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对于名誉评级业国人相识得很少,名誉评级业到底在国家经济和金融服务体系中有什么特殊作用?这是我们应该迫切相识的。由于它关系到我国的金融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如今,美国正在通过大规模收购中国名誉评级机构,试图控制我国名誉评级行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就收购了中国名誉评级业的3家龙头企业,控制了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名誉评级市场,这毕竟是为什么?出于对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主权的思量,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吴红牵头的课题组,对我国名誉评级业睁开了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观察研究和分析,结论是,美国大规模收购中国名誉评级机构正在严肃威胁我国的金融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本报将课题陈诉的部门内容予以登载。
. W, ?) m$ e( w" O0 m) M6 V& h3 B; W8 q, q' {: K5 x) C
近况:羁系不敷 2/3被美国掌控
* }& {- G2 `" o( K# c' y# ~- x" \& [
颠末了十多年的长期预备,美国穆迪、尺度普尔、惠誉等利用我国在名誉评级管理方面的单薄环节,在险些没有任何停滞的情况下,势如破竹中国的名誉评级市场。
4 F. s: ]+ Y9 P [( g
v0 l8 w; D. L% |, ?* ~ 美国评级机构借助被收购公司的分支机构,敏捷将触角舒展到全中国,直接或间接从事全部评级和干系业务。8 U0 n" Q! S* z+ Q' U) E
4 T+ O+ g% G- p1 T7 m6 y: u( o 一、我国名誉评级市场规模较大的只有四家" d |# ?+ [5 | g6 z
. D3 E' l7 E: I2 k5 }" r+ r
中国名誉评级行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最初的评级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组建,附属于各省市的分行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颠末反复整理整理,评级机构开始走向独立运营。1997年,人民银行认定了9家评级公司具有在天下范围内从事企业债券评级的资质。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短期融资券市场建立,形成了中诚信、大公、团结、上海新世纪和远东五家具有天下性债券市场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2006年后,上海远东因“福禧短融”变乱渐渐淡出市场。颠末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市场洗礼,如今规模较大的天下性评级机构只有大公、中诚信、团结、上海新世纪4家。
* a1 _! m, M$ z k. ~. P+ S) S+ R% c! r f1 b' }9 u
二、美国评级机构对我国评级市场的掌控0 E9 V: \7 j) p+ D, r
. Z2 P/ x' M5 [' e/ T) U 颠末了十多年的长期预备,美国穆迪、尺度普尔、惠誉等利用我国在名誉评级管理方面的单薄环节,在险些没有任何停滞的情况下,势如破竹中国的名誉评级市场。 X* |; F% v2 \# @
( [" @0 B* t: U2 T) s
2006年,美国评级机构开始了对中国名誉评级机构的全面渗控。2006年,穆迪收购中诚信49%股权并接受了谋划权,同时约定七年后持股51%,实现绝对控股。同年,新华财经(美国控制)公司收购上海远东62%的股权,实现了对该机构的直接控制。2007年,惠誉收购了团结资信49%的股权并接受谋划权;尺度普尔也与上海新世纪开始了战略相助,两边亦在商谈合资变乱。穆迪、尺度普尔、惠誉三大评级公司也都曾与大公洽商合资,提出对大公控股或控制谋划权,穆迪乐意出价3000万美元购买大公控股权,但都遭到拒绝。如许,如今我国四家天下性的名誉评级机构除大公始终对峙民族品牌国际化发展外,别的已经或正在被美国控制。
6 @& P+ k; |# y- J, i ~
9 ^$ Q o' H( e, q 在被美国收购的评级机构中,中诚信、团结在天下各省均设有分公司,他们可以从事国内的全部评级业务,市场份额合计凌驾2/3以上。美国评级机构借助被收购公司的分支机构,敏捷将触角舒展到全中国,直接或间接从事全部评级和干系业务。1 Y7 o6 Q; T% @6 |- a
8 C; t/ H* L8 ^& [# d/ j2 B
三、我国名誉评级市场太过开放的缘故起因
4 A0 J! a+ [& o5 r; t& q: i$ H* J6 Z! E1 O9 c
我国名誉评级市场太过开放的重要缘故起因有以下几点:6 ~- @! [( I6 t% q
' T: m0 i, f8 r0 Z4 k (1)对名誉评级缺乏相识。名誉评级是事关金融产物订价的高端产物,但多数人不相识名誉评级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的告急性,更多的人根本就不懂评级是什么。如许一种具有广泛性的头脑认识底子使得名誉评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条理告急影响和作用没有引起各方面充足的认识,名誉评级业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生存情况中。
+ v* Q* e3 \- t2 s4 h t4 ^# [0 h! u% K# U7 T
(2)盲目迷信外国技能,以为美国评级机构比中国的好。由于对名誉评级特殊性的不相识,许多中国人以为名誉评级就是一样平常中介服务,以致以为按照国际尺度,由美国人给中国企业评级更公正、更权势巨子。特殊是一些政府管理部门,根本瞧不起中国本土评级机构,而对美国机构却反复安排高规格高级别欢迎,听取他们的意见。有的政府部门在评级业务的准入尺度上明白首选国外机构。: I9 H! U* u5 [! f4 u- z/ N
0 r# A8 T% L& V( T3 v2 ]4 p (3)名誉评级机构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国家尚无明白政策法规限定外国机构进入中国评级市场。迄今为止,中国没有法规明白评级机构归口哪个政府部门管理,有关部门仅依据其业务必要选择用谁的评级效果,是选中资还是外资也无法规和政策依据。中国政府在入世答应中未包罗名誉评级业,面对美国机构的凌厉攻势,政府部门找不到政策依据,特殊在对评级业对国家的战略影响作用认识不清晰的情况下,没有订定相应的对策,现实上形成了对美国全面开放中国名誉评级市场的局面。
# f% H- b$ a3 y. g6 l4 T- q7 d4 ~6 P7 y: b- K+ j
(4)连续举行政府高层公关。美国评级机构利用中国人对名誉评级不完全相识、崇洋生理以及政府的羁系缺位,连续举行政府高层公关,引导高层对外国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原则表态,以此形成对具体业务部门的生理压力,并向公众通报一种中国政府支持他们进入国内市场的信息。中外评级机构与中国政府决定层打仗互换机会的不对等,使得中国政府官员对美国评级业的相识程度远胜于本国。' ]% E1 S: y- Q( K3 C9 S
1 J; X4 M+ W% _. B3 S( G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资评级机构没有一家在美国境内开展名誉评级业务,在亚洲和西欧评级市场上没有中国的评级声音,中国在天下评级界的“话语权”很弱。这种开放的不对等性使得我国民族名誉评级业的发展处于倒霉职位,倒霉于我国评级业的久远发展。0 q% c) m0 m3 d, E- L8 B
9 \3 I% G% z' {8 [, u" z, z; g
危害:难以取得金融话语权 丧失大量国家资产 G; `- Y$ c; E5 Z
- N; y0 Z7 ?9 c; g/ }5 }1 y 据最新统计,仅2006年,境外投资者在工、建、中、交等国有银行身上就赚了7500亿,加上从其他中国股份制贸易银行享受到的利润,守旧估计,外资一年从中国银行业赚取的利润凌驾1万亿。- E( u' q4 ?+ F Y" b
5 t$ P! Z" w1 c; ^ 中国银行股被平沽,标题并不在IPO环节,而是出在此前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订价上。
) {+ N0 G) s: I8 X6 h- M% i4 R X; V: R0 L6 x9 ?6 d2 ?
一、美国评级机构控制我国评级市场将直接威胁国家金融安全
0 A1 o* W) z/ e% @0 b) i
`# r: a- [# z 美国评级机构通过对资源市场的控制,就可以直接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以致扰乱我国的经济秩序。长时期以来,美国评级机构故意压低我国的名誉级别,影响了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国际形象,增大了外洋融资本钱。如:2003年底,正值我国银行业钻营外洋上市之际,美国尺度普尔公布维持其10年来对中国主权名誉评级的BBB级,即“相宜投资”的最低限,而这10年正是我国经济敏捷发展、外汇储备稳固增长的10年。还将中国13家贸易银行的名誉级别都评为不具备投资代价的“垃圾品级”,同时美国评级机构又高调肯定境外投资者参股中国银行,使其在与中国贸易银行会商时压低代价,为国际把持资源攫取我国的国有资产大开方便之门。据最新统计,仅2006年,境外投资者在工、建、中、交等国有银行身上就赚了7500亿,加上从其他中国股份制贸易银行享受到的利润,守旧估计,外资一年从中国银行业赚取的利润凌驾1万亿。天下银行在2007年5月30日公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中明白指出:中国银行股被平沽,标题并不在IPO环节,而是出在此前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订价上。较低的入股代价使得境外战略投资者们在中国金融股身上享受着暴利。如今国内专家学者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了我国银行被平沽造成的丧失和危害,但对美国评级机构在此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却依然没有充实的认识。比年来,美资机构加大了对香港金融市场的排泄与利用,经常对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举行评级,每次都会引起香港股市的震荡。鉴于美国评级机构对香港金融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2002年7月,香港生意业务所与尺度普尔签订了相助协议,有专家以为,这是香港以金融主权出让,变更美国评级机构“口下包涵”,这种做法在当今国际上实属有数。而美国评级机构正寂静进入中国经济腹地和敏感性行业,通过到场越来越多的中国国内巨大债务融资评级,试图控制中国名誉评级市场,通过主导中国金融市场订价权的方式渗控我国金融主权,实现其国家战略图谋。0 X1 t9 E" f7 ^1 ^8 N
+ V* `& G+ m& R- w5 \1 G% e C( [ 二、美国评级机构控制我国评级市场将严肃威胁国家经济技能信息安全
8 z1 S) N5 O. e& X6 ^* j
: _: \( G+ {0 o( |+ W2 H+ F+ a! h7 v 美国名誉评级机构渗控我国评级业就可以方便地获取我国的政务信息、国有骨干企业、国防工业和特种行业、以致国家全面的经济和技能信息,从而把握我国技能发展动态和巨大贸易秘密,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职位,这势必从根本上动摇国家的竞争力。毕竟上,美国评级机构正以所谓“权势巨子”和“公正”招牌到场越来越多的中国巨大债务融资评级(包罗国防企业和特种行业),寂静进入我国的经济腹地和敏感性行业,公开偷取中国最有代价的经济技能谍报和政务信息。最可悲的是,我们还要为此付出高额服务费用。
; t" I! D4 E! i+ X( \$ S
. q% B( W7 L, g9 M: ?- [% F/ c1 ~ 三、美国评级机构控制我国评级市场将使中国难以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得到话语权
5 ^. ~) Y2 z" X y5 g" |/ X0 w; x3 p1 y8 o; n; z
如今美国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占据了绝对主导职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把持职位。名誉评级没有国际尺度,美国评级机构代表了美国的意识形态和国家优点,经常通过其拥有的绝对话语权影响和操控国际资源市场,帮忙美国企业和政府攫取经济和政治优点,成为美国政治和经济强权的新工具。东南亚金融危急酝酿阶段,美国评级机构有犹如谋保持沉默沉静,危急发作后又降级过激,加剧市场恐慌,将金融危急风暴乐成拦截在美国之外,使亚洲沦为重灾区,美国自己却成为“安全避风港”。1998年亚太经合构造峰会上,马来西亚总理就此严词品评美国穆迪和美国标普的评级缺乏客观性,在亚洲金融危急中助桀为虐。美国还对反伊战的德国企业连续降级,而对其支持者澳大利亚提拔名誉级别。毕竟证实,美国评级机构通过其拥有的绝对话语权影响和操控国际资源市场,经常“在关键时候发挥关键作用”。
$ Z. ^( b1 w( D( k9 \' e! w0 Z* |9 ]$ I: _/ w/ Y+ W8 ]2 N
对策:扶持本国评级机构 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1 J8 P! p" K/ k% ]2 c" i
* W: @! h3 q: z 俄罗斯总理普京公布创建本土评级机构;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凡发行本币债券和银行乞贷必须由其唯一的本土机构举行评级;韩国增强了双评级管理,规定发借主体必须选择韩国的国家书息和名誉评估有限公司作为双评级机构之一;日本政府出资支持其控制的亚洲评级协会扩大日本评级机构在亚洲的影响。
. i8 C) ^2 ?) Z9 G/ a1 c6 e! W+ A
# y# t) j$ _6 e7 W6 T 胡锦涛同道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团体学习时夸大:金融越发展越要增强羁系。要对峙把金融羁系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 {1 t, @# o% O& |8 }3 \
! T8 o: T0 Q' @) A# B Q 人们从举世金融危急的履历辅导中,才开始认识到美国把持的评级体系在其“道德风险”控制与“评级尺度”方面存在严肃的标题。席卷举世的金融危急使天下评级格局正在寂静发生变革。增强评级羁系的共识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订定更为严肃的评级羁系法规,动手扶持掩护本国评级机构发展,依靠自己的气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如:俄罗斯总理普京公布创建本土评级机构;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凡发行本币债券和银行乞贷必须由其唯一的本土机构举行评级;韩国增强了双评级管理,规定发借主体必须选择韩国的国家书息和名誉评估有限公司作为双评级机构之一;日本政府出资支持其控制的亚洲评级协会扩大日本评级机构在亚洲的影响。这些迹象表明:名誉评级正被提拔到国家战略层面,通过把握评级话语权抵抗现行不公正的国际评级体系正在成为一种潮流,这就为我国到场后金融危急期间的国际评级规则订定,夺取国际评级话语权,创造了一个难过的汗青性机会。发起:( Q' J/ K& [! [4 B$ S9 y$ r
% ^5 v; R( T+ b- T 一、培养扶持民族名誉评级机构,确保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 X( D2 r9 [+ _; A3 B3 i; h$ T. U
' h3 d) i, E6 w5 O6 b/ `/ y+ q
中央应将加快发展民族名誉评级机构作为国策、并纳入国民经济与金融发展规划,促进社会名誉体系发展,使国家书用评级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国,也是天下第二大净债权国,假如没有评级话语权,也就没有人民币国际化历程中的市场订价权。因此,夺取国际评级话语权是掩护中国焦点国家优点的必要。(1)在羁系体系上,对峙同一羁系与专业羁系相团结的原则。明白评级机构的归口管理部门和羁系部门(严酷市场准入和一样平常羁系尺度)。(2)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与扶持民族评级机构开展国家书用风险评级团结起来,确保民族名誉评级机构对境外人民币主权债务工具的评级话语权。(3)订定特殊的政策和步调,扶持民族名誉评级机构发展强大,可选择二至三家有发展潜质的民族评级机构(以国有参股方式),给予重点扶持。提拔国际竞争力,尽快做大做强。使民族评级机构有本领到场国际金融活动,夺取应有的金融变乱话语权。
( k* x8 I% ~6 S# K! [5 `8 s5 M7 m% V0 G
二、遏制美国名誉评级机构的渗控图谋,保卫我国的金融主权和国家安全
6 V4 h/ ]1 |& B: G
! F8 Y1 R+ l" o8 ]" D5 w7 X 外资机构可以到场不涉及国家经济技能安全的评级业务,但绝不能答应其主导我国评级市场。如今,美国评级机构可以不受限定地到场我国政府和各类企业(包罗金融业、国防工业)的名誉评级,必须完满名誉评级的干系法律法规。(1)明白限定外资评级机构不得涉及国家安全的经济范畴,如大型国有企业与重要金融机构,以及国防工业(武器、航天、航空、核工业、船舶)等。(2)我国名誉评级市场的对外开放必须对峙对等原则。在答应外资进入中国名誉评级市场的同时,我们应该要求其所在国政府答应对中国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以保卫我国的金融主权和国家安全。
- Z, t. B/ d( j& f; j' N/ Q8 [) j d$ Q8 o' ~% F$ }0 _/ m
三、外资机构持股中资名誉评级机构的比例最高不得凌驾25%,对不涉及国家金融、经济技能安全的评级,可采取“双评级”4 _) n, U& _6 \/ F# u5 X- w
& `5 L1 e# z& F4 t 名誉评级业直接决定着资源市场上的订价权和话语权。天下各经济大国都是依靠本国评级机构为国内资源市场提供评级服务。严酷控制外资评级机构进入的控股比例。根据我国国情:(1)鉴戒外资金融机构投资中资银行的干系规定,外资机构持股中资名誉评级机构的比例最高不得凌驾25%,而且不能直接或间接控制合资企业的谋划权。(2)在华独资或中外合资的评级机构,凡是涉及为国外谍报机构提供谍报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在华评级业务。(3)对于不涉及国家经济技能安全的评级应接纳“双评级”。也就是说外资评级机构到场不涉及国家经济技能安全的评级,必须有本国的评级机构同时出具评级陈诉,以保障我国骨干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得到公正的报酬。
: [2 L7 |( W2 ^" k% h) }& h# b: m- F4 h' M7 Q" W" j6 E3 O' I! e) J
(课题组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互换中央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课题组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吴红,副组长:国家安全部经济研究中央江涌。)5 p# c7 V+ z/ r4 [% f5 M
名誉评级的作用
! ~1 ], j. X8 i! c
2 L/ g% @9 A' ]" o! n! o9 [ 名誉评级业是金融体系中特殊的中介服务,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告急气力,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国家职位。名誉评级是通过对企业和政府的债务归还风险举行评价,引导金融资源投资和经济决定,它他直接关系到金融产物的订价权,并影响一国信贷市场利率及汇率形成,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密切干系。它的订价功能使评级机构把握着企业和金融市场的生杀大权。美国次债危急证实,名誉评级在当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一旦名誉评级出现标题,将给整个经济金融体系造成严肃打击。1997年,美国穆迪公布对日本四大券商之一的山一证券降级,直接导致其股价狂跌和倒闭,美国美林公司乘机接受了山一证券,以少少的代价乐成进入日本证券市场。2008年席卷举世的金融危急,就是由名誉评级引发的一场灾难,在2008年10月22日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美国三家评级机构承认他们犯了道德错误,向市场提供了卖弄评级信息。迪拜债务危急再次表明,美国主导的名誉评级不能有用展现国际债权债务关系中的风险。如今,增强评级羁系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评级羁系已写入G20金融峰会宣言。/ ~ V7 I- ^, Z: h1 }1 `
- H u$ b* c# n" l( R
美国名誉评级占据国际把持职位6 q8 W) W2 U1 [) g1 N! j
0 C/ D C/ s( `' b# q7 D! v
穆迪、尺度普尔等美国名誉评级机构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占据了把持职位和拥有绝对话语权。名誉级别是否客观很洪流平上取决于评级机构的态度,美国评级机构排泄了美国的意识形态和国家优点,成为美国连续推行其代价观与政治经济强权的告急工具。而美国资源市场的评级准入限定包管了美国评级机构的把持职位。- F: N0 O: T8 g ^' T% w
9 Z1 y, w L" }$ F; e4 P0 z' X4 @' w
由于拥有举世最多的金融资源,美国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最告急的构成部门,美国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占据了绝对主导职位。美国评级市场的准入制度使得美国评级机构得以依附美国强大的金融资源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和把持职位。
5 b: D6 L N8 t" z9 F" i# X8 [" z* O& w' y* }( g
同时,对于国外评级机构试图进入美国市场,固然没有明白限定的法规条例,美国羁系政府对外国评级机构的进入不绝持严酷限定的态度。日本最大的评级机构R&I从1998年开始申请进入美国评级市场,用了近10年时间,取得了进入美国市场的资格,但要在美国真正开展评级业务尚有许多不成文的限定。! j6 k& w6 U2 k4 }, A
5 H! K5 [( Y& G8 h3 J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银行羁系的法规中有一条新规定:评级机构对银行的名誉品级评定,将决定银行法定预备金数额的多少。这些规则的订定和推广利用,增强了美国评级公司的强权职位,美国评级公司现实上已经成为国际资源市场的羁系者,但是在国际社会上还没有一个机构来监督美国的评级机构。
# P8 L8 H% @; ~" P* A: K/ j/ L1 b- L2 H. N
美国评级机构采取的是双重尺度( B+ y8 M$ q+ Z6 D/ K
; s- O7 B" ~) M% o" e
美国评级机构的双重尺度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在美国本土评级时,重要依据被评估公司自身或经美国管帐公司发布的财政陈诉,但是,对于美国以外的企业,除少数举行“志愿评估”(必要付费)外,大多数则依据评级机构的独立评估。另一方面,对美国本土市场存在的标题经常视而不见,而对他国尤其是美国不喜欢的国家的资源市场动态通常“明察秋毫”。在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休业的同时,美国银行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不良投资高达23万亿美元,美国评级机构都未曾低沉美国银行的信誉品级。从“9•11”打击,到安然等巨型企业的财政丑闻,到浩繁华尔街股票分析师非法举动连续曝光,再到2003年11月摩根大通等华尔街着名银行的金融敲诈,直至伊拉克战争与连续可骇打击威胁等等,美国资源市场遭遇一次又一次打击与连续威胁,国际资源纷纷逃离美国,但是美国评级机构都没有也不筹划低沉美国的主权评级。. H; k# g' n# `$ `" E! W5 ?
- F# S l" B/ E3 z/ I4 N K 名誉评级业在天下各国受到严酷控制0 Z: E( c* a9 w8 u$ M5 r
, [) h. C/ v" q7 \ Z: t! H+ w' r 由于认识到名誉评级的特殊性,天下各重要经济大国如日本、韩国、印度、瑞典、俄罗斯等都重要依靠本国评级机构来维护国内资源市场的安全。各国大力大肆发展本土民族名誉评级机构以掩护国家优点,对外国评级机构的入境大多持限定态度,纵然答应外资进入,也是严酷限定其控股比例。比方在日本和韩国,美国评级机构的市场占据率没有凌驾20%;日本企业评级必须有一家本土评级机构出具评级陈诉;美国尺度普尔在印度的评级机构CRISIL仅有9.57%的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