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不必担忧银行拨备新政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23: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银行股近来连续回调,与一则酝酿中的拨备新政策的听说不无关系:银监会大概要求贸易银行最早于2011年底按拨备/总贷款比例不得低于2.5%的水平计提拨备。1 B! g5 W& Z% H, _0 J# [% }
# z# v( O9 R( A9 q9 }. f: V/ F3 {
根据银监会的数据,停止上半年,贷款丧失减值准备金余额为1.17万亿,本外币贷款余额47.4万亿,拨备/总贷款比例靠近于2.47%,与2.5%的水平相差不大。具体到上市银行,拨备/总贷款比例为1.99%,此中大型银举动2.45%,股份制银举动1.74%。因此假如听说成真,从管帐利润的角度,对大型银行影响甚微,只会对部门股份制贸易银行的利润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 ^7 R) H6 \2 ?! q, ^' @, {/ L
! P" k1 s# A4 P" j; f- J+ D$ c拨备/总贷款比例的政策未必会“一刀切”。恒久以来,大型国有银行贷款质量始终不如股份制银行。停止上半年末,上市银行中,大型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为1.44%,而股份制银行只有0.75%因此在贸易银行减值准备的计提上,也理应体现这种贷款资产质量的差别。现在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同一要求的底线是150%,就体现了根据贷款资产质量控制本领的差别来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的原则。因此固然股份制银行的拨备/总贷款比例显着低于2.5%的水平,但由于它们贷款资产质量较好,政策对它们要求较大型银行更低一些的拨备/总贷款比例的概率比力大。如许,股份制银行的管帐利润未必会遭到较大的打击。
* u) I) {, \  d- M
3 s! I. l$ z+ n银行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与银行因贷款产生的丧失是两个差别的概念。纵然政策要求银行增长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这部门资产也仍归银行全部,而不是贸易将现实失去这部门资产的财产权。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一方面是政策要求,另一方面现实上也是银行调治利润的本领。如政策要求进步拨备/总贷款比例,固然将镌汰银行管帐利润,现实上也“埋伏”了银行的策划利润,对银行策划的实质利润并无任何影响。
- f$ b9 }" k5 ]. T3 g这里想起巴菲特脱手大量买进美国富国银行的投资案例。该银行也被翻译为威尔斯法哥银行。在约1990年前后,美国房地产低迷,富国银举动房地产贷款计提了大量的减值准备,于是看起来管帐利润大幅下跌。但这笔钱还在富国的金库里睡大觉,并没有遭到现实的丧失。厥后房地产市场回升,这部门贷款减值准备重新转化为利润,于是富国银行的利润大幅上涨,股价也大幅上涨。巴菲特狠赚一笔。温莎基金的基金司理聂夫,也是由于这个缘故原由投资于花旗银行时,曾遭受大比例的浮亏,不外终极以大赚收场。1 X+ v7 C  ~4 b8 d/ g: ]' \* d6 h
. y0 j% w6 Y3 T% A; _/ z3 v' }& [
真正影响银行实质策划利润的是未来银行是否会有大量的不良资产会合袒露。
; X3 R$ B2 W+ l' Z. M0 z. m
; Z& \- @6 ?2 I8 c一些国家曾因遭受经济危急,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以致负增长,导致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资产。如亚洲金融危急后的东南亚国家的多数银行。1980年代美国的储备贷款协会大面积亏损与休业是由于利率错配:1970年代末美国高通胀导致利率大幅上涨,但储备贷款协会的大量资金却被套在低利率的贷款上,现实策划利差为负。中国银行业前次深陷不良资产的泥潭是因政策的不妥干预,更深条理的缘故原由是银举动财政买单,真正因银行策划管理不善导致的不良资产仅占20%。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速纵然降至8%左右,也是高增长。增速高于GDP增速的财政收入将保障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安全。中国银行业也看不到利率错配的风险。因此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实质策划利润并无显着的隐患。" T# z. p/ I8 N
总之,不应对酝酿中的拨备新政策太过悲观。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末,全部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已升至212.8%。.
http://www.simu001.cn/x117245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01:21 , Processed in 0.58727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