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的金融机构不完蛋环球经济都完蛋。英美等国家正在用制造特大泡沫的伎俩,拯救经济危急,这种做法将使金融机构得以保全,代价是经济危急连续的时间更长。4 J( k/ C, _! E- L$ u1 R
毫无疑问,奥巴马将用突破底线,制造更大泡沫的办法,缓解现在的经济危急。假如美国新任财长萨默斯与人称直升机本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都是赤字财政与宽松的钱币政策的果断推手。 m/ E/ z& j" l; d$ Q9 m5 u# J7 i
( A" i T' m8 ^7 d; z# g: g
不但美国人,1月20号,期待环球经济复苏的全部人,都在期待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立刻任,奥巴马的乐成当选具有传奇性,人们想固然地盼望这位传奇总统可以或许力挽狂澜。但奥巴马不是巫师,无法骑着扫帚上天。
( S1 E2 x: n9 H9 G
6 z/ o/ N2 Y" I% P 美国人之以是可以或许大印美元,而美国国债收益率还能提振,美元之以是不被扫入垃圾堆,是由于美元照旧环球重要储备钱币。但英国就没有那么荣幸。在奥巴立刻任的当天,罗杰斯为英镑敲响丧钟,英镑完了,由于英国离市场机制越来越远,他们逾越了底线。, H' m! n6 B# j: O4 m
5 o# F4 ~4 P/ j) H X& i 英国不但在制造泡沫,更在试行较为彻底的国有化,苏格兰皇家银行将彻底国有化。消息传出,该行股价暴跌67%,达25年来的最低水平,还连累欧洲金融股大跌。同时,为了拯救英国的金融机构,在最新一轮银行业接济筹划中,英国当局毅然对准了金融危急首恶——光荣违约掉期业务。英国财政部将为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全部题目资产提供包管,从住房抵押贷款到商业票据再到杠杆贷款,不管资产泉源怎样,也无论以何币种计价。这就意味着,英国当局为全部资产托底,假如资产继续下挫,英国当局的光荣、财产将随着停业的金融机构一起完蛋。6 [9 Q# y% Q- b9 |5 N% e
& F5 G# A- V* f* h, v$ g7 _ 连美国激进的民主党代言者、新晋封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克鲁格曼都责备非难这是在用巫毒经济救僵尸银行。花旗得到890亿美元和美国当局的3090亿美元贷款包管仍嫌不敷;而大言炎炎欲吞并美林的美国银行,披露亏23.9亿美元之外,其收购的美林证券再爆153.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好了,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让美国银行收购美林是让一只比力烂的苹果收购一只更烂的苹果。
8 O& x! z. T" [" g- z4 {# l
( V; B v" P# P+ i" m+ ^- q9 @. l 看来,中国的金融机构要荣幸得多,固然2008年实质不良贷款率上升,但资产负债表光鲜仍然,在农行举行大幅剥离后,中国的金融业景象万千。但这显然不是全部。中国的金融机构寻常享受的利差,阐明他们有沦为寄生虫的猜疑,寻常的输血让金融机构日子好过。金融机构现在为积极财政政策添砖加瓦,很大概让他们在未来的两三年内不良贷款率上升。除非这些金融机构投资的当局项目绝大多数具有用率,但这种机率相称于猪刚强的存活机率。
+ L) {( R2 c# P" ~2 U0 Y9 t, D
1 n4 J+ V' q/ S 一些央企的环境同样令人担心。迩来反复曝光的国航、东航等套保丧失得到国资委的资金,国资委给航空公司与电力企业注资等活动,阐明一些技能性停业的企业得到拯救。与美国金融机构受到的反攻差异,我国企业原来就是国有企业,而国资委注资的钱来自于央企预算,算是左口袋倒到右口袋,此中收益未入税收帐本,对纳税人长处的侵害非常埋伏。3 g- x$ U- l$ W+ N
( S) D1 q7 K7 m
无论是奥巴马,照旧英国宰衡布朗,照旧中国的决议层,面临的困难非常雷同:假如不接济大而无当的僵尸银行与僵尸公司,这些停业的大企业将回过头来反噬巨大的经济体,其结果无法预料;假如接济这些僵尸银行,一定以丧失生产服从为代价,将导致经济恒久低迷。
L- @( l) u% S3 X; H, v; g4 S5 p8 j8 s4 w: t
克鲁格曼出的主意是,当局仿效八十年代末对付僵尸储贷机构的做法:充公死掉的银行,将股东扫地出门,然后将其不良资产移交给清债信托公司(RTC),替银行归还充足债务,规复其偿债本领,然后将整理好的银行卖给新老板。这是个当局与市场嫁接的方式,当局接过告急的企业,割除坏管理层,整理资产负债表,而后找到好的管理者。索性由当局接受统统。题目是,归还充足的债务,必要大量美元,7500亿美元够吗?大多数经济学家对此并不乐观。整理好银行,当局有这个本领吗?惟一的办法是以泡制泡,维持外貌的光鲜。
! d/ x4 ^; H' t+ D% m7 e! y
7 t }4 h( B; Q' `/ c 假如说美国的金融接济筹划是抹上糖衣的拐弯抹角的国有化,英国实行的是刀切斧砍的国有化,中国则是将经济重新拴到了国企这棵树上。在特殊时期,这一做法不会受到质疑,但只要不长的时间,当局的光荣与国企的低效就会显袒露原来面貌,大众会再次召唤市场化的复归。
( S$ {% {& B& y+ g
6 Q9 O% ?0 H! V' e6 u注:政策具有魔咒。险些看好资源市场的人,都信赖政策会力挽狂澜。他们讨厌政策,又迷信政策。大概,我们必要的只是一种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