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忠
' y! \) J5 @: w/ m
. y1 J% `% h2 t3 M仅对中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即明白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来的经济周期状态举行试分析。) a( k4 j" u8 L6 V3 V. p
6 F' e D# w- Q$ ^/ h$ t/ f作为实行性分析,很多说法有待实证查验。
' V Q9 v) n. G9 w9 _* ^ . J+ U( U5 ^- _2 {0 s
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根本状态6 ] G% M& }4 T6 S
3 L( B: `9 B1 I7 [; b" g! p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把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随着改革的举行,经济运行状态渐渐出现出市场经济的特点。! E1 U. c6 c8 I
6 J/ Z2 I' Q& @- S1 @- o市场经济是需求束缚型经济。市场经济有两个特点,⑴按要素分配,或按贡献分配,贡献巨细由市场来直接或间接地做出评价;⑵个人面向包罗不确定性因素的市场,对本身的经济活动及结果负责。这两个特点是双刃剑,一方面,它们提供了市场经济特有的在生产和供给上的动力、压力和服从;另一方面,它们导致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决定了人们举行风险收益权衡以及自我保障的心态和活动,而收入差距、趋避风险和个人自我保障正是导致斲丧和投资低迷,储备增长过快,活动性滞存,总需求不敷的缘故起因。市场经济中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就是由市场经济本身的体制特点决定的。
' S& D# y+ {, O
7 w' |* J: r3 Y& ?: X& u+ e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美满,较之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收入分配差距更大(这可从各国基尼系数的对比上看出来),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更强(由于体制在厘革,游戏规则不美满、不健全且多变),如许,斲丧和投资低迷不振、储备“一枝独秀”的情况更显着、更严厉。
4 @9 Y5 X- E/ j3 d4 |+ D: l $ t6 z" L; I" r8 {7 {" b
办理这一题目,关键是要办理收入分配和不确定性题目。这是从根本上办理题目的方法,是治本的方法。详细地说,在中国,须要:⑴、创建和美满社会保障制度,增能人们的经济安全感;⑵、健全法律体系,明白产权、买卖业务和竞争规则,严酷执法,加大经济生存的透明度,镌汰不确定性;⑶、在经济活动中,果断反对把持、行政腐败和暗箱利用,积极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以充实发挥各经济活动主体的积极性、自动性和创造性,以创新来启动和发展经济;⑷、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创建投资保险制度;⑸、采取切实有用步伐,从多方面、多角度扶助弱势群体,办理其学习、就业和生存上的困难,加强其挣得收入的本领,并使这些步伐恒久化、制度化;⑹、运用财务税罢本事改善收入分配,使之既无损于服从又不至于妨碍社会斲丧的增长;⑺、美满市场体系,活化市场主体,强化市场对优化资源设置的底子性作用。简单地说,就是改善收入分配,美满社会保障,健全游戏规则,扶助弱势群体,加强斲丧者和投资者的信心,改善其预期,为斲丧和投资的增长,提供一个制度和生理底子。或如刘福垣老师所说,政府要做的就是,“但行功德,莫问前程”。' x$ S* C C$ ]$ ~9 q) P
" z" x' r1 E" o. H9 V9 y* |8 G) }2 c自然也有治标的方法。那就是实行扩张的财务政策,辅之以妥当的货币政策。这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收效,但不宜恒久使用。扩张性的财务政策要“恰到好处”。
6 @8 o5 W$ P% x$ D2 I9 w7 c 8 x- L% x* L# p k& @+ `
二、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周期状态
9 P/ ]6 L7 u% K
6 P9 E( w. ]7 `: ]2 r如上所述,在活动性滞存、总需求不敷作为根本状态的情况下,政府最好接纳治本的方法,辅之以治标的方法。在治本的方法上要多专心,在治标的方法上,要“满意不辱,知止不殆”。
! g$ J# A8 Y' ]$ s
) t E g3 _3 [7 _4 R' I2 D* d1993-1995年,中国出现了较为严厉的通货膨胀,其直接缘故起因在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猛。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30%以上。各地纷纷批地建园建区,上项目,大搞楼堂馆所创建,动员民间投资跟进,并“倒推”银行增发货币,那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投资过热。投资过热引发原质料、能源代价上涨,形成资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那次投资高潮不但在其时引发了通货膨胀,而且在几年内形成了新增生产本领,在1998年出现了“过剩经济”,导致了长达数年的通货紧缩。& l; O9 m! r$ `8 L- ^6 M' Z/ @# r
) Y; M6 T8 D6 G$ p; r" X
本日,我们又面临类似的情况。为对抗通货紧缩,扩张总需求,政府实行以增长投资为主的扩张性财务政策,并以妥当的货币政策相共同。现在看来,这一政策实行的时间有些过长,规模、范围有些过大。现在,地方政府也跟了上来,纷纷批地建园建区,上项目,搞“开辟”、要“振兴”,民间投资也有跟进的趋势。这种投资增长并没有斲丧的相应增长作底子。本年前9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达30%以上,而同期斲丧品零售总额仅增长8.6%,对比之下,云云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须要性和可连续性就成了题目。现在,钢材、水泥、橡胶、电解铝等原质料和能源的代价已开始上涨,受减产因素影响,农产物代价也开始上涨。引发资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因素正在积累。假如政府调控实时有力,这场通货膨胀大概不会发生或较稍微,但由这次投资扩张形成的生产本领过剩题目在几年内将会凸显,出现严厉的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
3 R1 p Z% W% W& r% s
) V9 m5 E# \$ |- z) L这似乎就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周期状态:通货紧缩——政府主导型投资——资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产能过剩、需求不敷、通货紧缩┈┈┈& S: v9 x2 P: l2 h
# y0 t, E4 Q! m# S k 三、改善办法
, `( {! h& n. ]" U3 K # t# C1 ^5 c- K( |; ^3 t
可否改变这种状态呢?应该说,办法照旧有的。办法就是:第一,接纳前述治本的方法,从根本上来增长斲丧和民间投资,实现总需求以自然的方式增长,以斲丧为动力,实现总需求的公道的内部结构。第二、为增长总需求而实行的扩张性财务政策,一要适度,二要依据斲丧规模和生产规模的实际情况,按使二者相互和谐的原则,公道确定斲丧和投资的增长比例。财务政策既可以扩张投资,又可以扩张斲丧,不要把扩张性的财务政策仅与投资等同起来。第三,强化财务的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职能。
# X. @ r2 F0 l% D4 d+ c/ |# e9 A1 H* a8 n+ B; H, ~7 y& S
( x" _+ W% _: }5 Y9 p+ m——2003年11月发表于经济学家网站 |