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润光环下的中国银行家们终于明白了“物极必反”的原理。4月1日-3日,温家宝总理在广西、福建等地观察调研时,公开品评“银行得到利润太轻易了”、“少数几家银行处于把持职位”。而总理点名品评的背后,一场对银行“把持”与“暴利”的责怪俨然已成新的盛行批驳话语。
; Y: v( Q$ k, x9 o* u- d* d5 L! \* p6 l 这里存在两个题目,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实现税后净利润1.25万亿元,这些都算是把持下的暴利么?如果承认把持存在,那么此种制度性的把持又应当怎样破解?6 E; p1 [+ N( T) f
9 m P9 [6 ^, C/ {! |- W
制度性把持
9 a( P! J) j5 k: l! Z# i ^- t/ D3 ?, |
“温总理给银行定性把持,我以为未必正确。”中心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传授韩复龄在其微博上的一段点评大概代表了银行业的心声“按现行规定,银行准入受限,但银行总体数量不少,比起石油、电网、电信仅几个运营商竞争剧烈得多。”
0 v' {! F1 Z' K% Q( l+ }, A- ]2 T/ T, ^* B5 Q3 w% X% s: B. h
不外,云云言论不免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 u- \( P a! `+ v
9 x6 z+ s& q4 p- F& _) J8 p
按照市场份额、市场会合度和进入壁垒看,中国银行业很难摆脱把持的责怪银监会的数据表现,停止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突破113.3万亿元,此中,工、农、中、建、交等大型商业银行市场份额高达47.3%,占到了半壁江山;从红利角度看,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业共实现净利润1.04万亿元,同比大增36%;而五大行净利润到达6808亿元,占到全行业的六成之多。+ k G/ {# l9 N) W$ T5 Q
- i6 E% C, c! d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企业融资源钱高企,在于“少数几各人银行处于把持职位,只能到它那儿贷款才贷得来,别的地方很困难。我们如今办理民营资源进入金融,根原来讲,还是要突破把持。”
( o+ z& m2 `6 O1 X3 _$ E1 Z1 I1 R8 |3 L" c5 G b
从准入门槛角度,只管羁系机构曾体现,民间资源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渠道通畅、不存在任何政策停滞。但毫无疑问,银行业严格的政府管制始终存在,银行业以致整个金融业牢牢地控制在国家的手中。
/ w2 f* z4 v" t
8 \' F, D% Z( U# z. v 从停业机制而言,中国金融业不但不存在“大而不倒”的题目,即便小如农信社如许的机构也不能倒闭,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就曾指出,中国要器重的不是美国“大而不能倒”的题目,恰恰是“小而不能倒”的题目。3 C C% b6 C! F5 R6 j$ E$ Z( z, e
3 n8 r- u9 R+ z/ c" ?1 B- M4 a 另一方面,只管银行家们为“利差掩护”这一把持性红利反复辩护,但谁都不可否认,中国银行业高达七八成的利润来自于“息差”这一铁的究竟。
' {* W1 Z- J1 B ]1 h
/ c9 `2 ]* @; ~& f1 A “银行高利润期间的竣事,银行业内都有共识。”3月30日,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向记者坦言,第一,哪一家银行都需熟悉到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趋于安稳的究竟,经济趋缓是个大概率变乱,云云配景下,存贷款增速都会放缓;第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停深化,银行业利差徐徐缩小也是一个趋势,在这两个趋势下,银行业高利润会和缓一些。) @7 l) D+ [: f! W& k4 ]
. s3 \# p7 a9 G* _ r( L6 d, A
借用韩复龄的话说,中国银行重利重要是由于利率管制、未市场化,出口端贷款对企业实行市场化,入口端储备对储户限定低利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