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旧估计,外资一年从中国银行[身上赚取的利润高出10000亿元。/ U; Z' L$ }+ g% k6 t* @/ ~, d
! P% U e* P- z8 w* T公开的市场统计数据体现,仅2006年,境外投资者在工、建、中、交等银行身上就狂赚7500亿元,加上从其他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享受到的利润,外资投资者成了国有银行上市的最大赢家。
2 b+ q2 y6 @3 U# V D6 K/ r. u9 L4 [7 N d6 B8 e
刚刚已往不久的牛市更是让外资银行赚得盆满钵满。4家上市大型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创建银行的2008年年报体现,2008年,四家大型上市银行合共实现利润2953.7亿元,匀称增速到达30.5%。此中,建行实现净利润926.42亿元,增长33.99%;中行635.39亿元,同比增长13%;交行实现净利润284.23亿元,同比增38.56%;工行实现净利润1107.66亿元,同比增36.3%。$ l+ D) W3 f) t9 {- S- i; Y# l
3 n) K! L% v4 ?( u# X, b遗憾的是,真正分享四大银行高额利润却不是境内的投资者,乃至四大银行本身。拿建行举例,美国银行2005年8月和10月共以30亿美元购入建行8.19%股权,2008年再从汇金公司手中增持60亿股建行股份,现在持有建行10.8%股权。1 C4 S% W6 `; k/ X, ?
6 G' R7 @9 c5 o! M, Y
也就是说,建行10%以上的利润分成被美国银行抽走。3 @+ @- t. L) M8 ^4 B7 R
7 l! N% b8 Z3 o1 O1 Y M8 z最让外资投资者偷笑的是,国有银行们当初引入战略投资者时订价极低。依然拿建行举例,当时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购进了建行9%和5.1%的股权,每股订价仅为戋戋0.94港元。
d9 Z2 u5 ]4 a2 J3 W- G9 f7 a# i. I
; E# j% |, d5 U* G9 c5 X% ^, R接下来引进外资投资者的中行、工行也没克制入股代价过低的运气:2006年,高盛团体、安联团体及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入股工银,收购约10%股份,收购代价1.16元/股。今后,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瑞银团体和亚洲开发银行共投资中国银行51.75亿美元,入股代价1.22元/股。
4 r+ J3 N6 V* C7 m! T2 k/ J
$ |5 w: b9 T1 L z不但可以大概以较低的代价得到较高的优点分成,在自身危急的环境下,外资投资者还可以随时通过低买高卖套现,在金融危急的大环境下,把中国银行酿成其名副着实的提款机。
7 w' ^ G/ q% [2 O+ V7 E/ U2 q, W; c+ x* ?% e
中国银行2009年初证实,苏格兰皇家银行已经将所持有的108.1亿股中国银行H股股权全部抛售。禁售期满不敷半月,中行已一连遭到三家外资大股东的减持。加上同时期遭美国银行减持的建行,国有上市银行似乎正面临一股不小的外资战略同伴抛售潮。+ p% f' n5 t. T. I
6 B7 }( c8 U$ H# J9 t! W f( q自2008年年底禁售期满以来,中国银行似乎尝尽了战略投资者抛售的滋味。在2008年12月31日,禁售期满的第二天,瑞士银行团体便如饥似渴地将所持全部中行H股配售给15家投资者。
1 P& a4 I# V j( }7 p$ P
/ c" L3 r% o1 @4 h余云辉等学者在《谁将掌控中国的金融》一文中发出告诫,将外资可以在中国本土“攻城略地”的根本门路图分为八步:
}5 I8 G& C4 T2 H4 |2 k
" ^3 `) S9 n3 t- f7 l8 p9 Y第一步,小比例参股,进入董事会,相识被投资企业环境,同时相识和把握地点行业趋势和市场状态;
5 h* e$ z5 o/ o7 [
+ T+ F$ Y3 G/ P' x; ~: S9 J第二步,通过增资或收购等途径把持股比例进步到离控股国内金融企业仅有一步之遥的某个临界点(或直接控股);
8 T1 y% e! L. {4 I# T+ N7 D$ c, b1 w; |
第三步,通过外资地点国的当局向中国当局施加压力,借助中国经济的上升周期,迫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使外资机构所持有的人民币资产(金融企业股权)升值;( \/ g, C3 i" O" N1 w6 a
% N( n# ]0 L: v
第四步,人民币一连升值导致出口徐徐降落,而国内需求因产业外流却难以进步,末了导致宏观经济环境徐徐恶化;: I5 E; S! n" D- F$ Y
# _2 e1 i4 X1 r1 M
第五步,在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徐徐走向恶化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已经处于高位。此时,外资机构通过当局构造和其他本领要求中国开放资源账户,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 |6 D( ]* B, `) G6 s/ l! f0 j) ^1 O& a4 D
第六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环境下,陪同中国经济增长周期一起持有的股权不但分红丰厚,而且得到股份增值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双重收益,外资再通过金融企业上市减持股份,并把投资和利润兑换成外汇撤离中国;
, [! `$ F/ m* r- [
4 h8 s" r% T3 Q) c6 ^& ^, I5 C第七步,当这种撤离举措酿成一种划一举措时,人民币不得不大幅贬值,国内金融危急发作;
9 ], P9 E# E: V& c5 u. N7 M
/ N q) c$ n. @+ V5 W第八步,使用金融危急和人民币贬值之际,境外机构再将外汇回流兑换成人民币,并进一步增持或收购中国金融机构股份,到达控股目标,完成对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