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由私人资源构成的商业银行作为市场的根本主体,然后再辅之以有限的由国有拙置妲持的政策性银行做增补,二者各司其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许的银行组合搭配,既可以管理服从题目,又可以管理公平题目。
% M1 k& X) d' [3 Z, c: \9 Z
+ h8 p9 q6 y- y r O7 D, d4 L% q国有资源应该尽快退出竞争性的商业性银行。退出来的国有资金,一部门用于创建存款保险制度,给商业银行创建起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一个安全的保障机制;另一部门资金则用于办好政策性银行。中国如今的政策性银行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n" X6 Z, S, n: F& P( H
( ~7 @: m8 \" h$ i7 Z# u“银行私有化陷阱”的命题是错误的
% c0 i/ N! [7 h
9 M/ V' Z- L0 o1 X; R) E+ R+ {一位美国学者,听说是盛情提示中国当局,写了一篇文章,以为“中国应该鉴戒银行私有化的陷阱”。这种观点会严峻误导中国的金融改革,有大概使中国刚刚重新起步的新一轮改革再次告急刹车。因此,纵然是“善意的提示”,我们也应该有所回应。
' D: D. [) R) j9 D/ I9 q9 g4 t6 g P( b2 ?6 J1 ^3 _
所谓“银行私有化的陷阱”错在那边?起首,银行着实有差异种类,最简朴的分类是分为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所谓商业银行,就是为老百姓和客户提供最根本的金融服务,从本质上讲就是一样平常的竞争性服务行业,和其他服务行业没有什么区别。作为服务业,理应服从商业原则,依照市场规律,由市场决定。而所谓政策性银行则是用来补充市场失灵的。由于社会上有一些公共需求,按照一样平常商业原则谋划的商业银行不乐意去做、大概做不了也做不好,如许的政策性业务理应由政策性银行来做,好比向落伍地域贷款等等。
! Q9 D: F" p1 P$ q9 |, h: O( x3 T* L0 V$ u/ b+ X4 r: X1 u
同样,资源在本质上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资源,一类是国有资源。私人资源的根本属性就是寻求利润最大化。而国有资源的根本属性则是寻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以是说,私人资源更符合商业银行的本质要求,而与政策性银行的谋划原则相去甚远;国有资源更符合政策性银行的本质要求,而与商业银行的谋划原则背道而驰。& N; p6 J" h0 A; w
3 i$ X7 K7 f" g0 e2 q0 X+ {$ L& u8 K以是,最佳的银行组合应该是私人资源的商业银行加国有资源的政策性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由私人资源构成的商业银行作为市场的根本主体,然后再辅之以有限的由国有拙置妲持的政策性银行做增补,二者各司其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许的银行组合搭配,既可以管理服从题目,又可以管理公平题目。
' b( y' N1 ?4 g1 R/ x7 e: |" X
; o7 P$ o6 {$ w; O# p但是中国现行的模式是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加上商业化了的政策性银行(除了国开行商业化以外,其他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稽核时也是以利润指标为主)。
6 Z8 ^! G! o+ L+ f! H% K: A# t% p8 ~! Z7 I- ?2 q$ `
一些人反对私人资源办民营银行,最大的来由是担心这些私人资源办民营银行会出现所谓的“关联买卖业务”。着实,最大的关联买卖业务是我们的“国有银行”——各级当局通过出资控股各类商业银行,包罗天下性的商业银行和城商行,通过控制任免这些商业银行的高管,指令这些银行把资金贷给各级当局的项目,贷给当局的平台,末了形成“国有的坏账”。) x# Y& h7 J% A& o
4 A/ ? Q/ i8 J
2009年国际金融危急发作的时间,按理说,精确的应对之策应当是商业银行今后撤,政策性银行往前冲,但我们恰恰在2009年的时间把国开行给商业化了!国开行商业化的结果,就是全部的商业银行都酿成了“政策性银行”——都冲上去给各级当局平台贷款,于是就出现了要么是商业银行短存长贷,要么是当局平台短借长投,出现了限期错配、资本错位的征象,导致商业银行风险快速堆积。
5 F2 H5 Y8 s3 ]5 e
- ]# ]' h1 K2 A7 m$ u a反对银行私有化(着实我们更乐意利用“民营化”的提法)的另一个来由是说,银行是命根子行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根子的重点行业,是特殊行业,以是不可以或许私有化,必须把握在国有资源手里。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私人资源呢?由于国有资源服从不高。那么,把服从不高的国有资源齐备紧缩到关系国民经济命根子的重点范畴和重点行业的话,我们的国民经济毕竟是更安全了,照旧更不安全了?这就好比一个人,身段非常魁伟,但是关键部位——心血管服从不高,堵塞了,你说这个人可以或许成为好的活动员吗?这个人可以或许更安全吗?) k; R1 c( N9 |- f
( S+ Z7 C/ G9 ]& Y$ I q着实,比力专业一点的反对银行私有化的来由是所谓的“负外部性题目”,就是说银行一旦休业倒闭,就会有很强的负的外部性。但是,在市场经济国家,银行倒闭的题目是可以通过创建存款保险制度以及健全金融安全网来加以管理的,尤其是存款保险制度。
8 P0 y: K8 f' @3 M7 A* U: R
1 l' U7 _- {% D9 j因此,我以为,国有资源应该尽快退出竞争性的商业性银行,退出来的国有资金,一部门用于创建存款保险制度,给商业银行创建起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一个安全的保障机制;另一部门资金则用于办好政策性银行。中国如今的政策性银行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 T0 \+ W! l! k0 c% H
) S0 }4 g( A2 [8 j6 W也有人说发达国家在危急时也把银行给国有化了,着实这也是站不住脚的。发达国家在发生大危急的时间,当局不得不脱手担当银行时,每每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在担当银行的时间,原来的高管谋划者要被夺职,乃至有的大概还要追究法律责任;第二,纵然是国有化也执偾临时的国有化,不是长期之计,危急一旦已往,国有资源就会立即退出去。而我们的银行,平常都是以国有资源为主,发生危急时又该怎么办呢?到时间当局就没有多少盘旋余地了。
, J; W% i( n: v6 Z9 J, A6 j3 O% o$ l1 ]) y) Y ?- c! A% M, ?
别的,说是要当局通过控制银行来控制钱币的观点那就更不创建了。由于,国表里的实践履历和理论研究早已证实,中心银行的独立性越低,当局对钱币政策的控制力越强,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反之,假如中心银行的独立性越高,当局对钱币政策的控制力越弱,通货膨胀率就越低。原理着实不言自明,一个当局要发展经济,要促进就业,最缺的就是钱,最轻易想到的办法就是印刷票子。假如中心银行没有独立性,对当局印钞的冲动和欲望没有一个制衡机制的话,就很轻易通过发钞来管理眼前的困难,末了的结果就一定是通货膨胀,倒霉的一定是老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阶级的老百姓。
% n6 C4 g6 m$ K2 s4 y
$ T4 S- a& x! P; G; n/ h+ y* w0 w- L商业银行必须实行民营化
; J! `% B! n1 |0 }/ V, P
5 Y, L7 Y" E1 Z2 [中国为什么必须实行商业银行的民营化?怎样民营化呢?就是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就是所谓的“民进”——放开市场准入,让民间资源进来办民营银行;别的一条腿就是“国退”——各级当局在商业银行里的资源要渐渐退出,直至完全退出。
$ C( j5 j5 V# n& L* F/ \" h, q0 g! K' t: {
具体来说有几个来由。第一,没有“国退”,就没有办法管理商业银行数量过多而服从不高的题目;没有“国退”,当局资源不退出商业银行,就管理不了当局之间的关联买卖业务;第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为什么不能多办几家政策性银行呢?一个很告急的来由就是当局没钱。那么,与其让当局把钱投到商业银行,还不如把钱从商业银行拿出来,多办两家政策性银行。包罗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包罗开展国际业务的政策性银行,包罗科技银行、绿色银行。
$ @# t* Z" f7 k0 W t) D8 W: R) w* ?% F
第三,假如商业银行不实行民营化,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大的风险。假如放开贷款利率,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就反抗不了来自国有企业、地方当局要求下调利率的压力。假如放开存款利率就会出现“高息揽存”,等将来出了题目再齐备交给当局兜底,实际上是由全部的纳税人、消耗者以及人民币持有者来负担丧失。
, J6 [; q9 B! R6 q1 n, a/ b: j7 }
& u1 R. R6 o6 [' c: C! A) \' Z1 n- s# W第四,互联网金融的打击给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有这么大的动力,除了它的技能先辈性以外,更告急的缘故起因是互联网的资源根本上都是民间资源。民间资源的服从是最高的。假如商业银行照旧保持国有控股的话,肯定是竞争不外来自民间资源(互联网金融)的打击,就一定又会去探求行政部门的“掩护”。2 v, r: ~: k6 w6 R+ l
6 k' ]$ @! q" h& n
第五,有些人以为中国的当局债务风险不大,由于中国另有很多国有资产。但是,一方面,这些国有资产都是账面代价,另一方面,假如将来一旦发生危急,不管是经济危急照旧金融危急,到时间再去卖这些资产的时间就会越卖越不值钱。以是,与其比及危急发作以后再去变卖国有资产,还不如趁着国有资产如今还值钱的时间赶紧出售,出售之后干什么呢?第一是创建存款保险制度,第二是办好政策性银行,第三是赶紧把养老金的财政洞穴堵上,通过这些来提前防止危急的发作。
5 u- r8 G( h! z' {7 G7 y' L
2 s1 y/ ~! n3 G1 I总而言之,假如说“银行私有化的陷阱”指的是政策性银行另有肯定原理,但假如是指商业银行就有题目了。这种所谓的“银行私有化陷阱”的提法本身着实才是真正的陷阱——它有大概使中国刚刚起步的银行业改革又一次告急刹车,进而导致中国的资源错配——国有资源干私人资源该干的变乱,私有资源干国有资源该干的变乱。终极导致商业银行的服从低下,经济故步自封,通货膨胀严峻,乃至发作银行危急。
* E2 K$ k |5 X
7 I: ^0 z2 L2 C: d1 j& H% K% q, o与这种提法相类似的陷阱另有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似乎只有中等收入有陷阱,低收入就没有陷阱,高收入阶段也没有陷阱了。我们简直应当鉴戒各种各样的陷阱,但起主要鉴戒“理论上的陷阱”。7 E2 r- K. D% Z, y8 a1 ^, s
% |# |- R- ~: |6 p9 |; [* U' l(作者系长江商学院传授、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