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所写的实在是过剩经济学的修改版,在这一个版本中,我从美国汗青上的统计数据上证明白过剩经济学的一些观点。增长的第二部分则是经济危急的推测方法以及经济危急见底的信号。
2 o1 c# i' h( Q6 a% i* a( s& |6 T# ~" Z) t9 n& L
毕竟俺研究了这么久,目的实在只有一个,发现和推测经济危急,并想办法克制,否则我们的研究没有任何意义( ~( Y+ L# q" }$ S L$ M- | T; ]
3 w, j9 O2 \* c2 E
发在这里,渴望有人踢俺的屁股
7 j1 o% }) }! F& m5 J2 @2 ^: c+ H: l- x. m
人只有在被人踢屁股的过程中才会逐步长大
; K! e7 @, h! e3 ~2 _ R: B* {" l/ I- `; a1 e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p2 \1 C5 [0 r+ i }
, |/ n% L& ^; N& w! f* Z6 `# | 拍人砖头,利人利已,利国利民& O4 i! \0 a0 c. i
% x+ X2 ^* Q% i+ ~4 O* H
废话少说,重新开始吧
+ x7 X( w {" ?6 W6 [! F$ x1 |9 m) P$ f3 ] Z. a) B6 |
弁言
( @1 }& U' D; i, e: N v! k$ e) n9 ~
过剩经济学在我心中最早的抽芽出现在2006年,其时我一个朋侪朋侪花尽了自己与父母的积贮(25万)付了首期买了一套70几平米的房子,以后他每月的生存费只剩下了不敷两千元(每月花四千多元供房子)。而在2000年,我一个根他情况相近的朋侪只需花十七万就可以在上海买到很不错的房子,生存过的清闲安闲。在中国经济履历了连续七年高出8%的高增长之后,老百姓的生存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严峻的降落了!这让我对这种GDP的盘算体系和它背后的经济学理论产生了猜疑。颠末一些思考,我形成了一些简朴而又开端的想法与理论,依据这些想法,我推算出中国房价早晚会出现一次大跌,最晚不会晚于2010年。约莫同时,国内企业界有许多人也推测出了这一效果,并依此订定了一些防范房地产低谷的方法,象我们公司的母公司就订定了一个不开辟售价高于三千五百元一平米房产的战略(厥后又调解到四千元),退出一线都会,会合精神发展二三线都会市场。而国内一些修建机器企业紧缩与房地产密切的产物,转向路面机器市政工程机器等产物。. V4 x8 P7 i- a8 b o" @! M
% i2 G3 y1 x& a0 n5 y+ ^% @5 i 2008年以后,当我们之前的一些推测一步步的酿成了实际。我开始研究为什么我们企业界有那么多人推测出了这次经济危急,而更为专业的经济学家们只有少数几个人可以大概推测出这个房地产冬天。颠末一系列的反思,我以为这是由于我们企业界用了一些宏观经济学中所没有的方法与概念。0 i5 z# R! \; s/ A9 H) }1 D
# D5 x k2 b7 M
一, 终极市场概念
+ M- o( ?# ]# F: } |# h7 T# E( p/ T# u o1 A! A0 `1 g1 P
我们公司为什么会推测出房价的大跌?其时我们盘算了房价与一样平常工人的收入,2006年,上海相称一部分房价已经高出了一万元,这种房价只有月入万元以上的夫妻才华负担的起,而其时一样平常工人夫妻的月收入只有六千元左右。随着房价的越来越高,房地产供应越来多,投资者买的越来越多,住房者买得起房子的人越来越少,终极将因供求失衡而导致房地产崩盘。可除了谢国忠许小年等少数人之外,多数经济学家都以为房地产行业是由投资需求和自住需求两个需求拉动的,他们把这两个需求看成两个近乎独立的变量,但在我们搞企业的人眼里,投资需求是自住需求的衍生需求,无论是捂在手里三年还是五年,投资购房者昧攴斧还是要把房子卖给自住者,而当房价高到自住者们再也买不起房子的时间,就是房地产市场开始崩盘之时。
! n& B2 d* m0 g, M
; r9 w# T1 @" [& o2 U2 M% ? 究竟上,对企业界来说,从终极市场的来做投资决定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我自己是搞修建机器的,我用了相称一部分时间来研究房地产。由于只要房地产没有了需求,修建行业就会萎缩,修建行业萎缩,我们的修建机器就没有人买,我们从来不会把房地产与修建机器需求看成两回事。
0 _8 o8 |. U" ]9 [; ~: V& [- \: @. D2 |0 Q; L" F, r: s
在宏观经济学中,他们把投资与消耗看成了两个总和为一常数的变量,它们以为消耗少了,投资就会变多。但这并不是究竟。这个社会上有无数种产物,有面包,冰箱彩电等消耗品,也有钢铁、机床,炉子等工业品。人们之以是生产工业品,是由于他昧攴斧都会直接或间接转化为消耗品,人们生产钢铁是由于有人生产机床与炉子,人之以是生产机床,是由于有人在生产炉子。人们之以是生产炉子,是由于有人在生产面包,而一旦没有人生产面包,就不再有人生产炉子,没人生产炉子就没人生产机床,没有生产机床,就没人生产钢铁,统统生产都不复存在,正如市场营销学所说:工业品是消耗品的衍生需求,消耗为投资提供了终极市场。
' K2 v, X/ a& l1 G" I1 ^: V8 Z, o8 a; f
当消耗连续不敷之后,投资就没有了市场,终极必将引起投资的不敷。就是说,从长期而言,消耗与投资是共同发展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也证明白这一究竟,好比美国的消耗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不绝维持在67%左右。可多余的投资跑到那里去了呢?
2 A% c6 p) p0 G! L1 ?+ ~4 i6 j$ X; E+ ^5 @; ]* f
二, 对资源折旧的明确差异
9 g$ [/ z9 C: G1 y4 s3 A( G
+ d0 I$ O. }, C( ^% e 在宏观经济学中,他们以为资源折旧率δ是一个固定的常数,由于资源的边际产物递减规律的作用(注一),随着资源存量的不停增长,资源的单元产出就会越来越小,小到便是折旧率δ之后,经济就趋向于稳固,因而严峻的经济危急是不大概发生的,但这与究竟不符。在我们企业界眼中,资源的折旧分为三种4 W' ]. j) h& d+ C+ @9 h$ N
& z- t6 ]; G) ?
1, 天然磨损,即折旧δ。很显着,他与资源存量成正比,δ可以以为是一个常数1 g; L# h) `) Z) P5 u" N2 `# {& e
9 O6 w; N& I% u4 e- D& v. n! v# z
2, 技能更新,由于新技能的出现,原有的装备固然没到使用寿命,但也被更替掉,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停引进国外的新技能,由这方面带来的资源斲丧很大,这才是中国与发展时期的日本德国的投资占GDP比重高过美国的根本缘故因由,在国家举行技能引进的时间技能更新型的折旧天然很大。假如国家处于稳步发展之中,这部分也可以被以为是一个常数。2 Y4 L- j/ E3 v$ L0 r
; a) a$ n# `: l1 T" a3 d5 h6 v( h7 ^
3,企业的停产转产与倒闭,。资源的代价与折旧中有一个根本假设,那就是永续筹谋原则。一个工厂只有在连续运转,它的折旧才很小和靠近一个常数,一旦企业停产一两年,再想规复工厂的产能,至少须要再次投入原值20%乃至50%的资金,一旦企业转产,原有的装备安装与办公室装修要重新来过,这才是资源斲丧中的大头!纵然是在正常的年景,当代企业的均匀寿命只也有三五年,在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倒闭的企业数量相对比力少,而且倒闭的一样平常都是小企业,由此带来的资源斲丧量也就很小。而在经济危急时期,大量的企业倒闭与停产,而且许多都是大企业,由此带来的资源斲丧大大上升。而由企业倒闭停产所带来的资源斲丧率的厘革使资源斲丧率d成为一个随经济周期而厘革的变量。3 s1 f8 }/ K9 A& Q0 l% C3 k% F
. H1 x7 @$ j6 k9 B( N
由于资源折旧率并不是一个常数,萨米尔森等人关于经济会在资源的边际效益便是折旧率时实现均衡稳固的观点也随之失去了底子% T) ? e9 J* Y' j& { d
" ^$ N0 o/ Y8 Y6 v" D, d 三, 对产量与销量的明确差异
3 Q, i' e, X( ~/ K! `# ^; U0 F6 I% F" ~4 ^
在宏观经济学中,它们以为产出便是收入,但在企业界眼中,现在是一个产能过剩的期间。我们从不以为产出便是收入。产量与销量(收入)是经济中同样紧张的两件大事,长期来看,销量永久只大概小于或便是产量,你不大概长期出售一个根本就造不出来的东西。但是在一个产物过剩与产能过剩的社会里,销量是一个比产量紧张许多倍的指标,在本日这个经济冬天,是美国人不须要汽车了吗?是中国人不须要房子吗?显然不是的,什么缘故因由让美国的汽车厂停产,中国的房地产贩子不肯造房子了呢?是美国人不会造汽车还是中国人不会造房子呢?都不是的,是造了房子与汽车没人买,生产才故步自封的,其根本缘故因由是市场没有了,是消耗所形成的终极市场不敷带来了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我们所面临的危急柿攴斧市场的有用需求不敷所形成的危急。; _3 r+ E7 U6 H( D
/ m' Z) b$ k) f* d. ?
我们只有同时站在产量与销量这两个角度来研究经济才大概真正的明确经济危急,究竟上正是产量与销量的差额——存货的不停累积才是经济危急的形成的根源,当存货不停积聚,越来越大,大到厂商不再信任存货肯定能在可推测的将来被出售的时间,他们就克制生产新产物,由此导致工人们没有了新收入,没有新收入就没钱购买产物,存货就更加卖不掉,厂商就更不肯生产新产物。这种恶性循环就带来了生产过剩型的经济危急。生产过剩从来都不是产物已经丰富到人们已经吃不完用不了,生产过剩所面临的真正危急向来都是有用需求的货币不敷。纵然是生产过剩的高级情势——产能过剩,也跳不出这一范畴。+ b- r' ?& Y( D4 w# n; @& z: L
1 T' o/ M+ O2 [ 究竟上,在二一世纪的本日,当企业界的头脑模式早已从供不应求期间的生产导向、产物导向、倾销导向,发展到供过于求期间的客户导向、市场导向以及社会营销导向的时间,宏观经济学们还停顿在供不应求期间的产出=收入的头脑模式上来研究经济着实是件很可笑的事,他们从来没有,也永久不大概真正的发现和推测经济危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