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坊间发作犯罪怀疑人和银行管理者表里勾结、里应外合、腾挪巨额资金从而给储户和银行均造成庞大产业丧失如许的银行大案时,“高山案”总要被人提起。高山案,银行案范例样本,中国金融之大痛。! T2 x3 ], C8 b; a: s0 ~! M
/ c7 ^: c% n. C5 I j; j% i& r 高山案,殷鉴不远。2005年1月4日,东北高速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职员和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在河松街中行对前者存款余额举行查对时发现,巨额存款不翼而飞,东北高速在该行的两个账户中仅余7.31万元人民币。而此前的银行询证函表现,两账户中共有存款余额2.93亿元。东北高速随即向警方报案,“中行高山案”由此浮出水面。
4 Y1 L3 q" Q* b y# |+ c) E o( ~0 J
随后的环境表现,除东北高速,黑龙江辰能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社会保险奇迹管理局等数家单元总计高达10亿多元的资金“蒸发”,此中数亿被高山、李东哲转移至外洋。消息一出,震动朝野。" v& ~% [3 t/ M( s
9 z5 I: W, [) { F o2 C
1月15日,上市公司东北高速一纸公告后,高山和李东哲这两个名字就不绝地被媒体提及。然而,在事发近一个月后,河松街被捅破的资金黑洞越来越大,这两个款项暴徒给人的印象及其犯案本事却依然含糊。正是带着“解惑答疑”的目标,经济观察报社派资深记者郭宏超和我,赴哈尔滨采访,试图揭开两个款项暴徒的真实配景,打开犯案过程的一系列问号。8 k; z& j6 a$ O. n9 _, Z w
/ ~' \& z9 ?# J6 X# m
2005年2月2日,两位记者奔赴哈尔滨。当天下战书,采访东北高速在哈尔滨的相干公司及辰能风投,未果。夜,约访辰能风投高管,获悉赵庆斌相干环境和存单风波详情。1 J& W l& _7 ^0 p3 {6 v- d
! f L, G- y8 ]4 z7 W9 ? 越日,上午冒雪采访李东哲优点相干方:出身,家庭配景,家庭成员(获悉其弟为李东虎),教诲状态,初入商海,做大绿洲公司及相干企业链等。下战书,采访李东哲出价4000万元以重组名义控制的哈尔滨煤矿机器厂。李东哲部门贸易白手道配景,由此脉络渐清。夜,采访高山在木业有限公司上班时的同事,获悉高山部门配景。. m$ m7 {5 X Q$ n' p8 K, _- N
- }; K6 w% Q$ v7 m; w4 d+ b: q 2月4日,上午采访李东哲旗下在哈尔滨的五家汽车贩卖公司。在哈尔滨顺和汽车工业贸易有限公司,本报记者获悉,现在李的公司已经全部被黑龙江省高院封存,中行、农行和工行三家银行都在追债。这意味着,李东哲带来的银行风险,除了其诈骗腾挪的10亿元,尚有多少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必要清算和追缴。中午开始写稿,下战书增补采访银行内部人士、电话采访沈阳地下银号,试图解密10亿资金转移门路图。当日17时,稿子写毕,发给报社。
( h+ H- k3 G9 I0 E# O- T G7 I" ?- Y# e1 [1 s
由于2月2日夜财经杂志《一个行长的失落——东北高速黑洞观察》(记者段宏庆康伟平)的深度观察出炉,并被各大网站显要转载,导致我们两日之后谁人下战书的写作,只好将我们自主观察的有关辰能风投、东北高速及相干银行内部票证往来的诸多采访细节放弃;出现给读者的,就是2月5日朝晨上市报纸的头版头条报道《中行和它的款项暴徒》,以及9点后各大网站转载的《10亿资金转移门路图揭秘:中行和它的款项暴徒》一文。7 u$ S8 o# J# {" ^& P6 b3 h
$ x' _& S% d$ m 我与财经杂志社的段宏庆和康伟平二君,也算有缘。自高山案相遇后,我先与康伟平在山西金融案相遇,那次我有报道《山西7·28大案:可以复制的金融骗局》出炉;后与段宏庆老师在齐二药假药案相遇,我有《齐齐哈尔假药案的责任谜团》脱手。抛开这些赘述,我以为,段康二君有关高山案的系列报道,均属上乘之作。以《一个行长的失落》为例,他们对东北高速和辰能风投的涉案细节观察,居功至伟;对诸多企业存在河松街中行的巨款之以是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背书转让出去的缘故起因,也做了抛砖引玉似的报道。在这两位良好记者的封堵之下,我们的报道只好另辟蹊径。5 T" K" y# Q+ c( ?! W6 n
2 v9 w) {, H" \0 L: i' c9 { 客观地说,《中行和它的款项暴徒》在全部有关高山案的消息报道中,做了如下的消息推动:第一,此文初次弄清了李东哲的身份配景;第二,理出了李东哲与高山勾结作案的部门脉络;第三,指出企业在银行的高息大额定期存款的资金安全性题目;第四,刻画出巨额资金通过地下银号转移至外洋的门路图;第五,提示李东哲相干优点方的资产埋伏丧失。2 P; p' c8 x2 i/ z
# x& c% w% w5 J7 f 这桩新中国建立以来数一数二的金融大案,至今仍旧余音不绝:2005年,举世通缉高山案嫌犯;2006年,高山案进入诉讼步伐,中行能否免责成核心; 2007年,加拿大审判揭秘高山案黑幕,疑犯遁迹前曾两次通过地下银号转移资金;2008年,加拿大称将优先遣返高山案李氏兄弟;2009年,高山案另一蒋姓嫌犯在京就逮,涉嫌诈骗2.9亿;2010年,李东哲当年以5家汽车贩卖公司名义而实属个人借贷的3亿元,现仍由公司的近80名员工负担巨额债务……而这些余音,天然证明白《中行和它的款项暴徒》的消息代价。
8 A9 [6 Z# [& k! Y
5 u1 D% E( {; d8 }( f# r4 ?+ O 令人不安的是,直到本日,地下银号为害中国仍旧极富想象力,他们不光代工贪腐分子将其非法所得安全地转移至外洋,还成为外洋热钱打击中国资源市场的重要通道之一。
: W( s# w0 D; O# C
9 ? I2 B& T; G8 o% L: ^' ^& M 令人沮丧的是,高山案教导云云深刻,羁系政府借此曾举行数度整饬,类“高山案”仍旧在中国的金融界不绝重演。不提迩来六年来发作的大量银行案,仅就2011年来说,我们就可以从齐鲁银行案、宁波银行案、江西鄱阳县政府官员勾结光荣社管理者陵犯近亿资金出逃国外案中,轻松地发现高山案的影子。 F$ t% ^! G5 R
: C u ]! F: W( Q3 z7 z( P 时任银监会银行羁系一部主任的车迎新,当年曾就高山案向媒体亮相:“教导是多方面的,既反映了该支行不实行内部根本规章制度和上级行对下级行监督查抄不严的题目,亦反映了一些贸易银行不器重利用风险防范的积习。由于内部控制不力,给银行造成了严峻的经济丧失。”他的这句“给银行造成了严峻的经济丧失”,让包罗我们在内的储户们,很难过。高山案再大,也已经是已往事;本日重提这段汗青,不是标榜我们本身,而是再次表明我们的担心:0 A! K8 D/ p2 Y; U2 L" L
: `. h' k4 l3 D+ m, e; z* i 另有多少高山案,正在银行业酝酿,进而等候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