企业的前头。! a5 \& g9 W: U! ~
中国本地企业、本地大众与其继承推测李嘉诚重组公司背后的动机,不如在李嘉诚此举的启发下,尽快把握国际市场最新发展趋势,迎头追赶,让中国本地也多产生几个“李超人”,届时纵然李嘉诚真要撤资,各人也就能无损分毫,付之一笑了。1 G2 u0 O' {, ^, Z
本文作者先容:香港财经品评员、盘古智库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