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华尔街将怎样攻击日元的 看了你就明白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23: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本低通胀造成日本国民在超低利率环境下储备意愿依然剧烈---日本当局发行债券日本国民储备购买,日本贸易顺差的外汇通过借贷和对外投资大量直接流出日本(大部门没有增长日元的根本货币)-----日元货币增长相对痴钝----日本保持长期的低通胀--- 为日元超低利率提供了根本----日元超低利率 -----促进日本企业对外投资和对外借贷 -----克制日元升值---增长日本企业出口竞争力---贸易顺差
4 K$ D+ r$ V& \6 [: D* b) R/ Z
0 K8 G2 i/ C* e9 ]5 v; m( b  这个平衡怪圈是相辅依赖的,意思是此中一个环节出了题目,平衡就会被冲破。以是,要攻击日元,现实就是冲破这个怪圈。好比:
* g( F5 g6 [9 n1 ~& R# p1 C5 c# C* ?4 Q
  1, 日本能保持低利率的重要缘故因由是日本的低通胀。意思是只要日本出现通胀,低利率就不能连续。
8 O# z# J! ?' }  ]. w/ g; a
0 W) e. |, a' i6 ~0 m1 @  2,日本低利率一旦不能连续,则日本当局发行债券的融资源钱就会大增。同时借贷日元的资本就会上升,国际套利投资就大概无利可图。4 t5 E7 I9 \, h9 [+ J* R: [' }1 ?

- `1 s. O! e) C, K, E5 X  3,只要国际借贷日元套利买卖业务镌汰以致制止,日本企业对外投资融资源钱进步后日本企业对外投资镌汰。日本新增长的外汇就不能流出国外被消化,如许新增长的外汇会引起下列厘革:
4 o; V$ ^# s% B4 v
6 F* i5 s# X- N  a,日本央行兑换,增长日本根本货币的发行,通过贸易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引起日元活动性增长。在日本国内投资渠道匮乏的环境下,末了引发日本国内通胀。通胀又倒逼日本进步利率,如许日本当局融资源钱大幅上升,加大公共债务负担。- b5 k$ o% ^* m- Z  _' ^+ [1 V& ^
: G* \* U; W  R" h; w! u3 k
  b,日本央行放任不管,造成外汇过剩,不绝推高日元,让日本出口企业竞争力不绝降落,直到贸易根本平衡。但是,如许日本出口肯定大幅降落,而日本内需又不振的环境下,日本将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和大量的赋闲。如果日本当局要实验经济刺激,结果肯定增长日本原来就严峻的公共债务。
& b% N+ k  K' P5 E& `' q9 p9 o9 f
$ `2 C4 t4 L8 V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日本筹划的是相辅依存,循环的经济,金融怪圈,只要击垮此中任何一个环节,这个怪圈就大概瓦解。
# i8 N$ O# y6 {/ x  H9 J
6 a: @+ K  b: z  现在我们再分析,华尔街将针对日本这个怪圈具体做些什么呢?
6 o2 b' w# P5 s2 i, F0 [1 `3 F& T0 H" l) c
  1、增持日本国债,为未来抛售增补弹药;: H7 v3 h3 n/ ~" v/ p1 N0 F/ L$ E( c, T

% ]# k/ v: B8 {  2、引导资金回流日本,造成日本金融机构被迫大量放贷;. f4 ~+ m2 p$ S4 H9 c

& {2 s9 j9 g; ~  m: O+ ]" \  3、制造日本的通胀,引起日本债券收益率下跌,并造成日本债券被大量抛售;
' m+ T% m, a8 a* Q% O+ R6 b$ o* U/ u; K9 R3 a9 E" Y9 x3 }
  4、机会成熟以后,再次引导日本资金外逃。并造成日本金融机构被迫抛售日本债券;
& }$ p/ o) s; @2 N- {3 @, P% k5 U  V$ e7 I" l5 e& x
  具体利用如下:; K; D$ c2 A) m# D  C! C
$ \$ p. c% j1 A( V& ^
  起首,在2010年初前后,不绝唱衰日本主权债务,并引起恐慌性抛售。
* q( N  k' c) c7 m5 F4 ]. }" _2 {% Y" N) r. Y, t7 ?9 p0 d" O( d
  中证网讯 日本财政部7月12日公布最新债券市场数据表现, 2010年1至5月,日本投资者净抛售欧洲国家当局债券约1.4万亿日元,此中抛售最多的是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五国债券。而在此期间,日本投资者对美国当局债券的净购买量约为3.4万亿日元。
. A; E! d$ d8 }! J! U& @
% }. E; M" T! `- h; s  W8 B, p  可见在2010年5月从前,日本投资者不但抛售了大量的欧元资产,而且也大量的抛售了日本本国的资产。) `. R% W5 b0 W' a" U
$ b$ K( e9 B# X! Y; h2 s
  从日元汇率也可以看出,2010年1--4月,日元曾经有一波震荡下行。下跌幅度凌驾5%。分析当时有大量资金流出日本。: E$ u/ E& E$ x" j5 `/ U- `8 E: g

3 C" |0 E  h% E+ |  d9 p4 {  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资金流出日本的征象呢?
3 D6 C3 L# j  x- E6 A$ o
* D+ {2 y6 q) A- V9 |  Y7 h  1,国际资源不绝的唱衰日本主权债务;
3 V# O% O( M6 T5 N& a; J( q
" S* X. `/ I# x4 g: X" z: n. S& C1 `  2,美国经济3.7%的增速,加大了人们对美元加息的预期。加息预期增长了购买美国国债的收益率。2010年4月美国国债收益率到达4%。云云高的收益率固然对资金有很大的吸引力;
5 q; n+ ]/ a# o7 R' m
3 |  T' V; H% p1 s4 g  3、攻击欧元的过程中,美元不绝的升值,对资金也有极大的吸引力;5 t  o2 p! f# s5 q8 b+ k
: g  @" A- Y' }0 D  U
  我猜疑在2010年1--4月国际资源举行了以下利用:
# F" y! q. Y9 M# u% A3 Z) U( K2 j& B+ L; n. Q
  1,大量的国际资源逆势进入日本,并顺势购买日本国债埋伏。5 Z4 G& L! M9 s
8 J9 G+ W7 `* y* B& K5 k0 m
  2,由于国际资源不绝的唱空,在日元贬值预期上涨期间,利用大量的日本做空订单,大量做多日元汇率;
: u# Z% f: I9 V+ Q4 U; g. O2 A$ N; {
  由于,国际资源不绝唱空日本主权债务,引起恐慌性资金从日本国债市场流出。并引起大量日本资金流出,进入美国债券市场。
, L. V/ C+ r* S6 R1 A6 u) Q0 k- ~( a& L
  在大量资金流出日本和日本国债的时间,国际资源逆市而入,可以神不知,鬼不觉。而且,可以低价抄底。----类似于股市的庄家建仓。
9 R0 h6 x( a0 @  _- w9 i2 V) E- q0 N  d4 d0 a; F: U
  国际资源不绝的唱衰日本主权债务,致使日元贬值,吸引大量的做空日元谋利者。为国际资源做多日元,制造大量买卖业务对手。0 `2 t, O- u7 z! O4 Y% u. @* Y$ A

( n3 v. D6 u2 @) B  国际资源为什么知道日元未来会升值呢?我们先看看,日元是怎么从贬值变化成剧烈的升值的?( S* G' C; _. i  s$ S6 N
2 `: ^6 ?3 |" f* L
  1、美国经济数据是美国当局故意利用的(从前文章中有分析,这里不重复),让美国数据在攻击欧元的时间变现很好,造成美国将接纳活动性的预期,末了让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靠近4%,资金纷纷涌入美国。* f: @- P8 N  U0 e1 h

% [: y) o5 ^; {/ d  I4 v' P  2、然后,美国故意安排美国经济数据在攻击完欧元以后开始大幅下跌。美国当局借此时机,开始实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也公布购买美国国债,打压美国国债收益率,致使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绝下跌。近来下跌到2.8%左右。
3 {  P. N" h1 R  ~* N8 a
8 h- \. k/ m* V; `1 J  美国既然经心安排美国的经济数据厘革,固然知道美国的国债收益率的厘革趋势。他们知道,只要美国经济数据一旦走弱,美国实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肯定会制造货币量化宽松。同时削弱美国加息预期。如许美国国债收益率降落是可以分析出来的。
- C. h* N+ Y1 G  o0 c# q* {5 _& I# N0 |# m. g; s3 r5 n4 m8 F
  既然能分析出,美国债券收益率将大幅下跌,国际资源固然能分析出,国际资金的流向了。也肯定能分析出日元将会大幅升值。
http://www.simu001.cn/x117251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7 04:04 , Processed in 0.4004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