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分利率(Shibor)一起飙升,各银行出现了史上鲜有的运动性紧缺;与此同时,金融政府却按兵不动,听凭局势发展。现实上,政府静观其变更多体现的是新一届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新态度。& f/ j9 [# q) |* n0 y ]
9 Z# {" Q4 ~( `' N( f* j
值得回味的是2012年4月,温总理指出“温州金融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突破把持”。只管之后破把持由于多方面缘故因由而力度有限,但国家决定层突破金融把持的刻意已然传承。
6 j! k. u [1 K7 Z! W9 u
, w! Y2 v- ~$ ]! Y现实上,从举世范围来看,对于排除金融把持不绝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排除金融把持会加快金融市场竞争,必会有金融机构停业、倒闭,挤兑等体系性金融风险不免;另一方面,如不排除金融把持,就会加剧金融把持膨胀,“大而不倒”的体系性金融机构反而会成为足以搅动金融业池水的风险点。
' U' M# L# Z& r. P# E0 t7 y* X' _! s' {; s t' {" p2 S: S f
于此,不接济“钱荒”充实体现出了本届领导层渴望通过市场之手,校正金融业“等、靠、要”的惰性传统,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化,以及要求金融业牢固树立获取高收益、高薪酬应与自行负担相应风险的理念。
. n( N2 c. B( ~0 h( v* T8 M$ ~% n: F: M. f( v/ w
客观而言,金融业对于把持具有天生的偏好。金融把持有利有弊:把持结构有助于金融财产做强做大,但把持举动戎匦掠夺社会福祉之嫌。将来管理的关键在于,引导好金融把持气力,扬长避短,使金融把持之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