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首份大行三季报出炉:中行前三季净利增10%。追念客岁中国银行业前三季度的利润实现率,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利润8173亿元,16家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率为31.49%,比烟草如许的暴利行业还高出许多。中国银行业的暴利能否连续?我在《中国经济到了最伤害的边沿》一书中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的深层危急:管理粗放、模式畸形。
& O4 S, a& x/ t/ A
% w6 s9 o3 K X! G9 A* K/ X 银举动何有云云暴利?透过观察我们发现,在银行收入中占比最高的是利钱差。从全行业来看,银行收入中利钱差贡献了80%。央行规定的存贷利钱差可以到达3%-3.5%。我要提示各位的是,这个还只是名义上的,只有地方当局、央企才华享受得到。对于大部门民营企业来讲,存贷利钱差能到达7%。但是在美国、中国香港呢?这个利钱差约莫只有0.3%而已。除了赚取利钱差,我们的银行还利用把持职位收取七零八落的费用。中国农行行长张云曾撰文称,2003年10月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代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银行收费的项目仅300多种,而如今《商业银行服务代价管理办法》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 b2 x0 q- ?- H0 x2 j! b3 T! ~7 o
. h* Y: r0 t2 v5 f 银行根本没想着怎样给老百姓提供好的、便利的服务,而是把全部心思放在怎样从老百姓身上赚取更多的钱上。据2011年中报表现,12家上市银行半年净赚4000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高达2057.43亿元,广泛增幅在40%左右,险些占到了净利润的半壁山河。一个不争的毕竟是,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贡献了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三分之一。透过与美国、中国香港地区的对比,我们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银行的红利模式?
' h, X; y- \, g! r
s2 |$ X) B9 W+ R- v' A1 f 着实,最根本的题目是我们的银行是靠粗放策划赢利的。什么叫粗放呢?就是靠疯狂圈钱,再疯狂放贷,然后吃着稳固的利钱差来赢利。建行、中行、浦发、民生、兴业都是云云,上百亿的资金三五个月就敏捷花光了。各人有没有想过,如果A股没法融资了呢?如果我们只能以极低的代价去香港融资呢?效果就是必须平沽股份。发达国家银行靠什么赢利?我们都晓得,发达国家的银行进入门槛非常低,它们靠什么赢利呢?服务。
& V2 I, o4 g) P1 x5 v
$ V& c% l: r8 f7 t& c 在这一点上,中国香港地区的银行做得也非常好。香港银行业的服务和餐饮业差不多一样过细,好比说开通24小时的投诉热线。而且这些都不是作秀的,香港银行业内部有一套内控和管理体系来确保每个员工都会按照这套规范来做。再看看我们本地的银行,本地银行的管理到如今还停顿在简单的数量化稽核阶段上,好比说一天要接待多少个客户,一个月要拉多少存款,要卖多少产物,等等。总之,我们很少思量怎么样才华把服务质量提拔上去。
( S$ C$ v$ i5 f! j/ Y* K" I- f! I6 ~1 |' K
银行题目这么多又这么严峻,我们的专家是怎么发起的呢?有专家发起说,上调存款利钱,对银行暴利征税。那我们看看对“两桶油”征收暴利税的效果是什么呢?油价更贵,油荒更甚。另有专家发起清算收费、请第三方机构羁系、出台行政下令等等。不盛情思,我以为这些专家根本就没有捉住题目的本质。起首我们应该搞清楚一个题目,就是为什么我们的银行云云有恃无恐?. ?9 I! |9 ?$ z" H
e! d9 s+ I2 w 就是由于我们的银行有背景。想想看,企业要乞贷,只能找国有银行,由于只有国有银行才华弄到额度;你要存钱,就会发现全部银行的存款利钱都一样,因此国有银行依靠当局,还算相对安全的。而如果有银行想以高息揽储,就会立即遭到央行和银监会的严防死守。
% u: S$ U+ B7 D3 I5 T; ]) l+ u! }, h4 D/ y9 T- V
固然,商业银举动此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起首要听话,要把钱贷给地方当局、支持地方GDP发展;其次要贷给国企买地卖地、搞房地产;末了实行低利率,以包管国债发行的低收益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