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百万股民炒深圳”怒潮的洗礼,吕梁对普罗大众的人性洞若观火,他知道只要让人们看到充足高的回报,人们就会疯狂。这对于我们明白本日的“炒房怒潮”也有启发意义。
) a: V2 ]5 v1 r) d" y* l 2001年2月3日,吕梁在他位于北京的北辰花圃别墅被警方逮捕,他是其时的著名企业家兼顶级股评人,他被捕的来由是涉嫌利用一系列股票的股价,给股民造成磷七出50亿元的丧失。
8 Z! U0 q1 ?+ S* g# _3 n/ P2 a( c 对于警员的到来,吕梁一点也不感到恐慌,正相反,他长长舒了一口吻,脸上则袒露了轻松的微笑。对于他为何云云反常,一位财经批评人表明道,“他(吕梁)此时以为待在大牢里比待在外貌被人追杀更安全。” . u# Y" h; n( Y* _- T5 P7 [
想要“追杀”吕梁的人听说是他的互助同伴,即那些与他共同利用股价并造成高出50亿元丧失的人。这些人之以是要杀吕梁,是由于吕梁干了一件疯狂的事。 : ~3 N8 I0 Q# n& ^! u
2001年元旦,吕梁在其私人别墅约见了一家财经媒体的主编,并通过此人对外界宣称,与他互助的金融机构分布于天下,有400多家,此中不少还特别著名,而他正在写一本“庄家自述”,预备把这些机构和他们的丑事全抖搂出来。
. V8 n4 p: n s: q$ v 显然吕梁已经决定自动认罪,以是他并不畏惧警员上门,正相反,他盼望司法部门和证监会赶紧传讯他,把他关起来。痛惜他的愿望落空了,警方只是对他举行监视居住,而这让恐惊再次攫住了他。
" V) p/ N$ t$ ^ 左思右想之后他决定逃跑,逃到一个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2月9日,他披着一件军大衣,静静离开了自己的豪华别墅,消散在早春北京滚滚的人流中。 * k7 Z) B0 A' s' j6 M
7 a: K! R1 y1 Z8 z) l$ |
一个文人的厘革 吕梁本来是一个文人,末了结走上了坐庄的蹊径,这是一件很耐人寻味的变乱。 3 _* x% H( R' S; [3 Z5 q) S
吕梁出生于1956年,原名吕新建,非常善于写作和画画。1988年,他在巴金做主编的《劳绩》杂志上发表了中篇小说《国运》,受到读者和文学批评家的好评。他的画画得也特别好,曾于1989年担当大型文学双月刊《东方纪事》的特邀美编。
3 `- [$ p; }/ p1 @2 V6 z" C7 ~( s 不外,1990年之后,吕梁就不再从事文艺创作了,转而投身财经写作,告急写股市。1992年,他创作了一本名为《1990~1991年中国“股市怒潮”实录》的书,此中一部门内容于5月2日在《中华工商时报》上发表。 : [* L, c+ q' l( n m
创作该书与当年资源市场发生的一件变乱有关。 9 o' Q( i; Y; S( ^
当年1月,沪深两地开始盛行一种“新股认购证抽签表”,股民可以凭抽签表去申购新股,其时的股市非常火爆,只要拿到充足的认购证就能发财。而这些产业故事又鼓励了其他人,天下上下民气浮动,很多人都抱负一夜暴富。吕梁的书有借“古”讽今之意,写书的时间,他还不是一个股民,也不推许谋利,但这种环境不久就改变了。
4 \& q k A X8 v1 a 8月,深圳证券交易业务所公布发行国内公众股5亿股,以500万张抽签表的方式发售,每张表可以买1000股股票,中签率为10%。消息一出,举国骚然,150万人齐赴深圳抢购抽签表。 ) ?+ r' e; l$ l9 ?
其时吕梁也去了深圳,不外他并不是去抢表的,而是去看这股怒潮到底怎样发展。 5 t u) s+ z: J$ M- N; u2 Z% r
抵达深圳之后,吕梁被面前的环境惊呆了:各售表网点排起了望不到止境的队伍,天南海北的人们前心贴后背地拥抱在一起,9日下战书天降大雨,但购表队伍原地不动。由于来的人太多,500万张抽签表很快售罄,然而,购表人群仍不散去,他们责备非难售表过程存在舞弊举动,要求市政府为他们“评评理”,以致还砸汽车,砸摩托车,以及攻击执勤干警。市政府末了没有办法,只好公布将下一年的500万张抽签表提前增发,这才平息了局面。 : J$ t Y1 b) x, M( |6 T7 Q
6 C5 P8 G' o# s9 ~; X- l2 t/ a' s 吕梁见证了这统统,他将所见所闻写成了一篇标题为《百万股民“炒深圳”》的特稿,而这篇特稿被国内几十家报纸转载。这之后,吕梁就火了。
: m F( v5 ?0 d$ v% J# j' G 不外,对于吕梁而言,这次履历最大的意义还不是让他名扬天下,而是让他近身段验了一次谋利怒潮。这之后,他的心也狂野起来。返京之后,他便跟一些大户学炒股,赚了一些钱。然而,这些钱很快又被在他期货市场上赔光了,他不光是赔光了自己的钱,还把使用自己的名头借来的约莫1000万元也赔光了——这些钱大部门是向上海的一个老总借的,后文还会提到此人。
. T& s5 r/ i0 G% c8 s3 g! @" h2 O 到1996年,吕梁已经没有资源再折腾了,于是回归老本行。他建立了一个“K老师工作室”,对外号称“K老师战略投资基金”,并在报纸上以“K老师”的名义发表股评。K有两层寄义,一是股票的K线图,二是英文KING,即“股评之王”。 ; Z% X1 T- v2 I) t& d
搞这么大动静并不是为了写稿还钱——那是不大概的,而是为了结交天下好汉,最好能钓到一个能帮他翻盘的人,而这个人在1998年秋日出现了。 $ r& t: e; K s6 Z2 z( [: F
“我是全深圳最不幸的人” 找吕梁的人叫朱焕良,是深圳的一名炒股大户,常常看“K老师”的股评文章,对吕梁非常敬慕。不外,朱焕良此次前来不是为了追星的,而是为了让吕梁帮他管理一个困难。 2 P* s% v$ T/ P" E9 f4 N/ U* x2 E- k
这件事得重新说。 - s+ \6 `- \4 u, B
朱焕良是一个标准的土豪,他没读过多少书,从前在工地上给人开大型装卸车。1992年他开始发迹,第一桶金就是通过加入“百万股民炒深圳”赚到的,随后他则用这笔钱去炒股。不可思议的是,他居然很会炒股,两三年就炒出了亿万身家,被人称为“朱大户”。
5 R' B5 w4 p+ Y$ `; g! [ 发财之后,朱大户以为自己本领超群,便想学人家坐庄。1996年,他相中了厚交所的一支名为“康达尔”的股票,该公司位于深圳宝安区,是一家养鸡企业,向香港市场供应活鸡,规模不大,但效益稳固。朱大户在深圳宝安区颇有人脉,他问了一圈朋侪,各人都说没标题,他便睁开了办法。 b# b% N/ b% v0 w, J4 C. b
朱大户先是筹集了2亿元资金,此中一泰半是他自己的,别的的则是从高利贷借的。厥后,他从二级市场大肆收购康达尔的股票,半年之内就囤积了几万万股,占到总流畅股的90%。 0 @0 s& |' B! H( }, J
控股完成之后,他便开始实行自己的坐庄筹划。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997年,香港突然发作“禽流感”,全岛疯狂地杀鸡、禁鸡,这直接导致康达尔的股票断崖式下跌,每股从15.4元一起跌至7元,市值蒸发了一半多,而朱大户则深套此中。
0 U+ Q8 ?3 _1 M, J+ F
4 V0 |8 K" v, n! F7 ~$ z. D 看着大盘,朱大户恨死自己了:放着亿万富翁不妥,学人产业庄家,遭天谴了吧。 : L9 R& P* d7 ?
不外更让他感到绝望的是,康达尔内部还存在严峻标题,体现为公司账目非常紊乱,有内部人不停掏空公司,外部则有大量官司,再就是发现了4亿元假账。而朱大户控股康达尔之后也没有管理这些标题,反而把变乱搞得越来越糟,其时的红利报表都是他填钱进去做出来的。
/ C# F; s" A5 X8 I$ z9 u) G “禽流感”的发作则让朱大户彻底绝望了,那段时间,他逢人便讲,“除了那些被杀的鸡,我大概是全深圳最不幸的了。”
4 F! \1 F( r, N) [ 不外灰心是没有用的,放高利贷的每天催债,再拿不出办法来,他恐怕就没命了。
1 z0 R5 B, g9 T9 Z/ r 抓耳挠腮之际,朱大户突然想起了“K老师”,他常常在报纸上看“K老师”的股评文章,那文章既热情洋溢又富于思辨,在股评文章广泛粗劣、肤浅的其时,有如一股清流,让民气生敬慕。朱大户以为“K老师”大概有办法帮自己解套,便在1998年秋日买了一张机票,飞往北京。 : E% V0 x5 G, [6 O( \5 `5 R9 n: L
% Y7 [# [- q0 q 两个倒霉蛋的交易业务 吕梁与朱大户晤面后,两个倒霉蛋都看到了盼望。 + I( v" p) e5 i" |
吕梁其时正在研究“股神”巴菲特,他对谁人把几万美元做到230亿美元(其时数据)的资源传奇心驰向往,以为自己也可以在中国复制类似的传奇,至于他自己的那1000万元欠款,他这时已经不放在心上了。
4 a% O+ E; [2 r( T- ~5 T/ P 吕梁被自己的想象力忽悠起来了,他是那种既能说动别人,也能说动自己的人。他以为自己离成为巴菲特只差一步,那就是差一个投融资平台,而朱大户送来的正是如许一个平台。 . N! ]9 i. K* H, Q2 v
晤面时,他被朱大户告知康达尔是一家“好公司”,危急只是暂时的,只要“禽流感”一过,什么都会好起来。至于康达尔的财务标题、官司标题和假账标题,朱大户则一个字都没有讲。 9 x* r4 a' S- h. j- t' ^7 m7 @7 U
吕梁并不信托朱大户,他对此人早有相识,知道这是一个不讲光荣的人。圈内朋侪告诉他,朱大户在与深圳一些机构联手炒股时,多次背弃盟约,在关键时间开溜,给盟友造成了庞大丧失。按理说不应该跟这种反复无常的人打交道,但吕梁却无法说服自己拒绝朱大户,由于他太须要康达尔了。
/ O! S& u+ f( {# D' N 在吕梁看来,康达尔是一个开启自己“巴菲特奇迹”的绝佳入口:这支流畅股的盘口很小,收购资本较低,拉抬起来相对轻易,而更美好的是,朱大户手中握有90%的流畅股,把盘子控起来了。一番盘算之后,吕梁决定与朱大户互助,他自大有把握赢。
& Z4 j. O* I7 E( o4 r( G 朱大户见到吕梁时也是面前一亮,他固然听不懂吕梁给讲的那些高深理念,但却能看懂吕梁的状态,他知道这个夫君是清醒的,而且好像把握一些神奇的“法术”。而且,除了信任吕梁之外,他现在已经别无选择。 ! z z. X; N1 g: A( B
终极朱大户在吕梁订定的一份协议上签了字。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查阅的资料体现,根据这份协议,吕梁将以每股13元(其时的股价是7元)的代价从朱大户手中接办50%的康达尔流畅股,而朱大户则允许,五年之内,无论股价怎样上涨,他都不会抛售手中的股票。
+ e n. `; c5 L) W6 [4 H; O8 Z0 C) Q6 Z+ N M7 v. n) M
交易业务告竣后,这两个负债累累的夫君都袒露了满足的笑容,而一场规模巨大的黑庄变乱就此上演。
& v8 V A+ I: j 控盘康达尔 吕梁开始了自己的“巴菲特路程”,他的第一个目标是控盘,而控盘的第一步是建仓。 # q, i( X% d# v: t& M S
吕梁先让朱大户转托管给他227.9万股康达尔股票,然后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写了一份富丽的项目发起书,称“将长期投资,长线持仓,引入美国做市商的理念,甘做善庄,与中小股民共赢”,固然这些只是漂亮噱头,最关键的一句话是——“融资中介费为15%”。
5 o5 W& E9 @2 e# }3 p3 v1 Z( s 这之后,吕梁把项目发起书交给助手丁福根,让后者去融资,目标是“3个月4个亿”。 0 M4 G6 |7 B& b1 }. Z
丁福根本来是北京一家证券业务部的交易业务员,曾替吕梁操盘,几年来往下来对吕梁心生崇拜,便加入了吕梁的“K老师工作室”,成为该工作室仅有的两名员工之一。丁福根接到使命后并没有亲身去跑,而是起首找到了董沛霖。 8 `; h' u/ J" Z1 x* t
董沛霖就是前文提到的上海那位老总,曾任职于国家计委,在金融圈人脉深厚,此时正在上海一家实业公司做总司理。他接到丁福根电话时非常高兴,心想要是吕梁这回成了,那各人都发财,要是不成,他也可以通过融资中介费把吕梁欠他的赚返来。而仅一周之后,他便为吕梁融到1000万元,自己则赚到150万元。 ( T8 g ]5 [7 \# P% Y- D
丁福根一见有戏,便全面办法起来,他飞到上海和深圳,借助董沛霖如许的人,与各家证券业务部洽商委托理财业务。该业务的具体筹划是:由业务部先容资金方给“K老师工作室”,“K老师工作室”则将手中的股票抵押给资金方,而业务部则充当炒作康达尔股票的大本营,从而拉抬股价和交易业务量。
4 b) }2 K: l9 ^0 v2 J 其时这些举动都是严峻违法的,以致包罗高息融资举动。吕梁日后曾亲口承认:“那些融资协议假如拿出来,连见证并签了字的状师都是要蹲监狱的。”然而,在巨额优点勾引之下,这套筹划短短几个月就吸引了3.98亿元融资。
. {2 B' k: C1 w) @' |& h F9 t 拿到融资后,吕梁从朱大户手中买下了1300万股,并转托管了1700万股,占到总流畅股的约50%。接下来,他要控制董事会了。
6 `/ O2 @9 ]2 i 吕梁以为自己有更告急的变乱要做,而且应当维持机密感,以是不想亲身抛头露面,而盼望找一些傀儡替他控制董事会。 : j5 Q, L6 [$ Y# z
I: P+ e. Q; \
具体利用本领是:他先去处一些人倾销康达尔的光明远景,然后提出让对方出任董事,末了要求对方购买肯定命量的股票——可帮其融资,同时要求对方把股票交给他来打理。由于康达尔的股票不绝在涨,再加上吕梁给的报酬非常优渥,以是很多人都动心了。吕梁末了选了7个人,把他们安插到董事会,而董事会统共才11个人。 & ^$ Z- A R8 }
就如许,吕梁以白手套白狼的方式,完全控制了康达尔公司。接下来,他要发挥自己的雄伟筹划了。 % t% G5 V7 K, O; q$ `
构筑“中科系” 控股康达尔之后,吕梁先让丁福根通过自买自卖的本领拉抬股价。
2 x; A0 b4 q4 E 法律有规定,任何人对一家公司持股高出5%必须举牌公告,为了绕开这条规定,丁福根在建仓时将股票打到了天下1500多个个人账户,而这些个人账户成为拉抬股价的告急工具。
; a$ s5 Q' R6 i5 a' d 1998年12月,丁福根亲身指挥拉抬股价的办法,他指挥得非常具体,包罗每天哪些人抛盘,哪些人接盘,震荡幅度是多少。不久之后,他们就做出了一张形态美好的K线图,而且没有引起羁系部门的留意。 3 w0 w' { U/ N+ j0 ~* S5 N
与此同时,吕梁睁开了他的舆论造势办法。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查阅的资料体现,从1999年3月开始,他便以“K老师”的名头再现股评江湖,在《证券市场周刊》上连发四篇重磅文章。 % }5 b3 W/ Z/ o; N
这四篇文章是《关于世纪末中国资源市场的对话》、《理念嬗变》、《利用更新》、《道指冲万点与新兴市场对策》以及《战略投资、摆脱颓势、创造双赢》。这些文章观念新颖,层层递进,而且有具体引导。其时股市正处于熊市,这些文章则有如一股清流注入市场,受到极大好评。 & g+ K3 I, p: v0 c, ?' M
四篇文章中的最告急一篇是末了一篇,发表于1999年5月8日,吕梁在这篇文章中向股民们保举了三只股票,此中末了一只是康达尔。文章发表后,康达尔的股票并没有什么大涨的迹象,但十多天后环境就变了。
$ P& Z/ J9 A9 b) O 5月19日,沪深股市在没有任何征兆的环境下突然转向,进入了大牛市。这就让“K老师”一下子成了预言家,荣登“中国第一股评家”宝座,而他保举的股票康达尔也开始受到追捧,至年底时上涨了高出110%。 ; h* T" ?8 X, K/ H/ j+ T
: {( d1 t% C' B) z! ]; T
康达尔固然涨得猛,但毕竟只有一支股票,而且大部门股份在吕梁和朱大户手中。对于吕梁而言,想通过康达尔赚更多钱,从而实现他的“巴菲特空想”是不实际的,他必须要搞一个更大的筹划。 1 }) [: i- m7 w- H, l P6 {
1999年7月,吕梁在北京建立了“中科创业”,声言要打造“中科系”上市公司。 $ b1 _+ z6 g/ \4 C% e( s
“中科创业”是一个很唬人的名头,轻易让人误以为是一家中央企业,而这正是吕梁想要的效果。别的,他还将时任科技部一家直属单元的副主任聘为公司董事长,对外宣称中科创业“有科技部的配景”。
2 E1 A) a2 e, R 为了让中科创业听起来威风凛凛,吕梁还炮制出了“系”的概念——“中科系”,而这本来是汗青教科书用来形容军阀的词汇。 * R, Y, l/ r8 y# g/ J
这之后,他便睁开了一系列收购办法:2000年3月和7月,他通过两次收购办法成为中西药业的第一大股东;6月,他又分别成为胜利股份和岁宝热电的第四大股东;不久,他则又大肆收购莱钢股份和马钢股份。这些收购办法并没有通过二级市场,而是直接购买国有法人股,如许做收购速率会更快,而且险些不受羁系。
: T2 b6 p) T* t: u0 I 大公司之外,吕梁还入股了一些小公司,同时自己建立了一些小公司,而做这些是为了方便炮制概念。 & n: o k. H/ N5 i7 y/ L
从2000年7月开始,吕梁不停对外发布利好消息,而这种消息归结起来就是他旗下的大公司要投资一家小公司,去开辟一种概念火热的科技项目,好比“癌症治疗仪”、“中国电子商务团结网”、具有“生态功能和医药功能”的苜蓿项目。 : K! {2 u7 y- @, D K
但毕竟上,吕梁除了在苜蓿项目上投了100万元之外,从未推进任何一个项目。但神奇的是,中科系股票却开始大涨,以致不须要拉抬都会涨! 6 |! {: s3 ~% ^4 j) h
其时吕梁完全成了一个神话人物,他只要多看一眼某支股票,那支股票就会涨,要是他买了,那支股票就会涨疯。除此之外,他还被大量企业和地方政府约请为“投资顾问”,常常在天下飞来飞去。
& O' K* W3 \6 G" U ] 光环效应之下,中科创业开始受到权势巨子媒体保举,《中国证券报》连续26个月将其列为“投资风险最小的十只股票”之一,《证券周刊》则将其列为“可以长期持有的大牛股”,道琼斯更是将其选入“中国指数样本”…… / s: u& u8 |7 ^9 i" N
就如许,一家养鸡公司富丽变身为一家受到热捧的“高科技企业”,而吕梁也到达了自己人生的顶峰。
* ?" w1 E* s% l. m; j! k3 B4 \3 m# o" a# P R" j: y4 f9 R
雪崩 2000年5月的一天,丁福根告诉了吕梁一个坏消息:朱大户正在大肆抛盘,每天抛售约莫1500万元。 1 X- [) n4 s3 [7 T$ ^
吕梁听到消息后呆住了,他最担心的变乱还是发生了。一番思量之后,他决定接盘,朱大户抛多少他就接多少。此时他以为朱大户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让这家伙抛一些也挺好,有利于日后控盘。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朱大户抛起来没完了,大有不抛光不罢休之势,而这惹急了与吕梁互助的各家机构,人们要求吕梁去劝阻朱大户,让他不要玩火。 % S' `, D/ ~/ f: t
晤面时间很短,朱大户没有对吕梁遮蔽自己的举动,他表现如今玩得太疯狂,早晚会失事,他不肯如许整日担惊受怕,不玩了,末了他对吕梁说:“股票总要卖出才会赢利吧。”这一下吕梁没招了,他没想到朱大户居然是一个滚刀肉,没办法,他只好继承当接盘侠。 & I2 F; ]( o% w% @+ [9 Z- `
三个月后,一个朋侪告诉他,朱大户用几艘小快艇,将数十箱现金偷运出境。听到消息后,丁福根气愤地说,“我们受骗了,纯粹是给他打工。”
" L; S( D: ~5 G8 t1 l 朱大户的出逃让中科系的股价开始动摇,而这又刺激了“老鼠仓”标题,并让中科系的股价出现雪崩。
' B/ k( E+ t, W; @0 r3 r. @6 c 所谓“老鼠仓”,就是中科系的高管使用职务之便,将公司股票质押给金融机构,套现出来再炒卖中科系的股票。在中科系内部,“老鼠仓”标题特别广泛,而且规模巨大,此中最大的一个居然是中科创业的申姓董事兼实行总裁。
3 P& i- m* F9 K, e0 M3 b 为了防止这些“老鼠仓”像朱大户那样抛盘,吕梁要求各公司在年底之前清查“老鼠仓”,将全部资金回笼总部,由丁福根同一调理,以便有序“撤离”。 # ~' e; Y/ n, g8 i
吕梁的算盘打得好,然而实际却不在他的盘算之中。那些持有“老鼠仓”的高管,一听说要清查“老鼠仓”,更加疯狂地抛盘,而且完全没有指挥和章法,导致中科系股票突然雪崩: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查阅的资料体现,从圣诞节开始,连续出现了9个跌停,股价从33.59元不绝跌到11.71元,市值蒸发则高出50亿元。 : I' Y2 d" Q- J7 J0 c
" N1 P8 g# M# K4 T, J5 p+ \' _ 这之后便发生了本文开篇所提到的故事:2001年元旦,吕梁在其私人别墅约见了一家媒体的主编,声称将通过一本“庄家自述”,将本案全部涉案者及细节公布于众,随后又在监视居住期间叛逃,以后人间蒸发。 0 m$ ]; C. {' V! \0 R
崩盘之后,丁福根也跑了,有人告诫他,他要是再敢回北京,就剁了他的脚。不外,他还是在当年4月份被警方抓获了,之后在看管所里一夜白了半边头,庭审时则沉默沉静以对,终极以“利用证券交易业务代价罪”被判入狱4年,罚金50万元。
& C4 _$ n# _( J# k 至于那些中科系高管,他们在1月5日召开了一次记者会,声称他们就是吕梁的“光绪天子”,也是受害者,末了,他们高声公布——“彻底与吕梁决裂!”厥后,只有5名高管与丁福根判处了类似罪名,刑期也都很短。
: N' u" I' w7 k0 ]" } 就如许,这场性子恶劣、规模巨大的黑庄大案竣事了。
5 y) ~2 ]. g# Y! N2 i& a 吕梁的机密 吕梁叛逃之后,人们不绝在问:这小子到底跑哪去了? k1 N( W) a1 P5 X0 ^" y
到本日为止,也没有人知道答案,有人说他在国内某个地方隐姓埋名,有人说他已经逃到了国外,另有人说他估计已经被人做掉了。总之,不是管哪种运气,谁人叫“吕梁”大概“K老师”的人都人间蒸发了,和他一块蒸发的另有那本“庄家自述”——他在2001年元旦约见媒体时已经写了6万字。
/ f2 g$ A, m9 D; V
! w! V8 n2 L5 N# Z- ?9 H1 K3 N8 b这是吕梁留下的较清楚照片 ; l7 d8 ~' m6 u g' r f
吕梁消散了,但他带给我们的思考并没有消散,而这种思考对于我们明白本日的“炒房怒潮”也有启发意义。
* ?" v0 V2 Y8 J( k+ F* U 吕梁原来是一个文人,以写作为生,是朱大户改变了他的运气——朱大户有一个可资运作的金融平台,但其自身却负债累累、深陷窘境,急需一位懂资源运作的合资人,而吕梁正是如许一个人。通过“百万股民炒深圳”怒潮的洗礼,吕梁对普罗大众的人性洞若观火,他知道只要让人们看到充足高的回报,人们就会疯狂。
1 h& s* o3 I3 A X4 k) Y& { 果然,他通过15%的高息回报,就快速启动了对康达尔的建仓,之后则通过自买自卖的方式,给公众做出一条各人想看的K线图,随后又碰上了大牛市,接着投资者就疯了,拦都拦不住。丁福根厥后在法庭上供述称,“送钱的人排发展队,以致100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被拒之门外。”
4 U! ~( o0 R" ^7 ]5 `8 Y5 D: g1 \% j& P5 K* N( S+ r
如今的买房景象与丁福根所形貌的千篇划一 # t$ } r8 s. N$ L8 R3 {: }* r
到了后期,吕梁连像模像样地搞项目都省了,不消懂农业,不消懂医学,不消懂电子商务,以致不消建立什么实体公司,只要用“K老师”和“中科系”的名头,在市场上任意一招呼,就应者云集,财路滚滚——人们恐怕自己错过了“一夜暴富”的时机。
" m) P/ Q1 V$ `4 U: o 对,“一夜暴富”,这就是吕梁的机密,这就是操控股民的原形!中国股市不属于巴菲特式的投资者,而属于吕梁如许的文学家,而股民们须要的也不是好公司,而是好故事。
# q; p* X8 [5 G9 P, N 然而再好的故事,也须要庄家团体一起编下去。庄家吕梁的悲剧在于,他碰上的是朱大户,一个存亡不怕、不管掉臂的家伙,效果导致股价动摇,神话幻灭,而这又催生了“老鼠仓”标题,终极,庄家团体因内耗而灰飞烟灭。 ! k/ }$ w S+ i0 c' h* b$ |
看着这个故事我不绝在想:本日的房地产市场会不会也出现一个“朱大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