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h2 F( w3 S: `4 r' Z* B: f7 x& q脉社区-打造中国最具地区性特色最具互动影响力的金融行业都会社区 t7 }9 w6 A4 ~+ Q6 l! p0 M- O1 I& c
险些是一夜之间,中资企业因举行所谓的套期保值而遭受巨亏的环境开始一下子出现在众人眼前。先是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布因澳元贬值跌破锁定汇价而丧失信147亿港元,至本月初,亏损数额已扩大至186亿港元;今后,深南电因利用石油衍生品合约、东航和国航举行燃油套保合约以及中国远洋购入远期运费协议(FFA)所导致的巨额亏损开始依次被媒体曝光。
( x4 }; ]9 J# v9 M4 |/ W
. R6 l% f; I7 d- n一样寻常来说,套期保值(也称“对冲”,英文是hedge)是在现货和期货市场举行数目相近、方向相反的生意业务,目的是为了锁定风险。从字面意思上就能看得出来,在正当的套期保值利用中,公司现实上是通过付出费用来购买肯定的金融和商品衍生品从而转移风险,其亏损和红利额度都是可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多企业都应该积极地举行套期保值来锁定谋划风险,只要它们的产物或原质料代价是容易颠簸的。既然正当套期保值的亏损和红利都是可控的,那么现在一些中资企业所遭受巨亏的环境就分析,肯定是这些企业在举行套期保值的过程中举行了不妥的利用。+ \: {$ f$ Q0 ?5 { n, ^$ f$ W
9 y' {% V% B$ f) M* Z8 w" L总结以上这些企业所举行的套期保值举动,可以得出两点显着的共性,而这两点因素则为巨额亏损提供了温床。
6 h" q+ ~7 g! q H
8 O- R) n0 f3 B: E& i/ V起首,在这些企业“套期保值”利用的背后,都潜伏着差别程度的谋利举动,这是巨额亏损产生的关键。谋利程度最深的当属中信泰富。外貌看来,中信泰富确有澳元需求,但其金额要远小于此次对冲的规模——据公告,中信泰富在澳洲铁矿项目停止2010年的资源开支有16亿澳元,2010年投产后每年营运开支为10亿澳元,但中信泰富的外汇衍生品合约,最高须要承接的澳元金额高达94亿澳元。为什么要举行这么大规模的合约利用,很显然相干管理层是为了得到谋利收益。在东航、国航的燃油套保亏损变乱中,两家公司原来简单买入看涨期权就能对冲掉燃油上涨的风险了,而管理层却为了节省一点期权费而要同时卖出看跌期权,从而使公司完全袒露在燃油代价下跌的风险中,进而造成了现在的巨亏。东航和国航的管理层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单就卖出看跌期权的举动而言,这也是谋利了。中远因FFA巨亏的信息还没有被完全披露,但从现在得到的信息来看,亏损的产生有两种大概:一种大概是中远在购入FFA的同时也在大规模租入船,这现实上是同向做多,FFA现实上并没有起到套期保值作用,反而放大了风险;另一种大概是如日本野村证券分析师Cecilia Chan所说:“中国远洋的多头头寸云云巨大,他们大概不光仅是利用这些合约举行套期保值,也是作为一项投资举行谋利。”# ~ [1 i+ i+ w
, l! X4 {6 t# \$ a& J
5
6 M& v7 f( N2 ^& Vw& Y2 X
4 W$ ~1 C- V* d其次,这些企业都有着共同的全部制特性——它们都有着剧烈的国有产权配景。这种征象并非偶合,在我们看来,国有产权结构为这些巨亏的出现提供了根本的制度性因素。究竟上,国有资产的全部人是捏造的“天下人民”,而谋划者却是如我们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的个人,鼓励机制的毛病使得国企的谋划无不非常低效。详细到此类变乱,相干管理者运用国有资产举行衍生品谋利的动机非常富足——赌对了可以得到暴利,赌错了亏的也不是自己的钱,风险和收益的严峻不对称,成为具有国资配景企业谋利举动屡禁不止的根源。从2004年中航油驻新加坡高管赌错油价走势而亏损5.5亿美元、2005年赌错铜价走势的国储期铜案,到最新的中信泰富赌错澳元走势,均属于此类变乱。假如这些钱是自己的,拿自己的钱做这么大的对赌,晚上都会睡不着觉的。但国企差别,玩的不是自己的钱,赢了是好汉,亏了是国家的。, f0 n9 _+ \1 w8 c1 A
( m* T% V# O$ @) Z
n' M4 ~: b! t+ z5 L; k- r+ K- w* L3 F6 m5 c. `* f. F7 y0 I
不外,在其位谋其职,巨额亏损造成的国有资产丧失不能没有人负担责任。2004年中航油巨亏和2005年国储期铜案,分别以陈久霖、刘其兵的锒铛入狱而告终,这是由于他们以国有资产举行非法的谋利运动,终极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在我们看来,以上数家由国企产生的巨亏,相干领导层都难辞其咎:要么是此中包罗着领导层的谋利举动,而政府有明确的法规克制国有企业举行谋利;要么是相干领导层根本没有本领弄清这些衍生品合约利用中所蕴藏的巨大风险。0 e0 F* J) e7 t# |9 E/ _
$ l6 s. {# g+ ?7 d* O; E" l& J0 a' d/ Y/ B
( @7 j; Y. Q9 i$ P0 ~
2 x8 K; v' v- w7 v# u3 \4 \
终极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 中国都会金融圈人脉社区|银行论坛|保险论坛|证券论坛|投融资理财论坛- o% v! O C T0 n. u
- [7 X3 U: r* ?6 Y4 R) S! y现在大部门香港及本地上市公司均有投资商品和金融衍生产物,这意味着以上几个巨亏变乱还只是“冰山一角”,大概有更多的潜水炸弹有待引爆。而无论是出于谋利,抑或是本领低下,终究须要有人来负担巨亏责任,国有企业管理层须对这些亏损实行问责制!至少,管着这些国企高层的中组部,应该对此举行问责。这些国企高管们,应该对纳税人有个说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