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写作 《中国报道》记者:您是在什么时间.什么环境下开始构思《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急改变天下》的?
% ^0 {7 u n M+ j! r3 K! e 时寒冰:当次贷危急的苗头刚刚暴露来的时间,我就开始密切关注并网络资料,由于我此前对美国的房地产题目有比力深入的研究,又比力喜好金融,两个范畴的团结,使得我对次贷危急的劈头、发展进程、严峻结果和未来趋势,看得更清晰一些,随后写了一些分析文章,对次贷危急的发展趋势及危害性发出预警。这也是《中心电视台》做专题节目时,称我是“国内最早预警次贷危急严峻结果的学者之一”的缘故因由。
5 J6 X& d. q/ X7 H 其时我还没有计划写书,但是,当我看到国内国外出书的有关次贷危急的书后,我惊讶的发现,这些书对次贷危急的研究过于肤浅,许多都不得要领,没有触及实质,更没有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尤此中国应该采取什么对策许多都没有提及。于是,我决定本身动手写一本深度分析次贷危急,及相干对策发起的书。这个时间是2008年第2季度,动手写则是在第三季度。- b* j1 C3 n! u, G* w
《中国报道》记者:市面上关于次贷危急的书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您这部书带给读者最紧张的是什么?这是您的第一部作品,您对它有着怎样的等候?8 `5 M5 M% p! w7 U+ x
时寒冰:是的,市面上的书许多都是资料的摘录,而这些资料网上随处都是,就比如做饭,各种蔬菜.调味品很容易买到,关键是烹调环节。而许多次贷危急的书,恰好烹调环节一团糟。这既与当下浮躁的学术氛围有关,也与出书社过于赶时效性的暴躁有关。就次贷危急而言,最关键的几个题目,许多书都没有涉及,而是避开了。比如,次贷危急谁是赢家?巨大的财产那边去了……诸云云类的危急,这些书险些都避开了。题目是,如果避开这些实质性题目,就便是连次贷危急最根本的表层都没有突破,那边还会有深入分析和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发起?
4 v* x. H6 e# X4 f8 `6 E 我写的这本书一开始就没有回避这些关键题目,而是层层解剖,徐徐深入,让哪怕缺乏金融专业知识的人也能读懂,并能思索对策。这本书出来后,改变了许多人对次贷危急的熟悉,包罗许多研究者(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也开始担当我的观点。) Z3 v" i! `$ ~' ~% j
作为我的第一部倾注了心血的作品,我等候这本书带给各人的不但仅是结论,尚有研究的态度、分析的方法和思索的方式,我信赖,后者更能让读者受益。
+ M7 ^! P; ?% f3 d! R) N I0 ~ 《中国报道》记者:这部书不但资料非常细致,而且许多观点都非常具有开导性。您在写作过程中肯定费了不少心力。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影象深刻而且故意思的事变?7 p9 d5 M, L- a/ U" ?
时寒冰:谢谢您的肯定!是的,这部书固然写的时间不长,却是我十几年的积累。我十多年前开始做经济趋势研究,这本书是对研究的一个总结。写书的过程是忘我的过程,约莫有十几天,我都是彻夜工作,即从第一天中午开始写作,一口气写到第二天的深夜,一连工作达30多个小时,以是,许多人读这部书都是一下子读完的(我也是如许写完的)。中心有频频连饭都没有吃,就在单斡猩愆饼干之类的,再喝点白开水就行了。其时并不以为苦,剧烈的责任感督促着,是感觉不到累的。但是,等书出书后,我一连抱病,其时透支太锋利了。如果说影象最深的是什么?那就是那种纯粹的投入,那是一种完全忘我的状态。其时,为了写书,我推掉了险些全部的商业运动。做学问、做研究必须投入,必须踏踏实实。这是我最深的感受。- M, q; G& e, ^2 f: Q
《中国报道》记者:听说您的一个粉丝特地从国外赶来参加这部书发布仪式。在您与这些读者朋侪互换的过程中,他们最关心什么题目,为什么?7 R/ z2 O$ T+ _8 m/ d0 Y5 ]$ H$ O
时寒冰:是的,但不但一位。网友们的支持不停是我前行的最大动力。新书首发式那天,在德国和美国工作的几位朋侪,特意飞到北京,尚有福建、黑龙江、江苏、河南、辽宁等地的朋侪,统共五、六百人。根据以往的履历,出书社预备了几百本书,但不到一个小时就售完了,然后又送去了几百本,又一抢而光,大大出乎出书社的意料。' g$ n9 M# u7 l+ x* | E, ?
这些读者多数是恒久关注中国经济,关注我作品的,他们与我一样,等候这个国家可以或许向前走,可以或许实现复兴的空想。面对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急,他们迫切须要知道,这个天下到底发生了什么,次贷危急的原形到底是怎样的,它的粉碎性到底有多大,它会一连到何方,我国该怎样应对等等,正是这种责任感,把我们聚集到了新书的首发式。我非常感谢这些朴拙的朋侪给予我的亲人般的信托和支持。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研究、前行的最紧张动力。$ _+ f- s6 o! W; [3 W! ^
《中国报道》记者:请用一句话总结本书。
0 f4 J5 U$ f H( i 时寒冰:揭开次贷危急幕后的层层谜团,让天下看到原形,让国人找到应对次贷危急的总体计谋和具体的应对步伐。
+ z8 Q8 ~9 r9 ^2 E# ~, r 二.关于次贷危急
- ]' }+ x) i. y4 c 《中国报道》记者:您在书的一开始就预言,只管如今外貌上面对通缩,但实际上大概面对环球性的通货膨胀。据您推测美国次贷危急的影响还将连续多久,是否最糟糕的还在背面?& ]- Y5 D0 L. d9 k; G; P
时寒冰:是的。我在书中写道:次贷危急恶化之后,环球大宗商品代价广泛深幅下跌。但这次下跌只是为下一次更严峻的通货膨胀做预备——酝酿期越长,未来的环球通货膨胀越可骇,原理再简单不外:各国数额惊人的救市资金所带来的钱币的贬值效应早晚会开释出来,这些“自制资金”一定会让天下付出代价。因此,我在书中大胆预言:紧随次贷危急之后,环球性通货膨胀即将到来。
/ f3 `6 _, B6 g) X& z 次贷危急对中国的危害要远宏大于西欧等国,为什么?由于西方国家在次贷危急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假造经济,而我国却是实体经济。因此,次贷危急在西方国家演变为金融危急,而在中国却演变成局部的经济危急。这是由于,中国是一个民穷社会,中产阶级没有造就起来,加之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内需严峻不敷。* e" O7 f+ [! G% u
因此,次贷危急对中国而言实在是一个导火索,它加快了中国民穷毛病的袒露。次贷危急后,美国等国实验商业掩护主义政策,这将进一步加大中国经济的复苏难度。因此,谈到次贷危急后的糟糕局面,我们起首应该想到的是我们本身而不是西方国家。. W4 \ _7 J) L3 X( {0 y- v
次贷危急不会在短时间内竣事,我估计,从开始发作到竣事这个周期,纵然乐观的看,至少也应该在5年以上。而且,民穷的近况决定着,中国将遭受比西方国家更长的痛楚调解阶段。
- `9 o$ G0 ~- ^# l( I1 a 《中国报道》记者:书中显现了美国强盛的优点团体才是这场次贷危急的最大赢家,而全天下都在为这场危急埋单。如许一个结论,您以为是否早有征兆?您是怎样发现这此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的?$ i5 v9 p: v6 t& U' n& ~
时寒冰:第一个题目我在书中实在解答得非常清晰了。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始于1970年,在研究美国住房政策厘革的事变,我惊讶的发现,也正是从这个时间起,美国公共住房建立在住房政策中的核心职位被淡化!资产证券化在小布什时期发展到了极致。美国正是借助资产证券化的羽翼,推动了房地财产的快速发展。当美国冒死向全天下倾销其基于次级贷款创设出来的各种证券时,危急的隐患实在就已经种下了。2 n0 ~5 Z8 L# H2 _/ e. ^2 |
要弄清晰次贷危急的根源,看破其原形,既要懂美国的房地产政策,又要熟悉美国的金融运作、假造经济的发展轨迹,只有将这些团结起来,领悟贯通,才气发现此中的优点联结点。这就是我所研究的“优点分析法”,我用这种方式剖析次贷危急,就找到了答案。
& Q7 O$ T8 B6 \( J% l) H9 r 《中国报道》记者:您在书中指出美国的种种救市步伐,表明“大政府期间”的到来,以为这是具有迁移转变点意义的事故。为什么?
1 Y. s$ H4 V% K, C/ z8 e 时寒冰:这个题目我在书中专门做了论述。从罗斯福开始,在西方国家,政府的强力干预走向前台,发挥威力。为了应对始于1929年的经济危急,罗斯福实验了“新政”。而罗斯福干预经济的“新政”,与小布什政府和美联储所主导的国家担当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对市场失灵后的强力修复,而后者,则是政府直接担当,让政府的有形之手直接插入经济体中,从而,催生出一个更强势的政府。
/ [' A5 x$ y" S* R7 w
3 a6 C, ?- G! y&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