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下战书5时,是投资者和中诚信托签订授权委托转让协议的末了限期。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大部门投资者放弃了尚未兑付的第三次利钱,选择了本金的落袋为安,并拿到了等候已久的本金。
1 [, G% f- P+ r9 N 历时40天,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兑付危急从无法兑付的恐慌,终极落定为本金安全、利钱丧失的了局,一场备受国表里关注的金融事故也落下帷幕。40天里,“无法兑付”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晃了又晃,终究没有落下,但此次事故的局内人履历了差别水平的煎熬。
- g. i. d8 ~, X- s# |1 g1 t6 j+ M 回顾这段履历,有两个题目值得思索:一是基于“人际信托”而非“理性判定”而投资的投资者,是否应该继承投资者教导?二是在各项政策步伐没有预备到位的情况下就冲破刚性兑付,势必会引起巨大的行业震动,引发不可猜测的连锁反应,那么究竟该怎样应对?
( {6 @4 \' p! ^% u 信托投资者% J$ g1 s) p* i8 p8 K1 s
无可怎样“刚兑”去# j5 X0 N2 S6 u7 j; P! [% }
季弘(化名)内心那块悬了一个多月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2 r( l1 O+ G& L+ x 29日上午11点,这位诚至金开1号信托筹划的投资者终于收到了那条期盼已久的转账关照短信——300万元本金已如数转入自己的账户。看着这条短信,她如释重负。
9 P4 G( o* F" t+ o0 K) c 也就在这一天,诚至金开1号的其他投资者也连续收到了自己的本金。这意味着,他们都与中诚信托签订了受益权委托转让协议。按照27日的《关照》,他们必须在29日下战书5点前签订这份协议,否则便被视为继续持有该信托筹划的受益权,而信托产业变现仍旧遥遥无期。
! A& G! o' I) ? “这一个月就是一场噩梦,我着实被折磨不起了。”季弘说。究竟上,自从客岁12月20日被告知第三次收益将无法按照预期收益率付出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投资的信托产物“失事了”。在以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700名投资者的心情随着一次次或真或假的消息而升沉不定,他们亦想尽各种办法来试图包管刚性兑付,上演了一幕投资者教导的悲笑剧。
# c) R9 s3 W: @) J 对于季弘乃至大多数诚至金开1号的投资者而言,这场噩梦是从12月20日开始的。
+ P3 ? R! r6 l- Z% C; a 这一天,中诚信托发布了一份暂时公告,公告称,由于振富团体及其现实控制人未付出股权维持费,亦未提前付出股权转让价款,导致信托专户余额不敷,以是这一期的收益仅能按照现实收益率来付出。这意味着,诚至金开1号信托筹划将要面对一场兑付危急。
8 t! t& D; z7 ~4 A. I1 A 然而,季弘并不知道这一公告的存在。在此之前,全部关于信托收益分配等紧张事项都是由工行的理财司理告诉她的,她也从未去中诚信托的官网看过这一信托筹划的干系公告。这一天,仍旧是工行的理财司理急忙打电话告诉她:“你投资300万元的谁人信托筹划大概要失事了。”6 T5 g4 V) E* V' d8 M
季弘听后,只以为头皮直发麻,瘫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季弘和老公策划着一家工厂,在苏南这座都会中,亦算得上富裕阶层,但300万元对她而言,仍旧不是一笔小数量。3 O- R2 K5 ?3 L! s6 D, o l: y
诚至金开1号的700多名投资者,并非都是富裕阶层。一位浙江投资者用百口十个兄弟姐妹的拆迁赔偿款购买了这只产物,一位上海的投资者和自己的娘舅合资投资了这只信托筹划。
4 n- T/ z3 ?4 z* x3 d 彼时,在信托业刚性兑付潜规则下,各人都对信托保本保息有着猛烈的预期,而一些理财司理的暗示乃至允诺,更让他们加强了这种预期,而关于风险,他们险些没怎么思量过。& W: k5 I* b4 g; p6 {) e
随后,中诚信托在本年1月又发布了一份公告,明白体现“信托筹划在2014年1月31日前变现还存在不确定性。”
, W, g# P4 t1 O( a' f S- p6 _ 这份公告取消了季弘末了的一丝荣幸。“如今就仿佛头上有一把利剑,一下子就能把人置于死地,而我却不知这把剑何时掉下来。”季弘说。7 a$ c) }; f2 k7 h* I, ^0 o" A
在这种焦急与不安中,季弘病倒了。
7 Q# `8 g4 B: I& d. k' X. ~2 P 但她并不计划计无所出。在由诚至金开1号投资者建的QQ群里,各人筹划到工行讨一个说法。他们以为:“在百货阛阓买到了题目产物,固然要去找百货阛阓。”
" S. i7 @* ]9 k 彼时,媒体关于这一信托筹划大概成为冲破刚性兑付第一案的报道此起彼伏,关于中诚信托和工行谁都不肯负担责任而相互博弈的传言亦广泛传播。这些或真或假的消息加剧了各人的不安。于是,十几位来自江浙沪的投资者决定:1月23日,去工行私家银行上海分部协商。这一天朝晨,季弘就开着车直奔上海浦东。而几位来自浙江的投资者,更是从破晓4点就出发。& i/ J7 r# p) Z4 C$ f, X
终极,中诚信托在1月27日发布公告,体现已与意向投资者(接盘方)告竣划一,让各人与客户司理接洽。投资者们很快得知,他们只能得到本金,剩余的利钱将不再兑付。- Y3 v1 O# v( A6 u- u0 [
季弘和其他很多投资者一样,对这一处理处罚结果不是很满足,但也无可怎样。" _9 [9 L. k/ {% ?
“究竟先要保住本金,我着实不想这么折腾下去了。”季弘说。. C5 g' B. q& M) K: V0 W) S( t
28日下战书,在颠末一番猛烈的头脑斗争后,季弘去工行签了那份受益权委托转让协议。当签完字,从工行门口出来的那一刻,她的内心五味杂陈。7 [0 n' V' h* @0 Z+ U3 g+ P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至少,我再也不会像以往那么自我感觉精良了,而且我再也不买信托了。”她说。
& Z. @/ {2 q# ] 就在同一时间,在由诚至金开1号投资者构成的QQ群里,投资风险成为群员们最为关注的话题,钱币基金则成为热议的候选对象。
+ K9 {- u" S- D8 I* s; i q* [6 W$ Y 第三方理财司理
& m2 z& h, U' f, ~- P' k 殃及池鱼的“存亡劫”
& T) X+ Z- t% r/ s$ I2 _ 27日下战书,得知工行开始关照诚至金开1号的投资者去签订受益权委托转让协议,并将赔付本金,第三方理财司理李继东才松了一口吻,他赶紧关照自己的客户老张,“赶紧去把300万元拿返来,能有这个结果已经很不容易了。”
& Y# ?' b9 ?) v# S9 R8 B; X0 u; m, [ 老张并不是在李继东手中认购的诚至金开1号,但这20天来,李继东险些是和老张“共存亡”。
+ V* }6 D4 \# v. S/ Q 2013年12月,李继东忽然接到老张的电话,火急的老张告急地“盘问”李继东,在他这里购买的理产业品有没有出题目。李继东这才知道,老张在工行认购的诚至金开1号利钱没有完全兑付,乃至有大概本金也拿不返来。- c/ y! I% g: \( E2 f+ j. @1 m9 [
“连工行的产物都出题目,不要说在我这里买的了,以是老张把我叫了已往。”李继东回想道。感受到老张的告急,李继东脊背上升起一股凉意——这个事故会影响他的业务。
& q+ T$ n% y9 r# l) o6 b 李继东费尽口舌给老张表明自己产物的安全性,还主动请缨,关注此事并实时分析后续大概的处理处罚结果。“我不但仅是帮一个客户。作为这个行业的一员,我也很关注这件事。”李继东说。
4 I) i/ Q2 q( z2 Y( n 李继东以为,刚性兑付到底应不应该如今冲破,是个尴尬的题目。“信托业已突破10万亿,在各项政策步伐没有预备到位的情况下就冲破刚性兑付,而且照旧以如许一些有力气的关联方、云云复杂的一个项目和如许的规模来冲破,势必会引起巨大的行业震动,引发不可猜测的连锁反应。”他说,“大概会对我们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
% Z4 ] S: D" M: A. H 20天来,李继东成了老张的“智囊”,他频仍地接洽自己在媒体和银行的朋侪,实时相识盼望,实时判定大概的处理处罚办法。
: S$ q: ~, H( D) N- J2 ` y, f+ } 他告诉老张,产物准期正常兑付的大概性很小,但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大概仍旧能包管投资者不受丧失。1月22日,中诚信托发布暂时陈诉,称两个矿产项目有盼望,李继东以为,这与工行所说的“事故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符合合,在他的表明下,老张舒了一口吻。- w% R/ J m8 {9 K, K( [6 O( ]
随着本金兑付的结果出来,28日,老张在李继东的支持下去工行签订了委托转让协议。“刚性兑付仍旧是不受认可的潜规则,终究照旧要冲破的。”他说,“在诚至金开1号这件事故上,大概就会从利钱切入,部门冲破刚兑。”
+ K* }8 D+ Q4 ?* S/ a6 A 履历此役,李继东感觉像是自己度过了一场存亡劫。老张得到本金兑付,而他也没有丢失老张的信托。只不外,他以为这份信托有些“极重”。
+ P; x) z. H4 m, A% g0 H: J “中国理产业品的贩卖如今更多是基于人际关系,从诚至金开1号事故中可窥一二,很多投资者是处于对理财司理的信托而非对产物的理性熟悉和判定来购买产物的,违背了风险自担和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原则。”+ R- i* w* b2 g# Q" p1 N- c
公募基金司理" b' Q/ ?2 K, I4 R
银行股的诚至金开效应
) P% ^ ~1 r" x* |% h. n- J 中诚信托关照诚至金开1号投资者兑付本金的第二天,公募基金司理老刘登上了回家过年的高铁——他已经不再担心手中的银行股了。
" Y! m s( m% e) H4 Q- a8 H 固然不是信托投资者,也不是信托业人士,但是老刘也不绝在关注诚至金开1号的兑付危急。老刘是公司著名的“银行股跟随者”,纵然是发展股行情的2013年,他也仍旧刚强地持有银行股,多年来,他的十大重仓股里,始终有3-4只银行股。5 `& C! f" G' h
诚至金开1号事故出来后,老刘对银行股格外关注。自客岁12月初以来,诚至金开1号的代销方工行的股价下跌了11.6%。
9 C4 B5 Z; b% h5 T; Y$ Z1 Z0 X# W 老刘对此事有一丝担心。他以为,假如不能兑付,那么信托产物会受到猛烈的猜疑,资金将从信托和银行理财范畴流出,这对整个金融体系都会是巨大打击。而从投资的角度,等候银行股持有人的则是“困兽斗”三字。“一旦诚至金开1号不能兑付,那么银行股就很惨了。”老刘说。* m: _% l) f3 j: |, {. M% A
荣幸的是,工行和中诚信托选择了积极办理此事。
( }1 }9 I( H7 S4 S! t& p/ \! e/ u( B 1月29日,工行股价在连跌近两个月后,上涨1.47%,银行股则全线大涨。这一天,也是中诚信托与投资者探讨的信托受益权转让的末了时候。
/ {% c. G5 X5 _+ d8 \7 u2 U8 z' S/ I0 ` 已经回故乡的老刘看盘后很高兴,他以为,诚至金开1号事故的收官,是导致银行板块飘红的紧张缘故原由。“固然大概是工行间接出资,支持第三方接盘,但是二三十亿元对工行的整年利润来说并不算多,也算是个中性的结果,中性就是好消息,分析短期利空出尽了。”! t& U/ U) I7 [' M$ R* v1 U, Y
2014年是“光荣风险大概发作”已经成为共识的一年,还会有多少起如许的事故发生?老刘以为概率不大,“刚性兑付肯定在存量产物中尚有争议,增量产物刚性兑付上的答应肯定将镌汰。然而如今已经10万亿规模的信托资产,对中国经济的意义已经犹如房地产行业,只能是靠时间渐渐地去办理,而不大概快刀斩乱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