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中国宝安(000009.SZ)和宁波连合(600051.SH)身上的“采矿门”变乱,成为近期资源市场热议的话题。 涉足的券商研究员称信息来自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却对峙称,从来没有对外说过公司有矿资源。两边各执一词,究竟谁是谁非,外界一时难以辨别。但“采矿门变乱”引发的风波,把券商研究所和分析师的公信力推上了风口浪尖。) @( J$ q; u& Q9 {
作为致力于发掘公司代价的专业投资者,为何会出现多家券商调研陈诉与上市公司披露究竟不符的征象?这些被投资者质疑是矫饰陈诉的陈诉,究竟是怎么出炉的?
0 W9 E- l0 F& r! n' x 研究员“注水”是行业潜规则+ _3 O1 N) D( e$ B
“上市公司确实有石墨矿,正在夺取拿矿,但还没办完法律手续,以是对外澄清说没有。”针对中国宝安的“石墨矿”风波,深圳一位恒久跟踪这家公司的私募投资总监林路(化名)称,研究员在陈诉中声称有石墨矿,“肯定是上市公司方面漏了消息,而研究员则往这个信息注水,放大成一个概念来炒作。”0 _3 T/ d; Q( p7 {) c! F
在林路看来,中国宝安“石墨矿门”以及宁波连合“涉锑”变乱,只是券商研报行业生态的一个缩影。“研究陈诉注水是行业内公开的机密,只有20%的陈诉比力着实,具有投资的参考代价,剩下80%都是添油加醋,推演的逻辑非常不严谨。”
0 G% U8 E5 Q, F" E 持雷同看法的人士不在少数。吴飞(化名)是一位管理着50亿资金的基金司理,他的邮箱每天能收到四五百份研究陈诉,但他只会挑选本身非常认识的、相对靠谱的研究员撰写的十几份行业陈诉来细致分析。“研究陈诉80%都有水分,有些研究员缺乏自律,红利预期和投资发起离谱得让我们不可思议。对于这些不靠谱的陈诉,我们只能选择不看。”
6 {+ j# E5 D7 Q& d3 i; u3 \ ? 对于券商研报注水的征象,做了10年研究员、现已转作投资司理的杜博士,更有切身的了解:“好的陈诉要有想象力,有远景空间的判断,肯定是带有‘忽悠’身分的。如果太审慎,原来是个宝藏,市场也大概不会有反应,错失机遇。”杜博士坦诚,在其研究员的职业生活中,为了让本身的陈诉能吸引眼球,他也“忽悠过”。
5 s& f* t2 ?! `" D9 V$ a 别的一位从研究员转作私募投资的赵伟(化名)亦认可,研究陈诉中会有研究员主观推断的假设内容,广泛都有水分。“研究员很喜好探询消息,上市公司一有风吹草动就跑去调研,但有些业务上市公司只是筹划做,还没真正开始实行。但他又想保举,于是便以假设等主观推断的方式来陈诉,并以此对外保举。”( @. E4 U* T2 s+ o7 F/ m3 f( n
在赵伟总监看来,中国宝安、宁波连合的“采矿门”变乱,都属于雷同的性子。“即研究员调研时相识到上市公司将来几年的规划。他为了吸引眼球,添加了一些水分,再对外公布这些信息。但在上市公司实行过程中,大概会有其他一些环境发生导致筹划生变。”由此一来,研究员的陈诉也就变成“矫饰陈诉”,与上市公司披露的究竟不符。 l5 J& ?7 Z% s H
对于业内对券商研究的评价,一位来自主流研究机构、有16年履历的研究主管坦诚:“分析师就像是娱乐行业,注水则是行业潜规则。“研究员对多数题目的分析,每每都是偏乐观,都只管以最佳效果为判断依据,扩大最乐观环境出现的概率。”' u# N! F5 P9 |" D8 j
现在,卖方研究队伍中有一百多家券商,每天全行业充斥着研究员发布的几百份陈诉,究竟哪些范例的陈诉含有水分,研究员常见的操纵伎俩又有哪些呢?
1 I# Z- a/ E. t6 t+ r “打开想象的空间”讲故事
' q. V! \% z) c4 U7 q1 C* V 林路先容,股价上涨的最大推动力就是上市公司有广阔的远景,而这正是券商研报注水的重要环节。
/ w2 `' K7 N8 W) C2 q “无论是中国宝安的石墨矿,照旧宁波连合的锑矿等,着实都是研究员找出来的一个概念,包装出来的一个故事。现在市场争议的是这些公司究竟有没有矿,但投资者不知道的是,即便是上市公司真有这些矿资源,对公司的利润贡献也很小。”林路透露,这齐备源于研究员对资源的红利推测和估值模子的选择。
' i) v& Y5 w. }: A0 h 林路举例说:“研究员对资源股接纳储量估值的模式,好比发现某上市公司含有锑金属的探明储量有2亿吨,再按当前时价10万元/吨盘算其代价为20亿元。这相称于画了一个大饼,给上市公司的股价提供了想象空间。”
O4 C5 M( }: N- F5 h9 @ 但来自公司方面的消息却表现,锑的开采资源很高,大概将来20年,这20亿都不大概真正兑现成公司的利润。换言之,所谓的锑概念,对公司3~5年的赢利贡献很小。
8 m2 G( e+ Y9 j X8 U6 E7 ^ }6 T 除了对资源股的太过乐观估计,有些研究员的操纵伎俩是用暗昧的词语提一些情势化的概念。“提情势化的概念,在二级市场短期很轻易收效。最紧张的题目是,情势化的概念不轻易实证,我不能在陈诉中用量化的方式证实我是对的,但你也没法用量化的方式证实我是错的。”某行业研究员透露,对关键细节避开不谈,是研究员自我掩护的一种本领。
' `1 n1 l `6 X9 E- x- p4 ^ 记者也看到不少雷同的陈诉,比方某券商在年初以“涨价”概念保举绿大地(19.65,-0.58,-2.87%)的来由是:“几年来绿化高潮正在席卷天下,花木代价也逐年攀升,很多花木的代价,正在寂静创造一个又一个新高。”但对于花木代价上涨,究竟能让绿大地受益多少,陈诉中却看不到量化的分析。
# H- t& [; s+ o 除了提概念,研究员的主观推测,也是陈诉注水的常用伎俩。赵伟就切身履历了如许一个例子:“深圳某上市公司建了一块商业地产用于出租,研究员在陈诉中称,假设将来3年地产出售,将给公司带来多少利润。但当私募到上市公司调研时却发现,公司方面根本没有出售筹划。研究员之以是假设商业地产出售,是由于出售和出租之间的收入相差十几倍,云云以来,公司的赢利将大幅提拔,原来是每股0.5元,经研究员一调,就变成了0.8元,股价又有了30%的上涨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