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基于“金融地理”的金融中心理论的经济学评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4 00: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对于“金融地理学”和“区位经济学”的研究,经济学家(或金融学家)与地理学家各说各话,根本上没有共同语言。学术界对于地理在经济金融中的作用与职位的争论的差距之大、时间之长,至今没有共识。“金融地理学”从前的相干根本研究重要由地理学者从地理的角度来叙述的,本文则重要站在经济学和金融学的态度对于“金融地理学”对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规律研究作一个品评。
, H) C5 j' m7 c/ O& A5 S    3 l$ a3 o$ ~& L% ?' I
    一、金融地理学对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规律表明的发展历程4 v2 T# T- P0 K9 V- J
    4 H. Y" c  Y! \/ Q/ r% O3 ?( w9 ?; O
    金融地理学对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规律表明的发展历程有如许几个阶段:5 q9 z/ P) {% X9 m2 }7 s4 z
   
' [' j* C8 d# @; x: g    1、第一个阶段——区位选择理论(Location Economics)。
; T2 e, F  y9 l; c. u8 e    ; V3 X% v1 z3 C/ D& i  P
    Hepworth(1981年)探究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和简单的发展历程。一样平常来说,以集聚的银行、证券公司、证券买卖业务所、投资基金和保险公司的总部数目、银行与保险资产量、证券市场资源量和买卖业务量等指标给金融中心排序是可行的,也可以通过这些指标看出中心的发展和萎缩(Dalm and Green)。在有两个以上大要相当的中心相互竞争的国家中,随着贸易和政治决定的差异,终极效果只剩下一个金融中心,乃至每一个时区、大洲(美洲、欧洲、亚洲)都只留下一个占主导职位的金融中心,中心旁边可以存在次中心(离岸金融中心)。E.P.Davis(1988)则将企业选址理论运用到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研究中去。在这个阶段的研究夸大的是Location,而不是Space。
8 g0 W3 l) c3 c7 ~7 @% M" M    ) x' R4 w0 m$ M" ~$ M
    2、第二个阶段——金融地理学(Financial Geography)。- ]. `6 N' k2 B
   
2 E4 v  c* t1 E6 @8 a: W    金融地理学作为比年来鼓起的一门边沿学科,它的最大贡献是提供了研究金融标题的全新视角和方法论,大抵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金融学的研究中纳入地理要素;第二部分多为实证研究,在分析金融征象时夸大了地理因素;第三部分的工作会合于货币地理学;第四部分的工作会合于金融活动和金融中心的研究。瑞斯托•劳拉詹南以为,一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或一个告急国家的政府债券在现实上是一项商品,在各个地方都可以划一买卖业务,而逻辑上这种买卖业务更倾向于在活动性好的大金融中心举行。
: `( K$ f* b2 j% S3 h5 p% K   
* ^! a# F9 g: W; @* p6 w, h5 O    Rsito Laulajainen(1998)以为,三个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和东京)的形成是由于举世金融中心链条间的时差决定的。
; O7 {% v, Q' i# N  r   
7 S3 C7 i0 Y/ w    Kaufman(2001)指出,金融中心都会或地区的鼓起与衰落,在肯定程度上与这些地方作为重要商贸中心、交通枢纽、都城和中心银行总部所在所在的职位变迁以及战役的影响有关。二战以后,伦敦、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等国际和地区性金融中心职位的变革,都全部或大部分地反映了上述特性。
* z0 n' k; j& K/ Q  Z    - l) z. k1 M% s5 d! F
    潘英丽(2003年)探究了金融中心的聚集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并运用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分析了金融机构选址决定的告急决定因素,重点分析了在金融中心都会的竞争中,吸引金融机构空间聚集的地方政府有所作为的四大范畴:地区本钱上风、人力资源的规模与质量、电信办法的先辈性与安全可靠性以及羁系情况与税收制度。
- H% I- C! d" C! ]. M6 \/ M$ b. g   
) s' r2 s, R! ~0 m: w    3、第三个阶段——参加了信息理论的内容。: p2 X* ^. U- {, w: C2 Q9 j" X2 O" m
    . c# V0 c4 _" w5 H
    Gehrig重点对金融中心的影响因素举行分析,指出存在着影响金融中心产生的向心因素和离心因素。此中,向心因素包罗:(1)规模经济,即本地的经济规模、已经存在的金融业规模,包罗已有的银行数,股票市场的业务额,双边贸易活动及外资量等指标。这一因素对于金融行业聚集至关告急。由于规模效应,金融业者相互间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低完工本,进步效益;(2)信息溢出效应。金融机构的会合使得有效信息更轻易扩散,增大了从业者间的互换,有利于新思绪、新想法的产生;(3)市场的活动性。投资者每每更倾向于选择风险小的地区,而在活动性强的市场中,单独买卖业务者对代价的影响比不活动的市场要小。因此,市场活动性强,相应的买卖业务量也更多。离心因素则是指市场进入本钱,政治上的干涉以及地方掩护等。这些因素每每造成金融业进入的壁垒,倒霉于金融中心的形成。比如,政府行政上的干预,投资情况不美满等。2 w; O1 G0 U3 u& W" ?8 F
   
& }3 V$ e5 _: x; d( t    Porteous通过研究一系列强而有力的工具去分析和表明地区金融中心的发展。比如,“路径依赖”能有效地表明为何某都会能恒久地在区内维持上风,而“不对称信息”理论和“信息腹地论”则能表明为何“路径依赖”上风会被改变甚或减弱。: z4 d" J5 D/ ~) x
    2 i$ E5 A  |' D8 \! {: `$ l8 d
    香港大学的赵晓斌博士等对相干研究举行了总结,以为上述理论大要上都夸大“信息外在性”、“不对称信息”、“信息腹地”和“路径依赖”,这些现实上是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气力和度量某个金融中心在区内主宰本事的告急指标。在2000年,赵晓斌就从“不对称信息”和“信息腹地”理论出发,以中国为例,讨论了影响今世金融中心发展的决定因素,运用金融地理学最新结果研究发现,入世之后是北京而不是上海最有大概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除了根本的理论学术观点外(下面讨论),赵文的实证研究存在以下标题:一是以国表里企业总部在国内四都会的分布观察7个行业企业总部选址成因,从而分析“不对称信息”在总部选址决定中的地区效应,这是研究A因素却得到B因素的结论。由于工商企业与金融业的差异,跨国公司企业总部选址的来由决不是金融机构选址的来由,更不会是金融中心形成的缘故原由。二是该文从“不对称信息”和“信息腹地”理论出发,提出信息的气力已成为发展经济金融中心过程中的重要决定因素的论断好像很单薄。三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大陆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中心,以中国为例的研究得到金融中心的形成规律,还不恰当。
& r+ b; d7 M: `4 R% D, w    2 i  Y3 s4 Q' i2 P
    支大林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国地区金融研究》中以为地区金融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布局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提出地区金融发展的概念;指出时空性、条理性、吸引与辐射性和情况差异性共同体现为地区金融的属性;从质和量两方面临地区金融发展举行了分析和概括。* z! f0 f) ~3 T) K
    $ T  J- R# O* K1 l  G4 W( b6 O
    田霖在他的博士论文《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地区金融发展差异研究》中使用金融地理学这门新兴的边沿学科,以金融的空间差异、空间过程和空间的相互作用为主线,将金融地理学的理念贯穿始终。在地区金融发展空间差异的分析当中,重要致力于探究各地区金融发展差异的近况,观察我国现在金融发展态势的空间布局,不但举行了各省区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近况比力分析,而且创建了地区金融综合竞争力的理论模子,构建全新的计量指标体系,举行差异地区的多指标比力。
  I+ X* V. G" N$ F   
. y$ \' l/ J  V" ?, R2 a    东北师范大学张凤超将金融置于地理天下,鉴戒经济地理学的头脑方法及研究模式,以金融的地区性和活动性为逻辑出发点,以金融的地区活动情势及地区构造情势为焦点内容,构建金融地区活动理论体系。并以此叙述“港粤”金融一体化理论与模式。+ D2 l6 m+ A( Q! C+ H
   
5 x. `  n+ ]* P4 Q# h# `- f2 g    Dow通过对银行业以及信贷关系的空间发展过程的研究,指出金融业的空间发展具有阶段性。银行业的市场范围不绝扩大,从最初服务于本地社会,到银行体系在国家间睁开,出现银行体系和其他非金融机构的竞争。Pagano等人(1999)研究了1986一1997年天下重要买卖业务所股票上市的地理缘故原由,讨论了外洋上市的地理变革;Clark(2000)从投资管理业的作用和空间布局出发,论证了金融机构和金融产物都有其特殊的汗青和地理条件。
- N8 o1 ]! E$ y8 J7 x   
! f/ F7 ]: M) m    二、对于金融地理学的品评和争论
7 |6 T6 _, C" a" }) j- Q7 F1 ?    # @2 W- m3 U4 F% X4 p! O: C! T* [
    1、对于金融中心形成的区位选择理论(Location Economics),绝大多数金融学家持肯定态度,以为区位选择在早期的商品贸易中心乃至金融中心的形成中起了告急作用,然而现在地理因素已经不是创建金融中心所思量的重要标题。
! |* \; d+ s6 D( X& h+ A! s    ; L) i3 J! B+ Q! E. V9 @
    2、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经济学家以为由于IT技能的发展等,地理因素已经不告急,典范的代表如0’Brien提出的“地理已死”(end of geography);别的,0hmae和Kobrin(1997)以为举世化的气力已经逾越了国家主权和范围,使得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空间失去意义。Adrian E.Tschoegl在2000年一项研究对0’Brien为代表的“地理已死”的观点提出反驳,以为地理仍旧告急(place still matters),同时他对国际银行中心的形成做了分析。+ a7 |/ e% i. E  D8 o7 u" p) r
   
% S) F2 r" q4 c+ U( ]8 w    对金融举行地理学研究,起首须要明白其研究范畴。C1ark以为金融的地理空间特性重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货币地理性。货币作为金融的主体,有着显着的时间和空间特性,可以研究其通过期间和空间在天下范围内活动所产生的差异影响。(2)界限在分割金融体系中的职位和影响。研究举世资源活动在国家界限中嵌入的程度,举世化与本地化气力在金融业中的相互作用。(3)市场信息的实质以及过程,夸大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质性。在金融业中,信息并不是共享的,而是体系地分类的。信息并不是简单地被汲取,而是须要在时间和空间差异标准上对其举行管理和构造。这三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界定了金融地理研究的根本范畴。对此,本文以为依据传统的金融理论,货币起首具有国家的主权性,而由此带来了“地理性”,至于货币其通过期间和空间在天下范围内活动,在经典的金融中介理论中金融中介机构有在差异时空范围内设置金融资源的功能,即“地区金融”是可行的,但没有夸大“地理活动”,而且由于今世信息技能的发展,跨国和跨地区的资金买卖业务和整理已完全正常,因此金融资源的活动从来就不是地区活动,没有地理概念即所谓的“金融的地区活动属性”。因此“金融地理”只能是一家之言;其次,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是已经注定的了,后天无法改变;末了,纵然按照信息方面的有关金融地理的表明可行,但是信息的内容主体仍旧是金融方面的,因此金融中心的创建仍要回归到金融学的层面。
http://www.simu001.cn/x118330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4-8 06:19 , Processed in 0.3724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