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这次又被外资银行耍弄了,而且耍弄得太轻易了。
! z; _$ d7 w+ k# W5 B
& q0 W6 T2 k; v( F X/ Y 7月10日,澳新银行撤回对中国天津银行1.2亿多元人民币的投资筹划。澳新银行并表现,不会加入天津银行的融资筹划,而澳新所持天津银行的股份也从20%稀释至17.6%。他们得了自制还卖乖。澳新国际业务和机构投资主管亚历克斯称,我们做出放弃加入天津银行融资的决定非常困难,但我们也能优先投资、支持澳新中国分行的发展。
7 B; m* O% p8 q# f* C
7 S; J; }: e- E' W 6月25日,瑞士银行减持民生银行1172万股,每股作价7.113港元,总减持值8336万港元。减持完成后,瑞银持有的民生银行持股比例从6.17%降至5.96%。此前,6月6日,摩根大通减持了中信银行的在港上市股份,减持股份数量为34.3万股,减持匀称代价为3.93港元/股。
3 a$ T7 q/ D' q3 O8 W! V/ N y# Z4 {
一幕幕当年金融危急的脚本轮替上演。从2009年至如今,外资银行减持套现中资银行股份已成为热门话题。根据国内一家财经媒体的统计,3年间,外资银行从中资银行股份中共减持套现2230亿港元,仅美国银行一家就套现1433亿港元,高盛、淡马锡也分别套现260亿、280亿港元。
% u0 R( D' P3 K6 `9 _- Y+ \( K* x4 \& K
然而,也有人不以为然,称坊间评论的中资银行被外资耍弄好像不太妥当。外国资源也好、照旧外国投行也好,他们参股中资银行就是为了赢利,纵然中资银行被对方耍弄了,以致造成巨额丧失,也只不是一种市场举动。中国加入了WTO,其银行业在加入市场竞争中一定要付出代价。
3 P2 N3 j4 D) Z" t! q
* O% ~5 f' d, x( A1 B 但是,如许的代价着实太大了。
( \3 {: q7 a& I( C
/ M- Q, }7 I* F8 p# O 不停以来,部门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股权买卖业务的种种版本的故事曾在坊间和网络上喧闹一时,黑幕买卖业务论、平沽论等等诸多说法可以称得上是无奇不有。政府当初在引进这些所谓的“长期的”战略投资者时,通过资源市场筹集资金让多家大型银行上市,一方面通过中国汇金公司为其注入了数百亿美元,另一方面,为多家银行剥离大量不良资产。6 v( l" f3 k& W- j! d8 j' O
8 b& O+ O8 b, B* J0 k
正是政府和各家银行的储户、纳税人负担了核销中资银行的呆账、坏账的资本,使不少中资银行减轻了负担,有了腾飞的平台。外界固然无法领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了“提款机”并被外资耍弄的中资银行总不是什么高兴的事。由于真正分享中资银行利润却不是这些人,以致也不是银行自己,而是外资银行。
. H: Z9 f: m) D# x) L, W
1 l& i: l) V& `: x- s. }7 B3 ~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近几年来,由政府巨额注资后引进的所谓“长期的”战略投资者,帮助中资银行举行改革或境外上市,包罗高盛、花旗团体、汇丰、TPG团体、淡马锡、安联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在内的一些外国银行,持有中国告急银行代价上千亿美元的股份。而这段时间,恰好是中国股市最暗中的时期。国内银行业战略投资者制度的出台和实验,其时间点居然把握得云云精良。
2 i& W7 E/ ?! F8 U9 d9 {
3 ^- x6 P; [" h, p$ k 工商、创建、交通、中行等中资银行当初在引进他们来中国时定价都极低。以创建银举动例,其时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购进了创建银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仅为戋戋0.94港元。接下来引进外资投资者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也没制止入股代价过低的运气:当初,高盛、安联及运通出资37.8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收购约10%股份,收购代价1.16元/股。
7 ]; j) a$ [9 |, w9 @- T2 `$ G8 m5 u# } H
我们不禁要问,外资银行碰到的这种从天上掉馅饼的功德,怎么清除到中国人的头上,为什么这种摘桃子的事变总是落到外国人头上呢?才不外几年,如今这些“长期的”战略投资者者们,一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翻身走人了事,作为抛售方的外资银行积极钻营并终极满载而归,而作为被抛售方的中资银行则是频频表现其明确知情之意,毕竟是“周瑜打黄盖”,照旧“哑巴吃黄连”?, w( I9 O9 d& ?* S( b, a8 ^
% f, |& @6 [. ^* W& j% u 中资银行股份被外资减持、抛售的噩梦大概才刚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大概还会陪同着外资阶段性的“低价增持、高价套现”。当初中资银行低价抛售股份,让外资银行轻松成为中资银行的大股东,终极成为他们的摇钱树、提款机。: b& e- |$ X! H- R, b( R* L
5 Y5 I9 ~0 r5 F7 l, c
因此,中资银行被外资耍弄还将继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外资银行手中持有的中资银行股份始终是市场的达摩斯利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