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资源”的说法,有很多精彩表明。有人说,资源主义就是“资源说得算”,资源就是以“资”为本,以是有“顺资源者昌、逆资源者亡” 的演绎说法。我看这些话都是有条件的,就像立竿见影必须有光和时间作为条件一样。
) j2 Y. ^3 g: [0 f* A 所谓顺资源者,简朴明白就是服从资源下令的跟随者,假如资源没有跟随者,就仅仅能称之为:穷得只剩下的“钱”。既然资源必须有“跟随者”,就阐明资源生来就是要“互助”的。那么所谓逆资源者,就是压根儿就没想到“互助”的对抗者。不互助的“资源”,不能有效地产生增值,表现为短期长处。有如许一句话:资源生来就是寻求利润的,是血淋淋的。于是有大批的中国人只寻求所谓的资源利润,而掉臂他人血淋淋,还能头头是道地为中饱私囊讲出来由:资源是自私的。6 `$ }9 x/ R9 c/ s0 \
2 E. K2 k P7 Q. F. g% E
美国人为了研究孔子,站在了2500年前以孔子其时的态度和心态来研究孔子,写就了《孔子》一书而脱销环球。西方人与东方人区别的不止肤色和语言,更紧张的区别是头脑。对于资源的一些说法,我们同样有须要站在“资源”原来的态度上研究资源的根本。6 X% o: e3 v+ d) R9 @6 h( w/ y6 g
, l6 I0 h# `- b 所谓的资源,一方面是说资源。单说资源就大得不得了,天、地、人都是资源,《中庸》中就一个“诚”字讲到:这天,早先只有一点点光明,及其无穷,日月星辰才气挂在天上,万事万物才气被光明覆盖着。这地,早先只有一小撮土那么多,及其广厚,才气负载着西岳不嫌重、收留着江河湖海而不致走漏,万事万物才气被他承载着。这山,早先只有拳头那么大一小块石头,及其广大,草木在这里生长,禽兽在这里居住,宝藏在这里蕴藏。这水,早先只有一小勺那么多,及其不测,才有鼋鼍蛟龙鱼鳖在这里游动,财货才从这里增殖出来。
, n$ j3 K/ v, C; J ; e) R6 T) m: ]+ m/ N6 K
孔子及其弟子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堆,我却没见到一分“钱”,但是已经包罗万象了。全部的资源拥有者的代价观,不都是“为了全人类的不停解放,而不懈地斗争”的吗。那么,要想包罗万象,就必须得资源之道而多助,顺资源之道而昌。所谓资源之道,就是孔子所说的,最初的那么一丁点儿的资源,放在那里不能变、不能少,稳固则诚,有了这最少的一点儿“诚”,资源才大概聚集起来,顺资源者才气多起来。
( s+ Z% z" n- d' c
$ A ^' s) O% E3 Q 资源的别的一方面说的是资源之间的关系。假如最初的一丝丝光明被私心熄灭了,就丧失了最最少的诚意,将永不见天日,无以致日月星辰,更不要说普天下、覆万物。假如最初的一小撮土,被私利吹散了,将永不能实事求是,无以致负担西岳不重、胸怀江河湖海而不走漏,更不要说承载万事万物了。最初的一小块石头破裂了,那里另有草木禽兽生息之所,最初的一勺水干涸了,那里另有鼋鼍蛟龙鱼鳖游动,依我看,只能是一群牛鬼蛇神!
8 A( k$ Q9 W9 V3 S( Z0 G% V# b" g
& W3 H/ g* v8 v: @0 E( U 刚有一丝光亮就熄灭,才有一撮土就飞散,就是“不诚无物”,就是一无全部,就是丧失了最少的一点儿“诚”,就将成为失资源之道而无助者,逆资源之道而亡者。覆盖天下、承载万物,都说的是资源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资源的一部分。想得到这种关系,就必须先保持自己稳固,有点最少的资源之道,等着顺资源者的不停到场,才有及其无穷、及其广厚、及其广大、及其不测的地步,资源、关系才因此多起来,顺资源者才气团结起来。以是有“至诚无息”之说。
' t; x9 T- |& L: P
2 t; v) p/ `% H4 a, {% Y 资源另有一方面说的是知识。指的是,齐备有利于进步资源聚集、关系创建熟练度的那些东西。有人总是将最初的一点光明给自己,以为能光辉光耀永恒;总是把最初的一撮土放在脚下,以为能扎根永生;总是纳最初的一小块石头入私囊,以为发现了无穷的宝藏;总是以最初的一勺水润己口舌,以为还存下无尽的鱼虾龟鳖。自以为驾御资源很熟练,却不知早已丧失了资源之道,无缘日月星辰、山川大海、宝藏财货。' c0 n7 G" H: X+ ^. l" B3 f; m
, D6 n4 S) E" u9 L3 L6 M
着实,熟练自己未必有所动作,不动自己就是高度熟练。这不动正是资源之道“诚”之本意。动则不诚,不诚则息,此失资源最初的熟练之道,无法感召日月星辰之聚集,无缘载西岳容河海之关系,以至前程无“亮”。日月星辰顺资源之道觅其所依、山川河海顺资源之道寻其所托,此为顺得道之资源而昌得熟练,背无道之资源昌得更加熟练。/ T3 B& F1 [7 ]# k7 ^5 Z. Z
* l' b0 x+ ~2 l/ I7 J% T 至诚是永世不能停息的,不绝息就会长期,长期就表现于外,表现于外就会悠远恒久,悠远恒久就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高大光明。广博深厚以是能承载万事万物,高大光明以是能覆盖万事万物,悠远恒久以是能结果万事万物。至诚的广博深厚可以与地相配,高大光明可以与天相配,悠远恒久可以永世长存。到达这种地步,不必表现就能显着,无所动作就可以天然厘革,凑数其间就可以天然乐成。资源之道,可以用一个“诚”字概括。由于诚自己就笃志不二,以是能快速地聚集资源,熟练地创建无穷的关系。资源正道,就在于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恒久。7 G$ p/ n' L/ G( `& O
* G p, o; {1 w2 |+ w5 x
从这齐备看来,资源生来就是为了那一丝丝光明之外的盖世之光,为了一小撮土之外的华山河海,为了一小块石头之外的草木禽兽,为了一勺水之外的鼋鼍蛟龙鱼鳖。以是,资源本该把钱放在次要职位为天职,先为天、地之高大光明、广博深厚,而后与人和,以求得一丝光明、一小撮土、一小块石、一小勺水的悠远恒久。
4 Q. d2 p$ I. F+ t6 r( ? - b: v1 ^/ z3 \+ s- a9 B
由此看来,“顺资源者昌”之资源必先得资源之道,逆失道之资源者未必亡。“资源”并非“私本”,资源正道以“诚”为本。“诚”本属于人的意识形态范畴,看来得道资源人聚财聚,失道资源人散财息。以此观点来权衡我们身边的投资人、法人、知识人,谁能得资源之道多助而昌,谁将失资源之道寡助而亡就会一清二楚;顺谁可昌,逆谁必亡,也将自有定论。(写于200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