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q# k2 V$ [9 j
; n( a) k5 ]- F; y2 ?6 K1 T中国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操持型走向市场型,履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当代经济的核心,中国金融市场这些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相比国外成熟市场而言尚有显着的不敷。此中,可转换债券就是一个尚待发展的新兴金融工具。自2002年开始,国内可转债市场最高规模曾到达过300亿元,但由于发行规模的连续萎缩,可转债变得严峻的供不应求。到本年年初,沪深可转债存量余额不到120亿元。如今,随着中行、工行这两个“巨无霸”的到场,可转债市场终于扭转了颓势,步入新的发展期。1 Z; `0 c' J, U, H2 Q# J
本年6月,中国银行推出了规模达400亿元的可转债。眼下市场又要迎来年内的第二次扩容了。18日晚,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以增补资源金的申请得到证监会发审委的正式答应。按照3个月前工行股东大会通过的A股可转债操持,工行将发行总规模不高出250亿人民币,限期为6年,按年付息,票面利率不高出3%的可转债。假如再算上操持于年内发行的中国石化230亿可转债的话,年底国内可转债规模大概超出1000亿,是年初的10倍。
5 i, \: L U+ {/ d4 G& _可转债市场重新抖擞生气,对中国金融市场而言,优点甚多。
# ?3 |# A9 G! E& a' X% B9 y第一,丰富了可供投资和交易业务的金融资产。对融资方来说,可转债在利钱上优于债券融资,增发价上优于增发融资,而且可转债融资对股本的摊薄效应是渐渐开释的,可以被企业的利润增长同步消化,对每股红利和净资产收益率压力很小。对投资方来说,可转债也很受接待。可转债的本质是债券加上一份看涨期权,既可包管一个固定的现金流,又保存了从正股上涨中得到差价收益的大概性。这种“攻守兼备”的特性使得中行可转债在发行时深受机构追捧,共计1569家机构到场了申购,网上网下超额认购靠近53倍,申购冻结资金约1.74亿元。
( _/ X, M% G1 B) U# z0 D3 ]第二,为国内期权的订价与交易业务提供了练兵场。作为根本衍生品的一种,期权在国内的发展非常滞后,权证市场日益萎缩。然而,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绝发展,总有一天期权会像期货一样成为较为遍及的金融工具。在此之前,国内的投资者须要一个平台来学习期权的估值与订价,以及期权的交易业务战略。由于可转债包罗了一份期权合约,投资者在对可债转举行订价时必须要估算所含期权合约的代价,从而积累了期权订价的履历。& K$ x9 E4 l! v8 B! W: v
第三,增强了金融市场的联动性,强化了代价发现功能。可转债兼具股权和债权的特点,投资者在举行投资决议时必须同时思量两个市场的表现。正股代价会直接影响到可转债的代价,反过来,从可转债的时价又可推算出诸如隐含颠簸性之类的信息,正股交易业务可作为参考。云云,两个市场形成一种联动关系,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代价信号。/ z% U4 k* e& Q7 I1 T k' g4 ]2 a6 w
终极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 {! @2 A+ y7 m太过的金融创新在次贷危急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中国金融市局面对的是创新不敷。可转债市场的不绝强大,既丰富了可供选择的投资品种,又为未来发展根本衍生品埋下了伏笔,称得上是一石二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