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是外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7周年。当初哭着喊着要进来的外资金融机构,难逃婚姻7年之痒,演绎了一场撤离总动员。从岁末年初开始的抛售中资银行股票,到面前对合资寿险公司股权的变现,当年貌似暴虐的狼,几年下来为什么成为貌似弱者的羊? 早在客岁底,外资就演绎出一场撤出A股蓝筹的胜利大避难:2008年12月,QFII云集的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业务部共完成268笔卖单,成交金额高达59.66亿元,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安全等权重股均为卖出对象。7 u+ X4 A0 I4 @* i0 ]! J# `
据香港联交所资料表现,摩根大通在2009年1月份的头两个买卖业务日中,分别减持了中国石化、中国铝业和招商银行三只中资股的港股股份,统共涉资达8.75亿港元。 S Z0 G! s" t8 f$ k& G3 z/ A
而中国银行的股票不光遭遇美国银行的抛售,也受到了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银行的出售;建立银行也成为美国银行空头打压对象。
6 V; ?, R7 [' t 时间到了本年7月,保险市场骚动起来,外资减持之风腐蚀保险行业。
/ K2 U$ S& Q1 [; z4 e& ] 7月30日,永明金融和光大团体共同公布,将对光大永明人寿举行战略重组。重组后的光大永明,永明金融所占股份将从50%调解为20%,此举意味着光大永明的身份将从外资变化为中资;9月,中国银行接办英国标准人寿保险公司部门股权,与泰达团体掌控恒安标准人寿。3 ^* G" R, [1 F
是金融海啸席卷的后遗症,照旧中外夫妻两边没有实现完全磨合?外资撤离中国热土,中资自告奋勇,怎样对待这场跨境股东整合?等等。为此,我们约请了在保险、银行范畴相当有见解的几位专家共同探究这场主角更替的内在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