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周五中国工商银行(601398)和中国交通银行(601328)的中报出炉,16家上市银行均已交出上半年结果单。与客岁同期利润增速广泛高出三成相比,大部分银行利润增速减缓。纵观各行中报,岂论是四大国有银行座次重排,还是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大幅增长,都吸引了浩繁视线。. d5 D& Z) Y! ~0 `8 I5 Q+ v( X4 s
8 f0 n* Y1 C0 c7 d+ g 据统计,16家上市银行利润总额到达5453亿元,此中最能赢利的还是规模最大的工行。半年报体现,2012年上半年,工行净利润达1232.41亿元。除工行以外,建行净利润也高出千亿,上半年该行净利润为1062.83亿元。8 R1 j2 z5 G. ^1 {9 K$ @
5 S0 a1 v& f3 z: x 不外,各家银行的利润增速出现显着分化,增长最快的高出40%,最慢的仅为个位数。中报体现,增速较快的是刚刚更名的安全银行(000001)以及中原银行(600015)、光大银行(601818),增长均高出40%。增速最慢的是中国银行(601988),仅为7.58%。
* f% h& L- c' z, I# U) V4 u3 q6 R/ |' o
净息差拐点已到
( W) f [" m1 @
6 J( Q* Q" ]0 R! M' w" w5 C 银行业人士以为,除了不良双升的拐点,银行业已往多年依赖的告急收入泉源利钱差也难以维持高位。比如,随着降息周期到来,中国银行上半年净息差为2.1%,同比略微收窄,净利钱收入则增长12%,到达1240亿元人民币。% C# H) i: P5 f' X" {. @
( q0 z1 b+ L9 \ 中国银行体现,净息差收窄的告急缘故起因包罗人民币进入降息周期,利率市场化历程加速,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削弱。同时,告急经济体维持低利率,外币资金利差也出现收窄。而在招行方面,由于贷款收益率降落、存款本钱上升及6月份的非对称降息因素影响,该行二季度净息差环比降落了18个基点至3.03%。
* \! I7 Z! j# H$ U7 ]
" M- M2 |" w2 D- I' T) _. n 从净息差上看,除少数银行外,大部分银行的净息差出现回落。此中,净息差增长的银行有:宁波银行(002142)2012年中报净息差为3.06%,同比增长0.46个百分点;兴业银行(601166)净息差为2.44%,同比增长0.05个百分点;北京银行(601169)净息差为2.33%,同比增长0.05个百分点。# K1 t, D% u3 ?( A1 W
; G0 T- U4 B8 j6 [
业内专家以为,降息的预期和市场利率化改革,使息差收入程度难以一连,在宏观经济下滑、贷款风险上升的配景下,不对称降息尤其是存款利率上浮加大了银行的负债资源。, {* x6 ]( O2 K D. X/ J$ @/ c
# H$ j8 C9 C/ l9 D- z0 r 不良贷款余额大幅增长+ L0 K, R3 A' L
4 }: G/ Y7 G: _# P3 L$ `
在16家上市银行中,大部分都出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反弹"的征象。此中,有7家银行本年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出现"双升"。
+ h/ @ T0 I: M* _& E
' L8 ^: D& K' R$ O5 C 在银行资产设置中,不良贷款是根敏感的神经。中行中报体现,至6月末,中行的利润增长不到8%,但不良贷款总额6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8亿元,不良贷款率0.94%,比上年末降落0.06%,不良贷款单升。/ [# i$ ?5 h8 {! N1 `- k) W, A
$ s& _, V1 z5 O$ l1 P, G 中行的中报证明了此前业内的预期:五大银行固然不良贷款率都有小幅降落,但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却都在上升。统计一下,A股上市的银行中,竟然总计有14家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在上升。对此,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提示,银行必须高度器重风险管理。) ?" w4 i! Z& V8 j
7 d+ |' i4 i( p: R8 N- Y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坦言,"年初我们对整年不良贷款的走势做了充实的预期,原来预计大概会双升,以是创建了力图不良率在1.2%以内的目的。"
0 E' e# [, a! V( M6 ]
6 I% O! f B5 ~3 w$ ^ 现实上,工行2012年上半年的不良贷款率从客岁末的0.94%降落到0.89%,不良贷款余额从客岁730亿元升至751亿元,"一升一降"的效果已属不易。& N; F. {; |3 g7 K
* r1 ]+ ~2 ~' q! b
令人高兴的是,从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我们可以大概发现,相比2010年,第三财产范畴的入围企业增长较多,比重明显上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生财产布局调解初见成效。我国经济恒久处在“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活”的困局之中,第二财产因其对于GDP增长有较高、较快的“满足率”而广泛青睐有加,但是产能过剩、工资本钱急剧上升等标题又“倒逼”着反应敏捷的民营企业不得不另谋出路、适时转型。投资第三财产、投资服务业以及今世服务业,成为很多民营企业的一定选择。数据表明,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固然仍告急会合在第二财产,但会合度显着低于上年,此中有107家生动在第三财产,比上年增长11家。这是一个好兆头,是蓄中有发——发得很康健、很及时、很故意义,以后应发得更强劲些,以利于更鼎力放肆度地促进平衡发展。
$ m/ U$ b; p' H! W( X+ I/ R8 T* b" Q9 E7 _8 S; w
与此同时,蓄发相变之“变”还在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地域差别比年缩小。只管在入围企业中,东部地域仍为主体(380家),西部地域和东北地域根本持平,但中部地域增长明显(从44家增长到53家),阐明中部地域正在梯度发展规律的作用下日益加大“承接”分量,此中必有大量民营企业的及时跟进。将来,不但中部地域,纵然是西部地域和东北地域也注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入围企业诞生,由此标志着我国地域经济发展将日趋平衡。在这方面,应当鼓励广大民营企业继承给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